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農產品外文“簡歷”要“標準”
現在正值農產品上市旺季,也是農產品貿易活躍的時節。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日趨回暖,國外訂單也逐漸多了起來。農產品貿易企業要抓住時機,從細節抓起,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努力擴大農產品出口,為穩外需、擴內需多做貢獻。
但筆者也注意到,在農產品貿易中,農產品內在質量過硬但包裝跟不上的現象仍普遍存在。說包裝跟不上,不僅指包裝材料、包裝方式等不夠“標準”、不夠科學,也包括農產品包裝上的外文“簡歷”不夠準確。因為文化背景差異,外文翻譯失當而影響農產品貿易的例子屢見不鮮。
杭州西湖藕粉是著名的滋補品,歷史上多作“貢粉”之用,但在國際市場上卻屢屢受挫。原因何在?后來分析得知,當時的翻譯人員對照英漢詞典,機械地將“藕粉”英譯為“LotusRootStarch”,并以此向外國客商作廣告宣傳。在漢語中,“粉”意為“細小的末”;但在英文中,“starch”一詞還暗示藕粉是一種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吃多了會讓人發胖。這自然讓國外消費者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說激發他們的消費欲望了。
筆者曾在某品牌的紅茶外包裝上,看到生產商將“紅茶”二字翻譯為“RedTea”,意為“紅色的茶”,其實大錯特錯。因為在西方國家,“紅茶”指的是“BlackTea”,意為“黑色的茶”。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因在于,西方人多注重茶葉的顏色,而中國人多注重茶水的顏色,故外國人稱其為“黑茶”,而中國人則稱其為“紅茶”。
在農產品和日用品品牌中,都有以“玉兔”作商標者。但當初廠家將其英譯為“JadeRabbit”,意為“玉石做的兔子”,顯失文化內涵。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玉兔”特指月亮上陪伴嫦娥的神兔,因此,將其翻譯為“MoonRabbit”,意為“月宮之兔”,則更具浪漫神韻和文化氣息。
農產品包裝上的文字,既是農產品的“臉面”,也是農產品的“簡歷”,所有信息都需要在包裝上簡練而充分地表達體現。因此,出口農產品包裝上的譯文一定要準確、生動,在不斷提高語言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深化對農產品出口目的國文化底蘊的理解和把握,讓我國的優勢農產品更多更快地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