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Vs雨潤:弱肉強食
每一次的涅槃,都是一次產業擴張的自我提升。
從依靠單一品類起家,并最終走向全產業鏈夢想的實踐者,雙匯和雨潤無疑是肉制品行業的兩個佼佼者。在龐大而繁雜的中國食品領域,這樣的企業并不在少數,無論是中糧還是新希望,乃至在中國浸淫多年的金龍魚,他們與雙匯和雨潤的產業夢想如出一轍,異曲同工。
從產業到產業鏈再至全產業鏈,這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也記錄了企業蛻變的歷程。在這樣一個一脈相承的漸變中,小的企業如何壯大?大的企業如何做強?強的企業如何更壯?從產業到產業鏈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邏輯關系?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上路何以達到殊途同歸的結果?在這個被認為是最難以把控的肉制品加工領域,雙匯和雨潤的故事,給了我們生動的解答。
——只有盛宴過后,你才可以看到誰是勝利者。
立足:競出Vs切入
雙匯是從來都不憚于市場競爭的。
1984年,雙匯的傳奇人物萬隆臨危受命就任廠長時,這個年年虧損的企業一度走到崩潰的邊緣。但在萬隆的運籌下,漯河肉聯廠(雙匯前身)將目光朝外,向輕工業缺乏的前蘇聯大舉出口分割肉,很快就成為了全國最大的肉制品出口基地。
不過蘇聯隨后解體,雙匯又調整思路,將突破口選在了火腿腸上。與其說是看到了火腿腸市場,不如說是看中了肉制品加工市場。發達國家肉制品消費需求占肉類總量30%—50%,而中國不足1%,肉制品的精深加工才剛剛起步。彼時,和萬隆有同樣眼光的,是一個名叫高鳳來的工程師,他領銜春都集團在國內生產出了第一根火腿腸。
萬隆拿出了企業僅有的1000多萬元家當,從日本、法國、瑞士引進了10條火腿腸生產線。1994年,雙匯集團又與香港華懋集團合資,引進資金1.27億元,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肉制品基地,當年實現銷售收入9.9億元,利稅8600萬元。
1998年之后,國內火腿腸市場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由于巨額資金集中進入,接踵而至的是整個市場供過于求,價格一落千丈。
這期間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后的價格戰,據說始作俑者是雙匯,狙擊者是春都。價格戰中,100克火腿腸中的豬肉成分,由85%調低到70%,價格隨之由每根1.1元調低到9角錢。雙方都在競爭對手那里互設了“探子”,鉚足了勁死掐,60%、50%、40%,比例逐步下調,一直調到15%。當火腿腸降到5角錢一根時,被人生動地調侃為,火腿腸賣的不是肉,而是面粉。
此時的雙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聲東擊西分開產品檔次。當年,雙匯推出了“雙匯王中王”高檔產品,以添加大瘦肉塊作為產品賣點,以熱播的“獅子王”為吉祥物,隨后還請來葛優、馮鞏做廣告。這一招使得其知名度迅速躥升,在價格惡戰中異軍突起,“雙匯王中王”一躍成為中國高檔火腿腸的代名詞。此后,春都深陷盲目多元、胡亂擴張之痛,雙匯一舉將春都擊潰,登上了火腿腸老大的寶座。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濟南疫苗冷鏈運輸將實施在線監控
下一篇:世博會拉動冷鏈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