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業結構提檔升級 冷鏈系統需加快發展
春節前后,正值江蘇省唯一的冬季果品――設施草莓上市時節。記者從江蘇九州果業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2010年草莓銷售形勢特別好。這個位于江陰市霞客鎮的公司種植了170畝設施草莓,由于品質出眾,每500克賣到50元,還要提前預訂,預計畝均效益在3萬元以上。
這是發展迅速的我省園藝業的一個縮影。隨著近年來高效農業的快速發展,江蘇省農業內部結構發生可喜變化,2009年園藝業產值預計1000億元左右,排在牧業、谷物、漁業、林業之前,首次成為農業產值第一大產業。全省園藝作物種植面積達2830萬畝,同比增加3.4%,累計設施農業面積達到56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其中百畝以上的連片基地發展到5000個。
園藝業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目前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園藝的比重占到1/5以上,在二、三產業不夠發達的蘇北地區這一比例更高。全省各地設施園藝畝均效益超萬元的比比皆是,在以“精品農業”聞名的無錫地區,更是涌現出了向山蘭園等年畝收入達數百萬元的高效設施農業典型。
不光如此,園藝業還解決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蔬菜、果品、花卉、茶葉、食用菌等園藝產品都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很多基地和大戶都要聘用大量的季節工和常年工。如去年農產品出口超1億美元的邳州市宿羊山鎮,常年聘用的大蒜種植、采摘、加工、經銷等各類外來務工人員達3000人以上,高峰時超過1萬人。溧陽民營企業家沈祖富投資5億元創辦的天目湖生態園,常年聘用400多人,高峰期用工超過2000人,每年付出工資2000多萬元。
在規模連年擴大的同時,江蘇省園藝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全省園藝總面積中80%是蔬菜,論面積已躍居全國三強,其中鋼架大棚規模全國第一。果品、花卉、茶葉,無論是品質、價格還是畝均效益都居全國領先地位。蘇北、蘇中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連片種植,追求規模效益;蘇南地區利用經濟發達優勢,克服人多地少矛盾,實施精品戰略。在蔬菜設施和品種方面,蘇北地區重點發展日光能溫室,種植越冬栽培的茄果類蔬菜;蘇中地區重點發展鋼架大棚,種植春提早、秋延后的蔬菜;蘇南地區重點發展避雨栽培和智能溫室,種植葉菜類為主的不適合長途運輸的高檔蔬菜。
上世紀末,全省各地不約而同把擴種重點對準蔬菜一哄而上,導致賣難事件不斷。有意思的是,如今蔬菜種植面積比10年前擴大了一倍,賣難之聲反而聽不到了。全省蔬菜效益逐年提高,同時市場供應充足,品種豐富、價格平穩,可謂農民高興,市民滿意。這種皆大歡喜局面的背后,是我省蔬菜生產發展戰略的成功調整。
首先是市場定位準確。江蘇省淮北地區定位為全國早春菜基地,主要銷往東北和華北地區。沿海地區瞄準上海市場,沿江和蘇南、蘇中地區定位于保證當地市場供應,品種以葉菜為主,丘陵山區以特色蔬菜為主。各地目標市場有別,品種茬口有別,種植方式、上市時間、設施種類也都不同,避免了產品一個樣、貨往一處涌。其次是通過品種更新、設施栽培、冷藏加工等措施,避開上市高峰,實現均衡上市。最后就是農業部門引導各地多種精細高檔蔬菜品種。如原來我省冬季大量種植白菜,雖然畝產高達5000―1萬公斤,但賣不上價,而現在大量種植的冬季青椒、黃瓜、西紅柿、茄子、四季豆等畝產量盡管只有2000―3000公斤,但價格高了,效益好了。
從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后糧食等傳統種植業以及畜牧、水產等養殖業發展將趨于穩步提高,而園藝業可以說是方興未艾,仍有很大發展潛力。江蘇園藝業如何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省農委副巡視員蔡恒用一句話作了概括:應該在繼續擴大規模的同時,實現園藝產業的提檔升級。
首先是設施的提檔升級。通過幾年來的大發展,江蘇省設施農業達到了較大規模,但在很多地方,設施檔次低、抗災能力差、產出效益低的問題也較突出。省農委為此提出了適用于蘇北、蘇中、蘇南不同地區的構型標準,今后要加快推廣,提高園藝設施的標準化水平。其次是種子種苗的提檔升級。要在引進優良新品種的基礎上,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培育適合江蘇情況的設施園藝新品種。規模種植基地都應建立工廠化育苗中心,2010年要扶持建一批中心。第三是加快清洗、分級、包裝、冷藏和冷鏈運輸等產后商品化處理的升級。此外,還要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加強品牌推介促銷活動。據了解,2010年省財政將拿出10億元專項資金扶持現代高效農業,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設施園藝。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