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開,餐飲消費市場回暖,你報復性消費了嗎?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有關要求,通信行程卡服務將于12月13日0時起正式下線,通信行程卡短信、網頁、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APP等查詢渠道將同步下線。
自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發布以來,疫情防控政策迎來重大調整,人員流動性進一步得到釋放。
北京、廣州、深圳、重慶、成都、天津等城市,相繼提出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餐飲堂食、酒吧、KTV等恢復營業,城市重啟"煙火人間"模式,消費行業的至暗時刻已經熬過去了。加之圣誕、元旦、春節假期臨近,消費需求上漲,市場回暖跡象顯著。
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餐飲行業出現了哪些積極變化?本文帶你了解一二。
餐飲行業恢復明顯,多家餐飲店排起長龍
艾媒網獲悉,疫情放開之后,餐飲行業迎來了一波小高潮。以最先解封的廣州為例,在廣州恢復堂食的首個周末,多家連鎖餐飲就迎來客流高峰期?;疱?、燒烤等社交性餐飲以及小吃、快餐等剛需性餐飲,恢復速度較快。
海底撈相關負責人透露,恢復堂食的首個周末,海底撈廣州佳兆業廣場店就迎來了一波就餐高峰期。“周末兩天,排隊高峰期從下午五點半持續到近晚上十點?!敝苣﹥商旌5讚茝V州門店接待顧客近6萬人次。
呷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旗下的湊湊廣州總體業績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不少餐廳排隊平均45分鐘以上;呷哺呷哺廣州餐廳堂食恢復情況不錯,位于天河區的門店在12月1日的營收比平時增長了近一倍,當天營收在全國門店排名第一。
廣州市中心各門店的“網紅餐廳”摩打食堂,也在恢復堂食后大排長龍,周末的排隊數量更是高達上百桌。
美團數據顯示,12月7日,北京地區到店餐飲線上訂單量相比上周增長超58%,其中,火鍋堂食消費恢復明顯快于其他品類,相關餐飲線上訂單量增長超1倍。
餐飲板塊也一掃前期下跌陰霾,12月15日,港股餐飲股多數上漲,呷哺呷哺漲3.51%、 奈雪的茶漲2.90%、九毛九漲2.06%、海倫司漲1.90%。
各地出臺促消費政策,助力提振消費信心
為了助力餐飲行業復蘇,政府也在持續出臺助力企業發展的措施。
12月6日,北京市政府網站發布《北京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的若干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動經濟回穩向上。
12月8日,《廣州市加快推進商務領域居民生活服務業品質化發展的若干措施》,這是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推出的全國首個行業發展政策,對餐飲、住宿、家政、美發、洗染等多個商務領域居民生活服務行業提供一系列扶持措施。此外,從12月8日20時至12月19日24時,廣州分三輪不間斷發放消費券共計3000萬元,派發的消費券涵蓋輕茶餐飲、超市、電商、正餐住宿、百貨五大類,面值從10元至100元不等。
12月13日,江西省商務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品牌建設促進餐飲市場主體做大做強的若干措施》,從打造品牌、推動創新、加強保障等方面出臺了10條政策措施,促進餐飲市場主體做大做強。
12月1日,宜昌市印發《宜昌市支持餐飲行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貸款貼息、獎勵補貼、減免房租等10條“真金白銀”的舉措,助力餐飲業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推動行業加快發展。
政策逐漸趨于利好,如何抓住發展機遇也成為當下餐飲人的重點。
堂食+外賣,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明顯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更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開拓線上渠道成為當下餐飲行業的重要發力點。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餐飲消費者每周外賣消費頻次主要集中在5-8次和9-12次,占比分別為37.2%和25.1%。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受疫情影響,以及網絡消費越發便捷,消費者外賣消費次數較為頻繁。
另外,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年底,外賣用戶規模達5.4億人,外賣收入的占比增長到餐飲總收入的21.4%。外賣緩解用戶不便出行用餐的問題,幫助餐飲企業解決線下業務盈利減少的問題,一定程度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營收。
據美團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堂食恢復后,平臺餐飲外賣訂單和營業商家數穩步回升。12月7日-9日,相比上周同期,送往寫字樓、園區等地址的外賣訂單量增長了33.4%以上。
透過數據可見,經過三年的疫情,消費習慣已然發生巨大改變,隨著外賣用戶的不斷擴大,餐飲企業的銷售模式也紛紛由以堂食為主轉向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線上外賣外送業務與線下堂食形成良性互補,餐飲企業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愈發明顯。
“復蘇以來,廣州很多餐廳呈現出一邊堂食火熱、一邊站滿外賣小哥等餐的‘兩旺’場景;這與疫情以來,很多餐飲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密不可分?!睆V州地區飲食行業協會秘書長文明輝表示,但也需要清晰認識到,餐飲業距離完全復蘇還任重道遠。尤其是當下,消費者雖然有消費意愿,但對于外出就餐仍心存顧慮。在此期間,外賣依然是兜住社會餐飲消費信心的“緩沖墊”,需要廣大餐企繼續深耕。
餐企降本增效需求凸顯,預制菜成行業新突破口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餐飲行業面臨原料成本(41.8%)、租金成本(11.7%)、人力成本(21.3%)占比過高的問題。尤其疫情期間,企業成本壓力進一步上升。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我國餐飲店的平均壽命只有約500天,行業集中度低于5%,抗風險能力較差。
而預制菜可以省去原料采購、初加工時間,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幫助餐飲企業降本增效,因而也拉動了B端預制菜需求,中國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得到不斷擴大。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規模為46895億元,同比增長18.6%,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55635億元。2022年餐飲行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但預制菜的發展讓餐飲行業降低了因堂食業務減少而帶來的影響,并為行業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規模連鎖餐飲企業,開始使用預制菜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國內有超過74%的連鎖餐飲品牌自建有中央廚房,超過半數的餐飲品牌研發預制菜產品。
預制菜似乎已經成為未來餐飲行業新的增長點和消費新趨勢。"這是一片廣闊的藍海。"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如果市場增速穩定,2026年市場規模將破1萬億元。
餐飲連鎖化加快,下沉市場有望成為行業新增長點
在餐飲行業穩定增長背景下,餐飲連鎖化趨勢日益明顯。近年來,各地出臺政策促進中國餐飲連鎖發展,簡化企業申請流程,鼓勵連鎖化經營。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連鎖企業門店數量持續上升,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門店達到41641家,疫情期間連鎖化進度持續加快。
頭部中式餐飲企業開始呈現出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的特征。據美團數據,從2019至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率從12.8%增長至15.0%,諸多頭部直營模式餐企門店數大幅增長,而加盟模式的頭部餐企中,也陸續出現了更多 “萬店俱樂部” 成員。
隨著品牌連鎖加盟店的不斷擴張,如今的餐飲市場,不僅僅只是一二線城市的品牌們在群雄爭霸,企圖在下沉市場分得一杯羹的品牌們也越來越多。
西式快餐品牌有華萊士、德克士、正新雞排等;茶飲賽道有快要上市的蜜雪冰城;咖啡市場有幸運咖,挪瓦咖啡;小酒館賽道有小酒館第一股海倫司……
雖然有諸多品牌前撲后繼進軍下沉市場,但順利凱旋的僅是少數,大多數都鎩羽而歸。諸如海底撈關店、茶顏悅色關店等報道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或許在于,大家盲目地把一二線城市的模式和打法直接復制到下沉市場,引起“水土不服?!?/strong>
不同地區消費者口感不同,餐飲品牌下沉后需要因地制宜對現有產品口感進行調整和升級,而不是直接將現有的產品口感復制粘貼到下沉市場。
另一方面,下沉市場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 " 價格敏感 "。與盛行高消費的一二線城市不同,相對有限的經濟收入,使得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在消費時更為理性。此外,“下沉市場”代表的是“熟人經濟”,即商品品類靠口碑相傳。三四線城市緩慢的人口流動造成居民的生活圈狹窄,因而想要贏得下沉市場的餐飲品牌需要更加注重熟客的培養。
那么,下沉市場是否還值得開拓?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國下沉市場囊括200個地級市、3000個縣城和40000個鄉鎮,人口達10億以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對應的就是龐大的市場流量。下沉市場存在巨大發展潛力,有望成為餐飲行業新的增長點。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進軍,在下沉市場掘金的同時需要“因地制宜”,在口味上適當結合當地口味,在物料上充分考慮下沉市場的生活特性,在品牌定位上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品牌在下沉市場的成功率。
目前,防控政策持續優化以來,除了餐飲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民航市場也進入高速復蘇的快車道,每日維持5%的增長。去哪兒平臺上,自12月7日以來,春運期間機票預訂量環比一周前增長近8.5倍。
此外,影院營業率快速回升。截至12月14日15點,全國電影院營業率已超七成,2022年賀歲檔總票房(含預售)已破4.9億。為此,今年賀歲檔有望進一步推升票房,見證市場復蘇。
鐘南山在12月9日表示,預計明年上半年能恢復到疫情前生活狀態。未來,隨著消費相關扶持政策的持續發力以及被壓抑的消費需求的與日俱增,我國餐飲、旅游、零售、酒店等消費行業有望快速復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