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調整進口非冷鏈物品疫情防控政策,專家就“物傳人”等問題釋疑
國家衛生健康委昨天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進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不再對進口非冷鏈物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并按照分級分類原則,要求各地對部分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再實施預防性消毒。
這份文件引起了社會關注,一些網民問:它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不會“物傳人”?公共場所的預防性消毒是否“多此一舉”?就這些公眾疑問,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消毒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田靚。
新冠核酸檢測為何被取消?
“這項新政策并不意味著我國疫情防控的手勢放松了,而是更科學精準了?!碧镬n分析說,《通知》指出:“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時間短,1天內全部失活?!被谶@一結論,《通知》提出,對進口非冷鏈物品(運輸溫度在10℃以上的進口物品)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截屏
《通知》將進口非冷鏈物品的被污染風險分為低風險和高風險2個等級。符合以下任意條件之一的,判定為低風險:來自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國家(地區)的進口非冷鏈物品;所有大宗散裝貨物,包括煤炭、礦石、化工原料、糧食、飼料、牧草、原木等進口非冷鏈物品;裝載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車、汽車自離開啟運口岸起超過24小時的進口非冷鏈物品;裝卸時不與裝卸人員接觸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已實施預防性消毒的進口非冷鏈物品。
不屬于以上任一情形的,或無法判定風險等級的進口非冷鏈物品,按照“從嚴”原則,判定為高風險。
《通知》規定,無論是高風險還是低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各地不再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對此,田靚解釋說,核酸檢測的結果不是有沒有活病毒,而是有沒有病毒片段。也就是說,如果死病毒附著在物品表面,核酸檢測也會呈陽性。由此可見,核酸檢測陽性說明相關物品曾被新冠病毒污染,但并不說明這些物品具有傳染性?!皩τ谶M口非冷鏈物品是否具有傳染性這個問題,核酸檢測意義不大,所以被取消了?!?/p>
快遞、公共場所消毒仍有必要
在預防性消毒方面,《通知》按照分級分類原則,對判定為高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要求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規定的分工和流程實施預防性消毒;對不適宜預防性消毒的高風險進口非冷鏈物品——危險化學品、活動物、飼料、飼料添加劑、水果、蔬菜、精密儀器等無外包裝或外包裝易造成消毒液體滲透污染的物品,不實施預防性消毒,由地方聯防聯控機制視情以適當方式進行處置;對判定為低風險的進口非冷鏈物品,不再實施預防性消毒。
這一政策調整,是否意味著老百姓沒必要對快遞物品進行消毒?公共場所的定期消毒也是沒有必要的?田靚表示,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物傳人”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而是概率很低。有研究報道,約為空氣傳播概率的1/1000。因此在查收快遞等外來物品時,市民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并進行無接觸式交接,以避免被陽性快遞員感染。對物品外包裝進行消毒,可以進一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當然更重要的是,市民在收取快遞時要戴好口罩,盡量在戶外去除快遞外包裝,還要做好手衛生。
談及公共場所的預防性消毒工作,田靚也指出,這仍然是有必要的,因為對于人員流動比較頻繁的場所和高頻接觸的物品,并不能保證那些地方不存在活病毒。這與《通知》上引用的最新研究結果是吻合的:“常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時間短,1天內全部失活?!币虼耍鶕液捅臼行鹿谝咔榉揽胤桨?,公共場所應定期進行清潔、消毒工作。
田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繼續做到“三件套”和“五還要”,即科學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衛生;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
欄目主編:黃海華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