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一項古老的節能技術
國外利用機械制冷機的蓄能空調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教堂,由于平時人員少、負荷需求少,而禮拜日人員多、負荷需求大,受制造工藝所限,當時制冷機的制冷容量均較小,因此平日制冷并蓄冰,到禮拜日制冷機和融冰同時使用以滿足供冷需求。充分體現了蓄能系統的優點,可減少設備容量并提高設備的使用率。當時主要應用于劇院和乳品廠等負荷集中、間歇供冷的場所內。隨著機械制造業的進步,蓄冷技術的發展很快停滯下來。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有了最古老的蓄冰工程,《詩經》中曾有“鑿冰沖沖,納于凌陰”的記載,當時還沒有機械制冷,我們的祖先利用大自然的造化將冬天的冰儲存起來到夏天使用。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隨著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危機出現,蓄冷技術的發展得到了新的、更強大的推動力。美國南加利福尼亞愛迪生電力公司于1978年率先制定分時計費的電費結構,1979年編寫并出版了《建筑物非峰值期降溫導則》,1981年后推廣應用蓄冷技術,并頒布相關的獎勵措施。到90年代,美國已有40多家電力公司制定了分時計費電價,從事蓄冷系統開發及冰蓄冷專用制冷機開發的公司也多達數十家。
歐美經濟發達國家從60年代開始使用冰蓄冷技術,目前已達60%以上的建筑物在使用冰蓄冷技術。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37中國方公里,在使用冰蓄冷系統的建筑物大約已有10萬個以上。韓國已在1999年立法,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必須配有冰蓄冷技術。
我國在94年電力部鄭州會議上,正式將冰蓄冷技術寫入國家紅頭文件,被列為十大節能措施之一,當年在深圳電子大廈建成第一個冰蓄冷空調系統。2007年12月,冰蓄冷技術被列為《國務院能源政策白皮書》—節能減排三大支撐技術之一;2008年3月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支持高新技術》。我國政府為鼓勵蓄冰空調節能技術的發展,未來會進一步拉大峰谷電價差,在全國部分地區已出臺強制性管理政策,要求3中國米以上的新增建筑必須要有蓄冰系統,而且對于蓄冰用戶有取消電力增容費、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
據了解,我國自94年開始建造冰蓄冷空調系統以來,國內冰蓄冷技術近年迅猛發展,截止到目前,使用中央空調建筑物的蓄冷項目已經有600多個。我們引用中國建筑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制冷學會理事宋孝春先生的話來分析國內冰蓄冷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我國冰蓄冷空調市場已走向成熟。全國范圍內近兩年的工程幾乎等于前十年的總和,這本身已經足以說明問題。未來一段時間內,這個數字仍以幾何數字向上遞增…”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冷藏運輸中溫控貯藏保鮮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