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應該怎么搭建?
不管叫B2B還是B2C,不管是O2O還是新零售,農產品電商之種,已經火了很多年。隨著用戶下沉帶動全新消費市場,消費分級現象明顯,消費需求更加細分化,主打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需求開始成倍增長,農產品市場迎來全新機遇。2018年國內生鮮電商增長高達80%就是最有力的證明。而農產品中最難做的是生鮮農產品,生鮮農產品最大的痛點在物流,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如何搭建?
農產品是農產品物流的主要銷售對象,由于產品本身的特性,極易出現損害和腐蝕,且造成損失較為嚴重。因此,為保證農產品物流順利完成,農產品價值得以實現,必須不斷完善加工、運輸、配送等物流環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新科技、新技術的投入和應用。長遠來看,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的需求和發展空間非常大。
誠然,隨著電商的發展,國內物流體系已相當完善,但冷鏈物流的建設還比較落后。
據公開數據,國內每年約流通4億噸的生鮮產品,冷鏈流通率卻十分“不夠看”。資料顯示, 目前國內在果蔬、肉類、水產品上的冷鏈流通率為5%、15%和23%,而歐美發達國家在肉禽上的流通率為100%,果蔬方面也有95%以上。
由于受技術、資金等限制,農產品在運輸、銷售等后續環節上依舊存在“斷鏈”情況,中國農業種植具有分散、面積小、經緯跨度大等特點,也影響了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
以前陣子大火的鮮花電商為例,鮮花的特殊性要求企業進行全程冷鏈運輸,以花加為代表的鮮花電商通過研發環保周轉箱等方式,大大減少了鮮花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與此同時,在消費升級與“養生”觀念的雙重影響下,消費者對丹東草莓、煙臺櫻桃、云南菌菇等受季節、區域影響大的農產品需求日益增加,而此類產品對物流、尤其是冷鏈運輸技術有嚴格要求。
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與落后的冷鏈物流體系產生巨大矛盾,難成規模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大大限制了國內農產品貿易的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和骨干網絡建設迫在眉睫。
戰場:傳統物流VS自營電商
在農產品巨大的市場需求與政策加持下,各大企業紛紛開始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形成了由傳統物流企業、自營電商、專業冷鏈服務商、合資物流企業四大類競爭者并存的局面,其中又以傳統物流企業和自營電商這一對“相愛相殺”的競爭者為主,二者之間的較量主要圍繞農產品運輸中的“最先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進行。
最先一公里是整個冷鏈運輸體系中的基石
農產品易腐壞,采摘后的分級貯藏是農產品后續流通的重要保障,因此冷鏈運輸的前端建設成為了傳統物流企業和自營電商關注的重點。
以“端到端的全程可追溯的常溫+良好的冷鏈物流服務”,從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入手,主要目的都是推動農產品在田地就變成標準化的商品。
“最后一公里”的競爭。
“最后一公里”以“宅配”服務模式為主,但受各種原因限制,傳統物流企業和自營電商更多是通過建設“前置倉”來解決農產品的最后配送問題。除此之外,如何保障農產品“安全無誤”地進入最后一公里也是傳統物流企業和自營電商關注的重點。
“前置倉+店配”的模式,利用前置倉資源,發揮自身配送優勢,縮短農產品等易腐壞商品的配送時間。
菜鳥、京東、順豐們爭奪冷鏈物流的新戰場?
除此之外,不管是“最先一公里”還是“最后一公里”,都有著相當多的競爭者。比如傳統物流企業中的中、圓、申三通,也在布局冷鏈物流,且各有優勢。
3月1日,由國家發改委牽頭、24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冷庫的快速發展對促進我國冷鏈產業升級、農民持續增收、居民“菜籃子”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利好政策發布還是兩會中的委員提案都無疑為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 未來將呈現以下趨勢:
第一,技術革新助力冷鏈物流標準落地。制冷、食品速凍、冷庫自動化、包裝等技術發展助力冷鏈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ヂ摼W的應用倒逼冷鏈物流標準落地,生鮮電商的競爭使得冷鏈服務標準越來越透明化、標準化,移動二維碼等的應用使得標準動態監控成為可能。
第二,冷鏈物流的服務形態將更加多元化。圍繞傳統冷鏈業務(如冷鏈干線運輸、冷庫、冷鏈宅配等)展開的服務,如冷鏈包裝產業、冷鏈認證服務(產品溯源、供應商等級評定)、生鮮產品交易中心建設、IT技術企業(溫度、濕度等全程質量監控)等全產業鏈構建正在形成。
第三,信息化技術投入加大。目前,我國冷鏈物流冷鏈服務公司多數還處于粗放管理階段,冷鏈需求不能得到隨時滿足,冷鏈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冷鏈運作成本高,效率低。要想實現降本增效,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投入不可或缺。
第四,冷鏈網絡體系趨于完善。冷鏈運輸體系包括一個非常大的數據網與支線體系、冷庫體系、領域+ 城區網、宅送網四個地網,利用數據網,把其他四個地網聯系起來,讓他們可以隨時溝通,形成一個整體的體系,意義重大。
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體系如何搭建?將繼續開展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化產地預冷集配、低溫加工倉儲配送等設施建設,支持冷庫封閉式交接貨通道、月臺、貨架標準化改造,鼓勵綠色環保冷藏冷凍設施設備與技術應用,支持冷鏈共同配送,探索社區“最后一百米”冷鏈配送服務模式。
下一步,將圍繞提升農產品冷鏈流通現代化水平,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后服務體系,從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等商品化處理設施入手,推動農產品在田頭就變成標準化的高附加值商品,把農產品產業鏈增值更多留在鄉村、惠及農民。
總而言之,在政策、技術與市場形成的鐵三角里,冷鏈物流將持續發展,而作為此中“凈土”的農產品細分領域,將是市場爭奪的下一個目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破解農產品冷鏈“缺鏈”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