預制菜:拓展家庭消費場景,打造“美味+健康”雙導向發展模式
近年來,預制菜行業持續火熱,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除西北莜面村、廣州酒家、眉州東坡等品牌外,珍味小梅園、麥子媽、德叔鮑魚、洪小廚等新商家也出現在預制菜板塊中。業內人士分析,預制菜興起的背后,是B端廚房工業化降成本和提效率的要求,以及C端生活方式的變革。隨著企業的不斷入局和市場變化,預制菜賽道也迎來轉變,平衡預制菜B端與C端之間的差異化是當下預制菜生產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從餐飲業到消費者餐桌,預制菜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同。2022年,京東超市預制菜用戶年復合增速超過50%,連續3年實現高倍增長。預制菜需求的增長也讓更多人了解到預制菜,關注到預制菜行業的發展。
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研究院院長、恒生發布創始人昕原在談到預制菜發展趨勢時說:“從C端市場來說,2022年是預制菜的一個新元年,很多面向C端的品牌都已經成長起來。C端產品在不斷發力,市場也在不斷反應,之前預制菜在農業側、工業側、冷鏈物流配送以及服務側都有較高的要求,現在品牌在C端的發力,需要重視產品的連貫性和銜接度。在C端產品上,預制菜的食用場景存在更大意義,這些場景也代表著很多產品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目前,消費者對預制菜的綜合要求更高,對產品的美味、方便和營養方面的要求可能不再分別去訴求,而是體現在總體要求上。目前預制菜研發還存在數據不通、創意不通和品牌不通的問題。在供應鏈問題上,需要更多數字化、信息化產業加入,真正發揮供應鏈鏈路中的數據優勢,要把預制菜產業當做一個生態來考慮,加強行業企業對預制菜全產業鏈布局的認知?!?/p>
京東生鮮預制菜銷售負責人趙俊童認為,未來,預制菜發展的核心在產品上,不論是新創企業,還是傳統品牌,提高產品競爭力是始終不變的話題,如何做出讓消費者滿意而且好吃的產品非常關鍵。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整個預制菜市場正在經歷從被動式消費轉為主動式消費的過程,隨著產業迭代、產業升級和資本助力,預制菜行業會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產業端需要進行技術研發,提高預制菜肴的還原度,并保障食品安全。企業也需要時間去培育市場,加強營銷與品牌管理、供應鏈管理能力,讓消費者建立主動式消費。
在此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2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指出,預制菜行業仍然存在安全風險和供應鏈建設等問題,亟須通過夯實科學根基,實現創新突破。預制菜產業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創新,打造預制菜“美味+健康”雙導向發展模式,行業須腳踏實地、修煉內功才能行穩致遠。(本報實習記者 閆 利)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