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豬價格,如何走出波動“怪圈”?
2010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走低,我省生豬養殖戶虧損的多,賺錢的少。在高成本壓力的制約下,一些農民和養殖戶認為養豬“無利可圖”,收益不穩,在考慮如何盡快“調頭轉行”。生豬生產面臨的不利局面,對穩定和發展畜牧業、解決“三農”問題,可謂是一個“直面沖擊”和“嚴峻挑戰”。
生豬產業該如何健康發展?養殖戶如何規避風險、重建信心,真正走出“賺一年、平一年、賠一年”的周期波動“怪圈”?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近日采訪了一些養殖場(戶)和省農牧部門的有關專家,傾聽他們的酸甜苦辣、分析和建言。
市場定價權,讓肉價更堅挺
豬肉價格的周期性漲跌,不但讓消費者感覺不習慣,更讓養殖戶和經營戶感覺肉價走勢難以捉摸。
養了10多年豬的南昌金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賢躍,對于生豬市場依然看不明白。這位年飼養母豬2000多頭、年出欄三元雜交肉豬2萬多頭的老板搖頭嘆息:“年前的毛豬價格每公斤還有10多元錢,現在連10元都沒有了。一頭豬要虧100多元。養豬就像炒股,那起伏不定的價格好像是股市K線圖一樣,捉摸不定,我實在是看不懂,賺錢和虧本,完全靠運氣。價格再不止跌,我就要賣母豬了?!?/p>
“很多人以為養豬很容易,其實養豬比辦一般工業企業還要難,是個高風險行業。”不少養殖戶都有這樣的感觸。
實際上,豬肉價格的漲漲跌跌,只是目前農業產業的一個縮影。從某種程度上講,肉價之所以如此脆弱,經常陷入漲跌“怪圈”,與養豬業的同質化競爭有很大關系。
省畜牧獸醫局有關人士分析說,我省大多數養殖場(戶)養殖的生豬品種、品質大同小異,只能根據局部地區短時間的供求關系和價格安排生產,沒有市場定價權,這就難免陷入“生豬賣難—價格下跌—宰殺母豬—生豬減少—供應短缺—價格上漲—養殖增加—生豬賣難”的怪圈。
突圍從何起步?江西銀河杜仲公司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在江西農大、湖南農大專家教授的指導下,他們經過多年研發,培育出了“格林米特”豬肉(GREEN-MEAT-綠色肉的英文諧音)。經農業部肉及肉制品檢測中心檢測,“格林米特”豬肉抗生素殘留、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等主要指標都遠低于國家標準,17種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豬肉高20%,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被認定為全國活體豬綠色食品A級產品。投放市場以來,“格林米特”豬肉在上海每公斤賣價高達44元仍供不應求。有關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全省年均飼養1000萬頭“格林米特”生豬,將比飼養普通生豬增收50億元產值。
“格林米特”豬肉無疑給我們帶來不少啟示:市場生豬供應多了,自然價格就跌;同質化的生豬多了,就沒有市場定價權。養豬要有奔頭,就得養更優質更健康的豬。掌握了市場定價權,生豬生產才能走出3年周期波動怪圈。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福建漳州\"變身\"香港保鮮蔬菜供應基地 半年出口55噸
下一篇:中國冷鏈物流市場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