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拍板,“互聯網+流通”開始行動!
時間:2022-12-28 21:35:39來源:food欄目:冷鏈新聞 閱讀:
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是推動流通革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動消費和就業。
本次常務會議要點: ——打造智慧物流體系一是要突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等“硬瓶頸”,打造智慧物流體系,發展物聯網。尤其要加大農村寬帶建設投入,帶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便利,既促進農民增收,又豐富城市供應,使市場價格合理穩定。——改善營商環境二是要破除營商環境“軟制約”。建設商務公共服務云平臺,開展允許無車企業從事貨運和商戶選擇執行商業平均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的試點。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環境。——促線上線下融合三是對于“互聯網+流通”行動,還要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快分享經濟成長。推動傳統商業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支持企業依托互聯網優化資源配置、開拓市場,引導降低實體店鋪租金。從五大維度看“互聯網+流通”的實施對物流業有何影響維度一:巨大威力,拓寬農民增收路 積極推行“互聯網+流通”的銷售模式,增強了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趟出一條依靠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的致富之路。 從目前的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現實情況來看,“互聯網+流通”最先需要實現重點突破的,就是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這一方面是因為移動購物越來越成為農村購物的主要方式,而信息基礎設施成為農村網購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才能更大釋放農村消費潛力,進而拉動內需,增加就業。而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同樣是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對于廣大身在農村的創業者來說,自己生產的產品如果無法及時運送到外面,勢必成為創業道路上的一種阻礙,一種瓶頸,直接決定著創業的成敗。這時候,“互聯網+流通”就會顯示出它的巨大威力來。 維度二:流通領域的革命,擴大內需 “互聯網+流通”可以稱得上是流通領域的一場革命,它可以有效地推動傳統商業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支持企業依托互聯網優化資源配置、開拓市場,引導降低實體店鋪租金。而這些積極意義,最終會反作用于整個社會經濟大環境當中,比如擴大了內需,增加了就業等等。 維度三:深刻左右上市公司布局,企業掘金概念股 物流系統在我國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巨大,目前正是國內廠商突破技術瓶頸,積累項目經驗從簡單設備生產向物流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升級的時期,許多上市公司積極布局介入物流系統行業。這些舉措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冷鏈運輸等都是貿易流通中的短板,政策的實施也可以起到補短板作用。 維度四:冷鏈等領域將補短板 在流通業的產業鏈條上,“物流”始終是商品流通的基礎,“商流”與“物流”的對接不暢,往往造成成本難降,而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也被視作亟待突破的流通“硬瓶頸”。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發生后,已有多地加大對冷鏈運輸的檢查。 大家都說冷鏈是藍海,其實現在好像還沒有藍海,現在只是淺藍,需要電商和餐飲B2B平臺以及餐飲外賣這幾駕馬車推動,再加上新食品安全法推動,才會讓整個冷鏈物流真正從淺藍向深藍過度。而要實現“商流+物流+互聯網”的“降本增效”效應,供應鏈協作是路徑之一。 維度五:互聯網+流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格局 2015年5月商務部發布了《“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目的是加快互聯網與流通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流通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服務民生方式,釋放消費潛力。 《“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以“互聯網+流通”為載體,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公共投入和環境建設,以示范、培訓、宣傳為抓手,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驅動,推動傳統流通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釋放消費潛力、激發行業活力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從國家層面針鋒相對地出臺三條政策,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力克當下流通的軟肋,促進流通貨暢其流,降低成本。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