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發展至近1萬家門店 鍋圈食匯創始人楊明超講述他的秘訣成功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白劉陽實習生賈鑫雨
最近幾年,隨著新興消費群體的崛起,“懶人經濟”快速發展,這也使得餐飲和食品成為近幾年最火熱的賽道。在此背景之下,發源于鄭州的鍋圈在成立后的5年時間內快速發展,目前已發展至9000+門店。
鍋圈是如何做到逆勢增長的?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么?7月13日,在中國(鄭州)新消費品牌產業峰會上,鍋圈創始人楊明超作了公開演講。
一起來看看他對此是如何思考的。
為什么鍋圈和蜜雪冰城出現在鄭州?
最近幾年,消費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在供應鏈端,這幾年有非常多的創新機會。所以我們看到,從2015年之后,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品牌。
再看消費的變化。日本作家三浦展將1912年起的日本社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消費時代,是少數中產階級享受的消費;第二消費時代,乘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春風,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勢如破竹;第三消費時代,消費的個人化趨勢風生水起;第四消費時代,重視“共享”的社會。
對應來看,中國其實(相當于)正處于第三消費階段。在這個階段,“性價比”的需求被放大,“渠道”的創新機會被放大,因為降低流通成本符合消費人群購買力的變化。
這就是為什么在鄭州,鍋圈和蜜雪冰城能夠誕生的原因。鄭州以前是二線城市,人們都講求性價比。
鄭州周邊300公里范圍內,大約有667個縣城,100多個地級市,4.6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鍋圈就是從鄭州一步步走出來,通過“蠶食”的邏輯向外走。
鍋圈不神奇,鍋圈就是賣菜的
大家說“神奇的鍋圈”,其實鍋圈不神奇,鍋圈就是賣菜的。從鍋圈和蜜雪冰城的產生邏輯以及爆發式增長的邏輯來講,我們其實是抓住了一個趨勢,一個是性價比、一個是多渠道。性價比就是“多和好”,渠道就是“快和省”。之所以鍋圈的口號叫“好吃不貴”,就是這樣一個邏輯。
怎么把產品做得既好吃又不能賣得太貴?無非就是幾個關鍵詞而已,規模能不能做出來,效率能不能提升,供應鏈如何保證穩定。好吃不貴性價比的邏輯就在于用戶信任、復購率,接著會延伸出來供給側的升級。
供應鏈的邏輯核心是效率。鍋圈一開始也是B2B企業,現在正在轉型做B2C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去中間化,直達工廠和產地。因此,相較傳統模式,鍋圈是反向供應鏈,如何去掉中間化,這需要大量的數字化接入進去。所以我們用數字化重構傳統食品供應鏈,和傳統模式已經不一樣了。
這幾年鍋圈一直在按照這個方向作探索。鍋圈的新定位到底是什么?鍋圈要做B2C企業,就要用高效數字化供應鏈,多快好省的服務,為老百姓提供一日三餐,成為餐飲外賣和菜市場買菜之外的,第三種居家吃飯的解決方案。
鍋圈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極低的關店率。不是鍋圈市場團隊多厲害,而是鍋圈好吃不貴的價值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為什么鍋圈可以四年不漲價?
從2017年成立第一家店,鍋圈的發展只有5年。我們從B2B轉向了B2C,2019年遷到了上海,現在有雙總部。
今年鍋圈的門店要過萬家,營收要超過100億元。
目前,鍋圈線下門店超過9000家,遍布全國28個省份,1500多個縣,到年底我們的員工會達到1600人,App也會在鄭州開始上線。
另一方面,鍋圈在數字化建設方面也作了很多探索。數字化構建其實是建立C2F的模型,從消費者到工廠。2018年開始,我們投資了大概4個億用來構建新的數字化設施,目前基本上前后端可以實現完全數字化。
基礎設施方面,華鼎冷鏈,目前已經實現了鄉鎮次日達。物流費用大概下降了1/3,這就是鍋圈連續4年不漲價的原因。
從今年開始,鍋圈將發揮供應鏈的基礎設施作用,從業績的快速增長向利潤的快速增長邁進。所以今年是鍋圈的分水嶺,我們過去5年都是在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是打地基的過程。
有一個創新就夠了,耐住寂寞堅持一件事很難
鍋圈的未來,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我們認為要堅持下沉市場,圍繞著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做出鍋圈的價值。
鍋圈的邏輯就是讓更多的客戶滿意,一方面做好產品,一方面做好渠道。好產品來自我們對行業的敬畏,對效率的提升。好的渠道是讓加盟商賺更多錢。我們約1萬家門店的加盟商很多是多店加盟商,平均一個人開店2.9家,增速上,這兩年都是達2700家左右。
消費是一個常做常新的行業。今天的一些新品牌其實不缺乏創新力,缺乏的是持久力。競爭力在哪里,不在于我們有多少創新,有一個創新就夠了,往往耐住寂寞堅持一件事情很難。重要的是當有一定規模之后,如何深度介入供應鏈,確保生產的規?;托?。
我最擔心的是鍋圈員工失去了耐心,耐不住寂寞。
好的消費企業能夠對沖周期的更替,衣食住行,經濟再不景氣也有需求。陪伴好的消費企業成長,福利空間大得不可想象。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