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小吃:站在碳水寶塔尖的味道
*點擊頭像關注“三聯美食”,進入吃貨世界
『 樸實管飽的米面類小吃就是它。』
西北日長,蒼茫云海,黃沙莽莽。
古人筆下有著大漠孤煙與長河落日的西北地區,不僅自然風貌別具一格,就連小吃也極富特色。相比于南方精致細膩的小吃,西北風俗偏愛的小吃總是那么古樸且粗獷。這里的食物江湖氣息重,重米重面,主食豐富,常常是武俠電影里颯爽俠客們手上端著的美饌。
前幾日翻看短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里面的隴上美食徹底征服了我這個對碳水類小吃愛得深沉的人,令我不禁想寫寫釀皮子、洋芋攪團、糊鍋這三種經典的甘肅小吃。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
釀皮子
每個盛夏,暑熱難當之際,吃一碗清清涼涼的釀皮子祛熱解饞,是當地人的不二選擇。釀皮子彈口且潤滑,色澤淡黃,表面常常是油亮油亮的,看起來雖平平無奇,但在制作方法上卻是大有乾坤。
比較普遍的釀皮做法是先將面粉與水混合,再加入蓬灰水,和成面團。之后,在清水中反復揉搓面團,從而分離淀粉和面筋。等到淀粉在底部完全沉淀,清除表面的黃水后,再次注入蓬灰水與純凈水,調制成面漿并將之與面筋一起上鍋蒸熟。
最后將蒸好放涼的一張張釀皮切成長條狀,加入松軟可口的面筋,配以蒜泥、油潑辣子、麻醬、陳醋等調料拌好,就可以上桌了。
甘肅的釀皮種類繁多,高擔釀皮、武威釀皮、天水釀皮、安家釀皮……每個地方釀皮的制作方法大同小異,卻又在細微之處有所不同。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
比如其中的高擔釀皮,因賣者在街頭挑高擔出售而得名。不同于其他釀皮,高擔釀皮在蒸制時忌加食用堿,且不提取面筋。制作者往往將面和水按照1:2的比例混合,調和成面漿后直接舀入平盤進行定型。
高擔釀皮成品的厚度需控制在1厘米以上,面水需融合均勻,因此定型的過程極其考驗制作者的手上功夫。高擔釀皮出鍋時,常常被刷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在防止粘連的同時,還能使其帶上淡淡的芝麻油香,很是美味。
清口的釀皮子總是嚼勁十足,質地柔韌的。釀皮被熱辣的紅油滿滿地裹住,脆嫩的蘿卜絲與綠豆芽帶走了夏日里煩躁的氣氛。酸酸爽爽的風味縈繞在甘肅人的舌尖,講述著獨屬于甘肅的小吃故事。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
甘肅小吃隨著時代不斷更迭變化,釀皮的品種也推陳出新,孕育出許多“釀皮子變種”:烙面皮、炒面皮、搟面皮。雖然嚴格來說,這些“釀皮子變種”屬于陜西小吃,但在甘肅也頗有幾分市場。它們將傳統釀皮的蒸制過程與其他烹烙炒手法結合,逐漸創造出令食客熟悉卻又略有不同的舌尖滋味:烙面皮味重且質地更干硬一些,炒面皮中能吃出炒菜特有的鑊氣,搟面皮則兼具了面的柔與筋道。
洋芋攪團
攪團在小吃界頗具盛名,根據所用主料的不同分為蕎面攪團、玉米攪團與洋芋攪團。陜西特產蕎面攪團,汶川擅制玉米攪團,而洋芋攪團則在隴南最為常見,尤其是武都這個盛產洋芋的地方,武都人也因此得了個“洋芋蛋客”的稱號。
洋芋攪團的制作涵蓋選、洗、剝、晾、揉、打、調這七道工序。首先需選擇海拔較高一帶的洋芋。這樣的洋芋淀粉含量更高,后期捶打時也更容易發揮出淀粉獨有的黏性。制作時,需先將洗凈的洋芋煮熟。煮制時的水量控制講究極多,放的水太多了容易把洋芋煮散,吃起來過于稀軟;放的水少了則會將洋芋煮干,煮出的洋芋半生半熟,口感上也會變“焦”。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
之后,再將煮好的洋芋放在石臼中,以木錘反復擊打洋芋成泥糊狀。錘擊是個力氣活,但又不可用力過猛。過大力地捶打會使洋芋飛濺,且打出來的泥糊粗糙,多核與顆粒,不細膩。捶打者需要耐心等到洋芋泥不粘連石臼,方可調配食用。
洋芋攪團可吃熱食,也可吃冷食。前者需將洋芋放入酸菜漿水中熬煮,再按照個人喜好將酸菜漿水與油辣子混合澆汁即可食用;后者需將洋芋泥糊放涼,加入韭菜、醋汁與辣子攪拌食用。黃亮亮的洋芋上點綴著碧綠的韭菜末與紅潤的油辣子,色澤鮮艷,食客看后大飽眼福。
口感上,綿軟的洋芋吃起來又柔又滑,味道甜中帶辣,配合著以清油烹制的秘制酸菜,二者互為補充,不分彼此,成就攪團的美味傳說。
糊鍋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鼻昵霸娤捎镁迫柙伨浦牢?,殊不知,酒泉除了好酒還有美味的小吃——糊鍋。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
這里的糊鍋并非指炒菜時由于火候過旺而糊了鍋,而是當地以蠶豆粉皮、面筋、麻花為主料的食物。酒泉人的早點店常有糊鍋的身影,雖然它的品相看起來略顯粗糙,但無論男女老少,都愛在清晨坐在一家巷隅處的早餐鋪,點一碗熱乎乎的糊鍋,將頭扎在碗中美滋滋地吃起來。
在酒泉煙火氣濃重的糊鍋店中,你常常能見到店主架起了一口高高大大的鋁制湯料鍋,鍋里盛著加入蠶豆粉汁勾芡的濃稠雞湯,鍋底用火不斷加熱以保持湯汁永遠處于滾燙沸騰的狀態。
調配好的湯汁會被依次加入彈軟暄騰的面筋、掰成碎的大麻花還有爽滑的面皮,還有雞肉絲、肉片等原料,再略煮上一段時間,即可出鍋。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甘肅》
客人點了糊鍋后,老板便會從大鍋中迅速盛上一碗。此時,久煮不爛的主料們,吸附了滿滿的湯汁,泛著琥珀色的油光。酥軟的面筋與香脆的麻花在口腔里交相輝映,多種主料搭配,使得糊鍋的口感層次相較于主料單一的小吃更為豐富。而在口味上,糊鍋略顯辛辣,胡椒與姜味突出,與河南人常吃的胡辣湯有相通之處。
甘肅的小吃不以色悅人,它們的樣貌總是那么質樸簡單。你很難在華貴之地看到這些小吃,卻能在街頭巷角一一品嘗花樣百出的米面食材。
一口下肚后,你能感覺到的,是一種大快朵頤后的滿足感與飽腹感。而這種蘊藏在小吃中的人文精神似乎也與當地人直來直往、熱情豪爽的性格相契合,共同滋潤著這片雄渾壯闊、浩渺無際的西北土地……
END本文作者:阿鼠微信編輯:阿鼠
微信審核:L.L.
本文為讀者投稿。
如果你熱愛美食,歡迎隨時給《三聯美食》微信投稿!
征稿類型:美食、美圖、菜譜、廚具、營養科普、流行趨勢、探店等。
原創投稿發至:haochi@lifeweek.com.cn,此郵箱長期開放。投稿需保證原創,且從未在任何公開平臺發表過。
一經投稿,即默認由《三聯美食》編輯修改及發送。20日之內未收到回復者,可另投他處。
來稿請寫明聯系方式,標題注明“投稿類型+文章標題”。
稿件字數2000-3000字為佳。
一經采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真的特別有競爭力!
期待你的文字。
歡迎來到「三聯美食」長按二維碼關注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郵箱
haochi@lifeweek.com.cn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美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街邊小吃究竟有多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