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聯研究」冷鏈零擔:一個待開發的千億市場,誰的機會?
來源 | 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 | 運聯研究院 丁琦,編輯 | 小L
核心導讀:
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近4700億元,但有效需求不足、資源不通用、集約難度大等因素限制了其規模發展;
2)千億級冷鏈零擔目前仍處于“小”“散”的狀態,市場仍待進一步開發;
3)價格上,冷鏈零擔比普貨零擔更有優勢;同時,冷鏈零擔運輸車型也存在集約化空間。
1、冷鏈物流規模被抑制
1.1 冷鏈物流屬于特殊細分行業,規模近4700億元
冷鏈物流作為區別于普貨物流的一支特殊物流,廣泛應用于食品類及醫藥類產品等。冷鏈物流是以冷凍工藝為基礎、制冷技術為手段,使冷鏈物品從生產、中轉、流通、運輸、銷售等各環節中需要始終處于規定的溫度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并能夠減少損耗。
2020年全國社會物流運輸總費用7.8萬億元,其中冷鏈物流運輸市場規模約4700億元,占據物流市場總體規模6%的份額。其中,公路冷鏈運輸費用占90%,約4230億元;剩余大約10%為水路、鐵路、航空等運輸費用。
1.2 供需矛盾限制了冷鏈的發展
總的來看,我國冷鏈市場空間雖很大,但轉化到有效的實際需求并不多,市場仍處于非標準、不規范的狀態。
1)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我國近80%的蔬菜水果、65%以上的肉類、60%以上的水產品,仍然采用的是常溫運輸方式。生鮮電商中有50%的產品需要借助冷鏈物流運輸,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冷藏車輛運輸僅占10%。低溫冷藏環境的運輸要求遠沒有完全實現。
同時,生鮮水果等快遞件目前也都是用保溫箱或者泡沫箱加以冰袋、冰板等,用常溫普貨快遞的運輸方式。其中的原因,主要還是由于這樣相比物流成本更低。例如中秋節時,順豐、德邦等紛紛推出針對澄陽湖大閘蟹的“類冷鏈”普貨快遞運輸服務。
2)冷鏈資源不通用
冷鏈行業是一個獨立賽道,首先普通貨車不能裝載冷鏈產品,其次冷鏈產品本身對車輛及倉儲的溫度要求各有不同,導致其資源使用效率偏低。
例如冷凍食品:冷凍肉類、水產類、速凍食品等,這些食品一般要求儲存溫度在-18℃以下,可以儲存數月甚至是十幾個月;而紅酒類商品則只要求恒溫運輸。那么這兩類冷鏈商品無法共同運輸與儲存。
整體來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食品類都是采用F級冷藏車運輸,而對于醫藥行業,則采用專門的G、H級冷鏈車運輸。
3)集約難度大
我國國土面積巨大,冷鏈貨源存在強烈的地域性以及季節性,如鮮花主要在云南,菠蘿等熱帶水果等多集中南方各省,蘋果等北方水果則集中在山東、陜西等地,乳制品源則多集中在內蒙等地。
地域性的差異外,不同品類的溫控要求也不一,資源配置不通用,使得冷鏈物流集貨難度增加。冷鏈物流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相同溫控要求下的同類型客戶,也因此,目前的冷鏈物流整車依然占據主流市場。
2、冷鏈中被忽視的零擔市場
2.1 公路冷鏈的三大類型
從冷鏈的運輸組織方式角度來看,可以將公路冷鏈運輸主要分為冷鏈整車、冷鏈城配和冷鏈零擔三大類。
1)整車:前端為主
冷鏈整車運輸和普貨整車幾乎相似,運輸組織相對簡單,比較典型的是前端的倉到倉。如生產基地倉庫到中轉冷庫,中轉冷庫到批發市場等等。這部分整車訂單相對不穩定,存在較大的周期性波動,貨物單次批量大,品類相對單一,集貨裝卸帶來的損耗相對較低。
2)城配:末端為主
冷鏈城配貨品多為冷倉到店的B2b模式,一般都是一點到多點的運輸,多為城市的短途運輸。經常是冷凍、冷藏、常溫等多溫控下,不同冷鏈產品在車廂內使用隔溫板間隔,混搭配送。
3)零擔:渠道為主
冷鏈零擔雖然也是倉到倉運輸,但單次訂單量與整車無法相比。比較典型的如“一點點”奶茶,其原材料從全國倉到城市倉由于單次訂單不足一整車,只能依托專線運輸。目前市場上類似于奶茶的品類還有很多,特別是隨著訂單碎片化,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冷鏈零擔需求。
冷鏈零擔貨物批量小,冷鏈產品品類繁多,溫控要求不一,同時時效相對較慢,缺乏足夠路由監控。同時,冷鏈零擔相比冷鏈整車、冷鏈城配鏈條更長,需要集貨裝卸、干線運輸、末端交付等,更為復雜。
2.2 冷鏈零擔的市場現狀
1)規模:近千億級市場
隨著零售便利店和餐飲連鎖企業不斷擴張全國門店,以及生鮮電商、新零售市場快速崛起,近五年來冷鏈零擔取得高速增長,冷鏈零擔在公路冷鏈中的占比已由原來的17%增長至23%。
大票長途冷鏈零擔市場是一個需求被壓抑的市場。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以及冷鏈市場目前的標準化程度低等因素,導致冷鏈零擔的部分市場份額,被普貨零擔以及冷鏈整車占領。
隨著商流端訂單的逐漸碎片化,以及國家對于冷鏈物流發展的政策推動,未來冷鏈物流市場將更加標準化,規模將不斷擴大,冷鏈零擔的規模占比也將越來越高。
2)玩家現狀:待開發的小散狀態
目前,冷鏈零擔玩家多集中于經濟發達城市,很少涉及到三、四線城市。這主要是因為三、四線城市冷鏈貨量的需求本身就小,零擔集貨更加困難,回程貨源很難滿足;且有需求的情況下,運輸方式也多為冷鏈整車。
冷鏈零擔玩家中有75%為專線模式(類似普貨中的大票零擔),主要線路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剩余25%左右為區域型冷鏈零擔(類似普貨中的區域網),主要覆蓋單省各區域,或者是相鄰城市群,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行業內小型個體戶眾多,市場較為散亂,集中度更低。
由于當前我國的冷鏈網絡本身覆蓋程度就低,大多需要借助社會的運力拼接進行多級中轉,倒貨、賣貨情況比較嚴重,至今尚無玩家能建立起全國性的冷鏈零擔網絡。
3)業務模式:與普貨零擔存在差異
業務流程上,冷鏈零擔在類似于普貨中的大票零擔,兩者本質上并沒有太多差異,都需要在前端集貨裝卸、干線運輸、末端交付等流程。
但是在操作及設備要求上,兩者存在較大差異。由于冷鏈貨物本身對溫度、保質期、耐擠壓性等方面存在較高要求,所以對物流設備以及操作方式的要求有所提升。比如檔口要改成冷庫、車廂要密封并加裝壓縮機、貨物要嚴格包裝、裝卸要規范嚴謹等。
3、冷鏈零擔的市場機會
3.1 價格:冷鏈零擔約是普貨的2倍
從整體上看,冷鏈物流的利潤空間比與普貨更大。價格上,冷鏈零擔的單位價格約是普貨零擔的2倍;而成本端,基本可以控制在普貨零擔的1.5倍以內,存在天然的利潤優勢。
以上?!本┑木€路為例,冷鏈零擔的價格為1元/KG,普貨零擔價格為0.4元/KG(以上不含接送費用),單公斤價格差距2.5倍。雖然冷鏈零擔的集貨難度與成本都相對更高,但在單公斤利潤上確實存在絕對優勢。
3.2 車型:存在集約化的空間
截至2020年,我國冷藏車保有量約為25萬輛,其中主力車型為輕型冷藏車,占比59%。冷鏈車型整體偏小,9.6M及以下車型,整體占比為80%。在冷鏈零擔的干線運輸中,主力車型也多為7.6M-9.6M車型,冷鏈零擔車型仍有集約化空間。如改成15.5M的車型,將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冷鏈的利潤空間。
3.3 混裝:普貨與冷鏈貨結合
普冷專線混裝是指普貨專線玩家通過已有的干線大板車,在配載日常普貨的同時,留部分空間搭載可移動的冷藏車廂,以此來操作冷鏈零擔業務。這樣既可以做普貨零擔,也可以操作冷鏈零擔。
目前,可移動的冷藏車廂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其車廂可自帶不間斷電源和制冷機組,可以保證冷鏈產品不管是在運輸還是存儲過程中,一直處于要求溫度范圍內;此外,這類車廂相對較小,也可使用叉車操作,裝卸便利;同時也解決了冷鏈零擔網絡不完善的痛點。
但是,可移動的冷藏車并不適用于所有冷鏈產品,目前來看,也僅適合小批量、時效要求高的冷鏈產品,如寧夏鮮枸杞、浙江楊梅、冷藏醫藥等。但由于是冷藏車廂,后續必然需要再次回收使用,所以還需要考慮冷鏈返程貨源的問題。
>>>本文為運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