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三角冷鏈物流示范工程破解三大難題
為加快建設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山東省確定在黃三角地區集中資源、產業和技術優勢,大力實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冷鏈物流科技示范工程,建立旨在確保食品安全、促進產銷雙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農產品產銷保障系統和“來可追溯、去可跟蹤、信息可存、責任可究、及時召回”的農產品品質安全管理系統。近日,筆者就該項示范工程的進展與成效進行了調查。
清晰的分工與產業協作絞合,
造就農業發展的高效與全產業化
黃三角地區資源優勢明顯,擁有近800萬畝未利用地和1500萬畝淺海,到2015年,黃三角地區計劃治理荒堿地100萬畝,改造中低產田300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50萬畝,資源得天獨厚。不僅如此,黃三角生態系統獨具特色,物種資源和牧草資源豐富,具有大規模發展生態種養殖業、開展動植物良種繁育、培育生態產業鏈、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優越條件。
此外,黃三角地區具有良好的高效生態產業基礎,是我國傳統的糧棉、果蔬、畜產品和水產品生產區,已形成壽光蔬菜、山東黑牛、沾化冬棗、希森馬鈴薯等一批競爭力較強的支柱產業、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和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知名品牌。最大限度的發揮這些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的拉動效應,變單兵作戰為集群奮戰,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冷鏈物流科技示范工程的首要任務。山東省黃三角建設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示范工程”為切入點,以信息技術和冷鏈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實現產學研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僅是黃三角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探索,對山東省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也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冷鏈物流科技示范工程,聚焦于建設“菜籃子”“米袋子”,但在整個鏈條上卻是一二三產業同時發力,分工合作絞合發展,使第一產業形成了融合二、三產業的全產業化發展格局。種、養殖基地和農民提供的農副產品,源源不斷的進入龍頭企業進行加工生產,企業產品通過物流到達銷售平臺進入居民家庭。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流轉過程中,實現了三次產業的完美融合。而銷售平臺通過物流鏈條對第一產業的觸角延伸,不僅為第一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而且拉動了第一產業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增強了第一產業的發展后勁,激發了第一產業的發展熱情。2011年,黃三角地區糧食總產量達到768.73萬噸,畜產品229.72萬噸,水產品135.5萬噸、蔬菜996.56萬噸,分別完成規劃目標的109.7%、109.4%、67.5%和101.7%。全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85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90家,通過農產品“三品”認證的企業達284家,產品數量達1149個。
物聯網技術與產業聯姻:
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產銷模式對農業發展的制約顯而易見,實現農業快速高效發展,必須打破區域制約,由封閉走向開放,從分散走向集約,產業化是必經之途,而以物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流通領域與農業產業的結合,則開啟了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化體系的光明之路。示范工程短短一年的建設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選擇黃三角作為示范工程的實驗基地,除了黃三角自有的資源優勢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因素是黃三角國家開發戰略的實施。圍繞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戰略目標,結合《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省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經過反復調研,確立了“拉進來”、“推上去”的黃三角發展計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