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農批行業
每天,一到夜幕降臨,白晝里行色匆匆的人們就漸漸地各自回到各自的居巢,休整生息,等待第二個白晝的到來。但是,在這片將近960中國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批人的作息恰好相反,一旦夜色到來,就進入他們最繁忙的時刻——搬運、記錄、對賬、出車、驗貨等等工作相接而來,無法停歇。
根據農業部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每年農產品總交易額高達3萬億元,而其中交易流通總量的80%都經由農批市場完成。上述所提及的“他們”,正是忙碌于農批市場中的這些人員,他們的晚出早歸形成全中國巨大的農批體系的一個縮影。他們必須在夜晚勞作,才能保證白天世界的正常運轉。
然而,有巨大的市場蛋糕,就會有覬覦者。從去年開始,有一批互聯網人覺得這種忙碌之下其實包含著并不高效的工作流程,他們要用互聯網來改造這個不高效的行業。
重模式的入場
美菜、鏈農、飯店聯盟…這些名字,現在來看,都已不陌生。他們代表著一股互聯網沖向傳統農貿行業的勢力,且都來勢洶洶。
在解釋他們為何來勢兇猛之前,先介紹一下他們的模式。和很多中國的實體行業一樣,農副產品在流轉的過程中,會經歷一個很長的分銷鏈條,才能抵達消費者手里,這個鏈條從個體農戶開始,經由生產合作社——產地批發市場——銷地一級批發市場——銷地二級批發市場——社區農貿市場,最終才能抵達餐廳或是個人,其間,流轉的復雜度超乎想象。
而這些公司之所以說來勢洶洶,是因為面對冗長的農產品流通鏈條和傳統方式的低效,他們從一開始就決定挽起袖子自己干,包攬地推、采購、分揀、配送等全鏈條環節,以把控全程服務質量。并且用集合有“強消費能力”的B(即餐廳們的采購需求)的方式,直接從一級批發市場為餐廳進貨,倒推供應鏈、縮短鏈條層級,顛覆原有的中間環節。他們甚至希望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可以越過新發地這樣的一級批發市場,直接從產地進貨。
但是,真正要做到這點,難度會比聽起來大得多。
假設現在有一家公司服務的是一千家餐廳客戶,那他們每天典型的工作流程就是:每晚十二點之前收到用戶訂單,這其中包含上千種 SKU ,這些食材需要由采購人員在新發地等批發市場完成采購,而后送至分揀中心(通常是一個五千平米的大倉庫),經過 200 個分揀人員凌晨四點至六點的分揀,打包成可以給到商家的樣子,然后裝車,在北京的早高峰到來之前送到餐廳老板手里。
如果這還不足以解釋“重”模式的話,還有這組數據:通常,一輛金杯所能載貨物為 10-15 家的需求量,一車貨值在五千到一萬元之間,一個五千平米的倉庫一年租用成本為150萬,一位分揀人員的工資為3500-5000,通常一晚需要200人,算下來每個月都得付出高昂的成本。(注:上述數據由該行業從業者提供)
因此,和極重的運營模式相對應的,是這批公司對資金的強烈需求。比如鏈農,在向大眾曝光后一周內拿到了險峰華興的天使投資,一個月內完成紅杉資本的A輪融資,而剛剛又宣布拿到大眾點評領投的 3000 萬美金 B 輪融資,這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完成的。美菜的融資速度也同樣迅猛,根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美菜去年拿到真格的天使、而后又拿到藍湖資本的A輪、今年獲得順為基金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基本是三個月推進一輪融資的速度在向前快跑。
所以,在資本和重模式的配合之下,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的市場格局:這些早入場的重模式公司一路高歌猛進,擴展到上千家餐廳。這個成長速度超過了行業里很多積累多年的傳統農貿商,就像一夜之間,大家身邊都多了個體型巨大的野蠻人。
輕重之辯
但是,從某一個時間節點起,有一些從業者會說,重模式要再往下推進會很困難,因為到了一定量之后,生鮮的進價就無法再被壓縮,可是倉儲和人員成本又一路拔高,而這時要往后推到可以去產地采買的體量,卻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再之后,有人開始反思:其實傳統的農批行業存在這么多年,形成了這樣的鏈條,就表示其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互聯網公司一定要去徹底顛覆它么?或者能否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增進其中的效率?
這種希望去“改善”,而非徹底“顛覆”的方式,就是想做成淘寶而非京東的“平臺”模式。
拿到王剛天使投資的天平派可能是這個模式里比較為人所知的一家,鮮供社也在近期入場。而我最近接觸到的一家叫“菜筐子”的公司,則是從2014年上半年便開始起步,一直在探索平臺模式。
“菜筐子”的創始人和我說,他們選擇做平臺模式的理由很簡單,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就是農批市場是一個和上億人的生計相關的行業,如此巨大的行業中,想用千萬級別美金的融資去完全撬動它或者顛覆它,是很難的,是在用微力抗衡巨力。但是,如果能用互聯網工具輔助這個行業鏈條中原有的從業者,去解決最難解決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問題,那么,就能有一種“螞蟻搬大象”的效果。
要解釋何為“螞蟻搬大象”,可以先來說說供應鏈B2B行業中的物流難題。一般而言,如果做自營模式,生鮮食材的分揀和物流都完全由自己來做(現在的自營模式多使用云鳥、58速運等第三方物流平臺來分配任務給司機),則需要在每天凌晨進行分揀,分揀后裝車,然后這些貨車從分揀中心出發,開向城市四面八方進行配送。
這里面可能遇到的困難在于,一來有可能因為分揀的延誤而導致車隊遭遇早高峰堵車,一旦堵車,到達商家的時間就會晚,而餐廳又往往會在上午最為緊張,因為他們必須得為午餐做好配餐準備,如若食材未到,相當于無米之炊。因此一旦遲到一兩次,餐廳的滿意度就會大為降低,甚至很快就形成客戶流失。二來,自營模式下,退換貨也是難點。如果司機到店后,商家發現質量有問題,是很難當即補貨的,因為補貨情況下,車輛不滿載,來回物流成本極高,遠遠超出所載貨物的價值量,從成本角度考慮是不具備可行性的。
而平臺模式的想法,就是希望能通過“用好”原本鏈條上就存在的一些角色,解決這個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痛點。
“菜筐子”創始人秦陳說,這個行業鏈條上原本就存在大大小小的配送商,他們很多都是夫妻小店,帶著自己的孩子,擁有一輛自家的貨車來做這件事情。做的好一點的會再招一兩個人幫手,但真正能做成大配送公司的并不多。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