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飲食文化的特色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至味中國:飲食文化記憶》:王仁湘著;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2021年春節,我在央視做節目,談的是古代飲食文化,主題是中國古人吃什么、怎么烹飪、如何吃,涉及食料、炊具和食具,正好可以發揮我考古學的特長。我當時說,考古發現的器具,多數都與飲食有關,但習慣上卻并不與飲食作關聯研究??脊胖羞€出土不少食物和庖廚遺存、與飲食有關的壁畫和雕塑等藝術品,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資料。
《至味中國:飲食文化記憶》中不少篇章都以考古資料為依托,有食物,也有食具。書中附有不少插圖,也都得益于考古發現??脊挪粌H讓歷史有形有色,而且還有聲音、有味道。所以,這是一部“有味道”的歷史讀物。
書寫飲食文化,不能忽略食料,這關系食物的生產,涉及物種的傳播。食物生產包括獲取食料,還包括烹飪技法的運用、調味原則的創立等。有了食物就有了相關的進食規范,飲與食的器具隨之完善起來,與飲食過程相應的禮儀規范也逐漸建立起來。很難說哪一個方面最重要、最關鍵,它們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當然,與飲食過程相關聯的,還有飲食的態度、飲食的觀念,特別是對飲食的認知程度,這也是歷代飲食文化十分注意的問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飲食的發展有其階段性,這種階段性總是與科學水平的提升有關。例如,同樣都是熟食,陶器時代與銅器時代有明顯不同,到了鐵器與瓷器并行的年代,人們得到的食物更是不同。這樣就逐漸改變了人的味覺體驗,也隨之改變了人們對飲食的認識。
飲食與科學相關,也與藝術相關。沒有藝術的觀照,我們無法想象人類的生活會成為什么樣子,吃什么,怎么吃,可能不會有我們所能看見的餐桌風景。與科學和藝術相關的過去都已成為歷史,但飲食所創造的文化,卻綿延不絕地展現著新的內涵。忘不了的是那些滋味,忘不了的是那些傳統。因此,將飲食稱為文明的重要驅動力,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13日 20 版)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中國飲食文化及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