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电竞入口-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中國冷鏈物流網

餐飲行業研究報告:煙火重燃食未盡,萬家爭艷業長青

時間:2022-12-28 04:18:02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報告出品方/作者:萬聯證券,陳雯、葉柏良)

1 中國餐飲行業品類豐富,中式餐飲中的火鍋份額最大

中式餐飲是中國整體餐飲服務市場的最大組成部分。我們按菜系類別,將中國餐飲市 場分為中式餐飲、西式餐飲及其他餐飲。2015年至2020年,我國餐飲市場總收入由 2015年的3.23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67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7%。受新冠疫情 影響,2020年中國餐飲市場的市場規模縮小至3.95萬億元,但由于2020年下半年疫情 得到控制,餐飲服務市場整體有所恢復,預計2025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將突破6萬億 元,2020-202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1%。根據中國經營連鎖協會的報告,中式餐飲 是中國餐飲服務市場的最大組成部分,2015年至2020年在我國餐飲市場的份額保持在 80%左右,2020年市場份額達到78.9%。中式餐飲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2.6萬億元增長 至2019年的3.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8%。

火鍋在中式餐飲市場的市場份額最大。我國中式菜品市場品類眾多,地域菜系各有特 色,豐富度極高。火鍋在中式餐飲市場的市場份額最大,按2020年的收入計算,市場 份額為14.1%,其次是四川菜、粵菜和江浙菜,市場份額分別為13.7%、9.9%和7.3%。

按餐飲業態分類,可以將我國餐飲市場分為正餐、火鍋餐飲、快餐、團餐和西餐休閑 餐飲五個類別。其中,團餐指的是因某種共同原因形成的,多人在共同場所的臨時或 長期共同就餐,包括固定場所固定人群(工廠、企業、機關單位、學校、鐵路、航空、 服務區),變動場所流動人群(會議、宴會)以及特殊群體(鄉鎮小學、社區、老人 餐)。

2 餐飲市場規模龐大,行業蘊含成長空間

2.1 餐飲行業規模龐大,適應疫情后強勢反彈

中國餐飲行業規模龐大,且增速常年高于社零總額增速。作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 業,我國餐飲行業規模龐大。2020年年末餐飲業法人企業數為32,901個,從業人數約 為257萬人。2021年全年餐飲收入4.7萬億元,同比增長18.6%,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 總額增長速度6.1個百分點,全年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64%。雖然餐飲市 場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收入大幅下降,但是經過一年調整適應,餐飲市場在2021 年迅速恢復甚至超越疫情前規模,在所有社會消費品零售品類中恢復較迅速。

2.2 餐飲行業與經濟周期相關性較強,市場上升空間大

餐飲行業呈現出與經濟周期較強的相關性。根據近20年的數據,餐飲行業的營收增速 和GDP增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并且相較于GDP增速,餐飲業收入增速與人均可支配收 入的增速變化同向變動的關系更為明顯,說明餐飲行業與經濟周期的景氣程度密切 相關。從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來看,中國經濟恢復穩健增長,預計未 來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因此預計餐飲行業也將總體恢復穩定的增長。 隨著城鎮化率提升,我國餐飲行業仍存較大上升空間。2021年,按城鎮居民人口占總 人口比例計算的城鎮化率為64.72%,而美國2000年時城鎮化率為79%,2020年時已高 達82.66%,我國城市化進程還將不斷加快。預計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城鎮居民消費 性支出中外出就餐比例也將隨之提高,同時伴隨著中國人口的消費升級,餐飲行業收 入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

粗略估算,我國餐飲行業仍有較大成長空間。我們采用以下公式測算我國餐飲行業的 成長空間:餐飲行業營收規模=總人口*人均消費支出*恩格爾系數*外出就餐支出比 重。

總人口:近三年我國年末人口數基本維持穩定,按照目前的人口數,總人口以14 億人口估算;

人均消費支出: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按不變價格預計,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到2035年 比2020年翻一番,預計未來年人均消費支出有望達到4萬元左右;

恩格爾系數:2019年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我們中性假設未來隨著我國 居民生活水平及富裕程度的提高,恩格爾系數下降至25%;

外出就餐支出比重:外出就餐支出占食品飲料總支出的比重與國民消費習慣及 文化習俗密切相關,由于我國家庭傳統聚餐習俗源遠流長,在家做飯的頻率較高, 2019年我國外出就餐支出比重為55%。但隨著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外出就餐頻 率上升,預計未來外出就餐支出比重將有所提升,我們中性假設該比重提升至 60%。

綜合上述假設計算,我們預計未來餐飲行業市場規模為8.4萬億元,對比2021年餐飲 市場規模4.7萬億元,餐飲行業在今后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3 餐飲品牌抗風險能力凸顯,餐飲結構從“啞鈴型”轉化為 “紡錘型”

3.1 餐飲行業格局分散,百強品牌恢復動力強勁

限額以上企業餐飲收入疫情后地位回升。疫情以前,2012年至2019年,餐飲行業整體 年平均增速在11%左右,而限額以上餐飲收入增速僅為6%,遠低于行業增速。限額以 上餐飲企業收入總額占全國餐飲收入的比例在疫情前逐年下降。2019年限額以上餐 飲企業收入總額占全國餐飲收入的比例僅20.22%,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2020年以 來,大型品牌餐飲領跑作用逐漸顯現,限額以上企業餐飲收入增速在疫情后均高于行 業整體水平,且2021年增速達23.50%,高出行業整體增速4.9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 業餐飲收入占全國收入的比例也連續兩年回升,達到22.25%,較疫情前增長2個百分 點。

百強企業品牌優勢和抗風險能力凸顯。2014-2019年,前100強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占餐 飲業整體收入比重逐漸攀升,2019年百強餐飲企業營收一躍至3000億元,占餐飲業整 體收入的7.0%。2019年至2020年,餐飲百強企業憑借品牌優勢和強大的抗風險能力, 品牌優勢逐漸凸顯。2020年受疫情影響,在餐飲業整體營收同比下降16%的形勢下, 餐飲百強企業營收同比僅下降3.1%,五百強企業營收也僅同比下降4.2%。說明在面對 疫情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越大型的品牌,恢復動力越強。在疫情的推動下,我國 餐飲行業已逐步向品牌化、規?;较虬l展。但目前,餐飲行業的集中度依舊較低, CR5僅為2%,中小商家在餐飲行業中仍占據主導地位。

3.2 餐飲市場結構從“啞鈴型”轉化為“紡錘型”

大眾消費成為餐飲行業主流。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數據,從2016年起,餐飲業大眾消 費已經成為餐飲收入最主要的部分,貢獻超過了80%的餐飲收入。大眾化餐飲的消費 升級成為主體市場,快餐、團餐、火鍋、小吃、商場餐飲、休閑餐飲、餐飲食品、面 包甜品生意紅火。高端消費比例下降,百姓消費成為主流。 從消費人次增長率看,大眾餐飲一直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而高檔餐飲的消費人次變 化則是個位數的低增長或負增長。2019年,大眾餐飲的消費人次增長率為1.53%,中 檔餐飲和高檔餐飲的消費人次增長率分別為0.19%和-1.17%。從人均消費增長率看, 各餐飲類別之間的增長差異有所減小。2019年,大眾餐飲人均消費增長率為4.6%,高 檔餐飲人均消費增長為5.54%。

餐飲市場由原本高端餐飲、低端餐飲兩級分化的“啞鈴型”,逐漸轉化為以大眾餐飲 為主的“紡錘型”: 高端餐飲式微。自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以及反對四風等政策出臺、落實, 直接導致了以公務接待為主要市場的高端餐飲走向式微,我國餐飲業進入了深度轉 型期。2013年和2014年從兩位數高增長轉向個位數增長,餐飲業因公消費大幅減少, 私人消費持續增加;高端消費明顯下降,俏江南易主,湘鄂情關店,各大高端餐飲品 牌紛紛尋求轉型。2020年疫情后高端餐飲市場增長進一步下滑,禁止堂食和限流更是 使部分主打環境氛圍以及服務的高端餐飲企業雪上加霜。 大眾餐飲升級。小而美的品牌,如外婆家、綠茶餐廳等,由于環境好、價格低、性價 比高等優點獲得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并憑借可復制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快速擴 張。并且隨著餐飲業和互聯網融合的加深,餐飲O2O市場規模逐步擴大,高端餐飲在 供需兩端的缺口由興起的大眾餐飲填補。

4 傳統餐飲面臨三高一低困境,品牌連鎖化為大勢所趨

4.1 傳統餐飲行業成本不斷上漲,利潤空間壓縮

雖然餐飲行業整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但餐飲企業經營難度逐年提高,餐飲高利潤時 期已成為歷史。根據艾瑞咨詢調研,2021年單店平均息稅折舊前利潤率在20%-30%, 眾多餐飲商家面臨著房租高、人力成本高、原料進貨成本高、利潤低的“三高一低” 的困境。中國飯店協會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各項成本費用持續高漲,人工費用同比 上漲最多,其次為房租成本和銷售費用,互聯網評價系統以及社交媒體宣傳也促使營 銷成本快速增長,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餐飲企業食材成本、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占據營收的55%-75%。根據艾瑞咨詢數據, 2021年中國餐飲行業各項成本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食材成本/已售存貨成本占營 業收入比例約30%—40%,租金成本占營業收入比例約10%-15%,人力成本占營業收入 比例約15%-20%。

餐飲行業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持續攀升。以2016年為基期的食品消費物價指數顯示, 2017年和2018年受豬肉價格下降影響,食品消費物價指數出現下降和低增長,但2018 年以后食品消費物價指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已由2017的98.60上漲至2020年的 121.18。作為原材料的雞肉和蔬菜價格一直較為平穩,而豬肉和牛肉產品的價格近年 來持續上升。人力成本方面,2016年到2020年,餐飲從業人數從221萬增長至258萬, 住宿和餐飲業就業人員的平均實際工資在2019年已突破4萬元(以2010年為基期調整通脹),雖然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但2021年在行業適應疫情后已恢復增長趨 勢。

近年來餐飲行業人員流動頻繁,火鍋市場年平均員工流失率最高。2019年,團餐市場 和火鍋市場年平均員工流失率均超過了20%,火鍋市場年平均員工流失率最高,達到 了22%,團餐市場員工流失率為21%。快餐市場的員工流失率是餐飲五大細分市場中最 低的,為13%。從此數據來看,各細分行業餐飲人員流失率的波動趨勢大體上一致, 一方面可能是受基層人員普遍低齡化穩定性低的影響,另一方面宏觀環境特別是通 脹形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短期的物價上漲可能促使企業擴張雇傭更多員工,可以 發現,在通脹率相對較高的2016和2018年,餐飲企業人員流失率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 的水平。(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4.2 餐飲行業淘汰率高,品牌發展是立足關鍵

我國餐飲各品類龍頭企業。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統計的“中國餐飲集團百強排名”名單: 2019年,正餐市場和火鍋市場榜首繼續由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及四川海底撈 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占據,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位居快餐市場首位,西餐休閑餐飲的領軍企業為廈門豪客來餐飲有限公司,河北千喜鶴飲食股份有限公 司則在團餐市場中排名第一。 餐飲業淘汰率高,經常都有新的企業入局,亦有不少企業被淘汰出局。根據企查查數 據,2021年有334萬家餐飲相關新設立企業,同比增加34.68%,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 數量,97%的新設企業注冊資本在500萬以下,說明小微餐飲企業在后疫情時代持續涌 入市場。相比之下,餐飲新設企業增速遠超餐飲市場規模的增速意味著餐飲業的高淘 汰率,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至2021年中國餐飲店均存活天數在400-500天,其中 無會員體系的門店存活率僅有20%左右。一個餐飲門店的壽命長則3-4年,短則幾個月 就已經終結,高淘汰率成為餐飲行業的常態。

從近年來上榜名單的變化來看,餐飲行業更新換代迅速。我們分析發現2015年至2019 年五年期間連續上榜正餐集團50強的餐飲企業超過30家,連續上榜火鍋餐飲集團20 強的有10家企業,連續上榜快餐集團10強的有4家企業,連續上榜休閑餐飲及西餐集 團10強的有3家企業,2015年至2017年三年期間連續上榜團餐集團10強的有5家企業。 我們認為,餐飲行業盲目跟風開店、同質化較為嚴重的現象可能是造成餐飲行業高淘 汰率的重要原因。盲目跟風只會導致餐飲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且要想撼動早已在行 業內站穩腳跟的餐飲老品牌企業的地位也并非易事,找到合適自身品牌發展的定位 和方式才能立足市場。

品牌絕對龍頭地位相對穩固,快餐行業異軍突起。雖然餐飲行業更新換代迅速,但各 細分行業的絕對龍頭地位相對穩固。正餐行業的杭州飲食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連續六 年上榜行業第一,火鍋行業的海底撈連續五年占據第一,休閑餐飲及西餐行業的廈門 豪客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五年中有四年占據第一或第二,團餐行業的河北千喜鶴飲 食股份有限公司連續五年占據行業第一。快餐行業中麻辣燙在2018年空降榜單前三, 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榜第二年即奪得榜首,黑龍江張亮餐飲有 限公司緊隨其后。 創建品牌、促進產業升級是餐飲行業不斷進化、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消費者越來 越關注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趨勢下,為了滿足消費者對餐飲品牌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 需求,餐飲消費逐漸由價格導向轉為品牌導向,品牌力成為餐飲企業逐鹿市場的要害, 也是吸引消費者最為關鍵的要素。

4.3 品牌連鎖化是大勢所趨

我國餐飲行業連鎖化率很低,但連鎖餐飲市場增速高于餐飲行業整體水平。2016年至 2020年,中國連鎖餐飲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10.2%,增速高于同期餐飲行業整體增速, 連鎖化擴張是餐飲行業實現收入快速增長的重要路徑。2020年,我國餐飲企業連鎖化 率僅為15%,美國、日本的餐飲企業連鎖化率分別為54%和49%,對標國際,我國餐飲 企業連鎖化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中國餐飲市場仍由獨立營運餐廳主導,但預計連鎖餐飲增速更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 文調查報告,2020年,我國餐飲市場自營連鎖餐廳收入為1,794億元,加盟連鎖餐廳 收入為6,042億元,非連鎖餐廳收入為31,691億元。由于在發展、管理可擴張性和標 準化業務、可靠供應鏈等方面存在困難,連鎖餐廳營收份額并不算高,中國餐飲市場 仍由獨立營運餐廳主導。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更加注重品牌聲譽、食品安全、服 務質量等方面,自營連鎖餐廳和加盟連鎖餐廳收入于2016年至2020年分別以4.5%和 3.1%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均超過非連鎖餐廳的增長。預計2020年至2025年自營和加 盟連鎖餐廳收入將以15.4%及14.4%的增長率高速增長。 連鎖餐飲將是我國餐飲經營模式的主要方向。連鎖經營不僅是餐飲企業提高效率、降 低成本的經營方式,還能幫助企業突破發展中的管理瓶頸。連鎖經營具有成本優勢、 價格優勢、服務優勢以及品牌優勢,有著極強的競爭能力,將是我國餐飲業經營模式 的主要發展方向。

對于7萬億的餐飲行業市場空間,可實現的路徑就是連鎖化和零售化。從英國品牌評 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全球最有價值25家餐廳品牌榜單可以看到,20家都是美 國的餐飲品牌,且基本都是像星巴克、麥當勞、賽百味等有連鎖化、零售化特征的品 牌。

總市值較高的餐飲品牌,零售化和連鎖化特征比較明顯。迄今為止,餐飲業主板上市 已有5家企業,分別是廣州酒家、同慶樓、中科云網(湘鄂情)、全聚德和西安飲食。 港股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2家,分別是百勝中國、海底撈、九毛九、海倫司、奈雪的茶、 呷哺呷哺、百??毓伞⑻d集團、味千(中國)、稻香控股、唐宮中國以及上海小南 國。從港股和A股已上市的中國餐飲企業來看,超過千億市值的僅有百勝中國一家, 而美股按人民幣計超過千億市值的餐企龍頭有7家,其中5家企業都超過百勝中國,最高的麥當勞市值突破萬億人民幣,可見中國的餐飲行業龍頭相比海外在規模和數量 上仍有差距。 疫情危機激發連鎖餐企資本化熱潮。資本化使餐飲企業在連鎖化、品牌化的方向上有 更加明確的規劃,利用資金進行門店擴張和供應鏈拓展,也是目前餐飲企業應對疫情 不確定性的一大出路。根據CVsource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餐飲業融資金額達到 120.98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411%。2020年至2021年共計有8家餐飲企業上市,截 至2022年6月,共有11家餐飲企業處于IPO上市申報以及籌備階段,其中包括楊國福、 綠茶等知名餐飲企業。新冠疫情對餐飲業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激發了餐飲企業的危機 意識,更多餐飲企業開始尋求資本支持,預計未來餐飲市場資本化熱潮仍將繼續,中 國餐飲企業連鎖化程度未來也將進一步提升。

5 在線餐飲、新零售餐飲熱度持續升溫,新餐飲時代到來

5.1 互聯網全面浸潤日常生活,餐飲行業線上化勢不可擋

隨著移動端設備和互聯網移動支付的不斷普及,以及通信網絡的發展,餐飲行業的數 字化時代已到來,餐飲業的“互聯網化”得以飛速發展。2021年6月,我國整體網民 規模已達到10.1億人,手機網民規模為10.06億人,手機網民占整體網民比例已從2012 年的75%增長至2021年的99.6%。2021年,我國網民中有71%為城鎮居民,29%為農村居 民,居民的消費場景趨向多元化,也推動了互聯網餐飲平臺的不斷發展。隨著智能手 機的普及、“懶人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通過手機來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各類 需求,互聯網對餐飲服務行業的不斷滲透以及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不斷改造,使得餐 飲行業的線上化已是大勢所趨。

餐飲O2O飛速擴張,線下+線上的邊界不斷延伸。線下門店餐飲與互聯網的結合從最初 的點評模式,發展至團購、外賣購買團購券等諸多模式,目前已開始轉向線下門店管 理系統,甚至逐漸延伸至供應鏈,餐飲O2O行業的產業鏈日趨完善,大量資本互聯網 平臺涌入餐飲行業。2020年,中國餐飲O2O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87萬億元,較2019年 同期增長13.3%。受益于疫情影響,餐飲O2O在整個餐飲行業市場滲透率上漲至47%。 目前餐飲企業對于用戶管理方面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餐企通過自營公眾 號以及小程序整合線上下單付款、新品推送及會員管理的功能,增加用戶二次到訪的 可能性.。

后疫情時代堂食+外賣業務布局成為最佳餐飲經營模式,快餐受益占據外賣市場最大 份額。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到6,646億 元,同比增長15%,高出2020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增速30.4個pct。中國外賣市場每天 訂單數約為3,000萬,占餐飲企業的收入比重越來越大,拉動了餐飲行業收入的增長。 疫情對堂食的限制迫使餐飲經營者紛紛布局外賣業務,據艾瑞咨詢調研數據,中式正 餐、西式快餐的堂食+外賣業務布局門店占比超過90%。隨著疫情成為商家布局外賣業 務的又一契機,外賣滲透率連年上升,餐飲服務將進一步加速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發展。 從2019年外賣銷售額占營業額比例來看,快餐由于具有方便攜帶、價廉高效的特點, 其外賣銷售額占比是細分餐飲市場中比例最高的,占比為21%,而且現代人的生活節 奏加快,快餐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5.2 新型業態不斷涌入,餐飲新零售成熱門

超市、商場、購物中心、互聯網巨頭借著“新零售”的名義將餐飲與自身業務相結合, 孵化出多個與餐飲有關的新興項目。新餐飲成為行業創新主要驅動力。從奢侈品品牌 (Gucci-餐廳)、快時尚品牌(無印良品-咖啡店)、家居賣場(宜家-餐廳)到便利店 (711-速食便當),越來越多的品牌看到了餐飲行業的高頻與剛需特性,新理念與新 技術層出不窮,融合餐飲、零售等多業態模式于一體,進行多種消費場景的跨界重組, 阿里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集“超市+餐飲”于一體,既滿足購物需求,又滿足餐 飲需求,門店在全國大規模擴張。

C端預制菜受關注為餐飲企業打開零售大門。2021年中國預制菜行業規模預估為3459 億元,同比增長18.1%,預計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保持20%左右增長率的高速增長。預 制菜由于其省時、美味的特點,迎合了年輕人快節奏生活等需求,并且有效解決了做 飯難的痛點,目前廣受年輕世代消費者的喜愛。Statista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制菜 消費量已從2013年的5.4kg增長至2021年的8.9kg,復合增長率達6.4%。并且在疫情的 催化下,宅家自制門店級別的美食成為新的消費場景,在堂食減少的壓力下,餐飲企 業紛紛抓住機會,通過預制菜、餐飲半成品等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別樣的餐飲服務,加 入餐飲零售行列。

6 細分餐飲市場分析

餐飲行業細分市場眾多,包括正餐、團餐、火鍋、西餐休閑、快餐等。我們從盈利能 力和門店擴張兩個角度對各個細分市場進行橫向比較,并選取盈利能力最強的火鍋 市場和門店擴張黑馬西餐休閑市場進行分析。(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6.1 盈利能力及成本

火鍋市場的平均毛利率最高。從五大細分市場的平均毛利率來看,2019年火鍋市場的 平均毛利率最高,為56%,團餐市場的平均毛利率最低,為31%。從近幾年的變化趨勢 來看,正餐、團餐和西餐休閑及日料市場的毛利率總體有下降的趨勢,而火鍋以及快 餐市場毛利率近幾年處于上升態勢。 火鍋細分市場的平均凈利率最高。從平均凈利率來看,平均凈利率最高的細分市場是 火鍋市場,為13.7%,西餐及休閑餐飲市場和快餐次之,平均凈利率分別為11.13%和 11.12%,正餐和團餐市場的平均凈利率較低,分別為6.2%和3.8%。除火鍋市場外,團 餐、正餐、快餐和西餐休閑餐飲市場2019年的凈利率相比上年均有所下降,人力成本、 房租成本、糧食及肉類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主要原因。由于火鍋市場的人力成本、房 租成本、原料成本2019年上漲的幅度同比下降,平均凈利率相比2018年提升了3.13個 百分點。

團餐市場的三項成本合計占比最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餐飲行業面臨著房租高、人力 成本高、原料進貨成本高、利潤低的“三高一低”困境,可以看到,人力成本、房租 成本和原料進貨成本占據了餐飲市場絕大部成本支出比例。團餐市場中,這三項成本 占比最高,達87%,其余細分市場該三項成本支出比例也均超過了65%,西餐休閑及日 料餐飲市場、正餐市場、快餐市場和火鍋市場人力成本、房租成本、原料進貨成本三 項合計分別為70%、77%、76%和69%。

6.2 門店發展情況

西餐休閑及日料餐飲細分市場店面大幅擴張。從門店增速與營業面積增速的對比來 看,2019年,西餐休閑市場的營業面積增長高于門店增長的速度。西餐休閑市場營業 面積增速為40%,門店增速為8.8%,團餐市場的營業面積增速與門店增速基本持平。 其營業面積和門店增速分別為21.48%和22.84%。

快餐、火鍋和正餐市場小門店趨勢明顯。近六年正餐的營業面積增長均低于門店增長 的速度,2019年,正餐市場營業面積增速為6.87%,門店增速為14.6%,可見正餐市場 的新開業門店的營業面積可能小于原有門店面積,小門店的趨勢較為明顯,快餐和火 鍋市場近兩年也出現明顯的小門店趨勢,可能是正餐、火鍋和快餐市場外賣業務的高 增長以及鋪租等其他因素導致的店面持續縮減。

6.3 火鍋品類市場份額穩步增長,西餐休閑及日料品類成為餐飲界黑馬

火鍋品類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占據最大市場份額。2016-2020年,火鍋在所有中餐細 分市場占據的份額不斷上升,按收入計算占中餐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達到14.1%,在 所有細分市場中占據的份額最大。弗若斯特沙利文調查報告顯示,火鍋餐飲市場的總 收入由2016年的3955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51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5%,受新冠 疫情影響,2020火鍋市場收入減少至4380億元,收入同比增速為-15.57%,低于餐飲 市場整體增速,說明疫情對堂食的限制對火鍋市場影響較大。作為外出就餐最受歡迎 的品類,隨著堂食的逐步放開,火鍋市場將成為反彈速度最快的細分市場之一。

海底撈:打造極致服務的火鍋品類連鎖餐飲龍頭。海底撈以極致服務為特色,重視員 工培訓、企業文化的打造,在火鍋餐飲品類中樹立品牌獨特性。公司積極發展海內外 業務,截止2021年底共有門店1443家,近年來為支持門店的持續擴張,公司也不斷推 進打造門店管理體系。同時,公司積極布局餐飲產業鏈,圍繞火鍋門店,從上游食材 供應到下游外送服務等各環節實現一體化。

西餐休閑及日料成為餐飲業態黑馬。從每餐位營收情況來看,2019年,西餐休閑及日 料市場的每餐位營收最高,達到了8.3萬元,比火鍋市場每餐位營收的高出三萬元。 翻臺率僅次于快餐,達到3.45次/天,高翻臺率意味著西餐休閑及日料在有限的餐位 以及營業時間內,有較高的座位流動率,加之較高的餐位營收,使西餐休閑及日料成 為獲取收入能力最強的餐飲業態。西餐休閑及日料平均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約17.99%, 員工數量、門店數量和營業面積增長位居五類細分市場中增速的榜首,分別為32.50%、 28.1%和40%,成為餐飲業的黑馬。

味千拉面:公司主打日式拉面,以大骨熬湯為特色,打造正宗日式拉面,引入日本中 央廚房的預制技術,為連鎖化打下基礎。截止2021年底,公司共擁有門店737家,重 點布局在江浙滬地區。近期通過門店升級在裝修以及菜品方面突出日式拉面特色,并 在外賣環節發力,打造自熱還原門店口味賣點,轉型發展外賣市場。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食品安全網

上一篇:中國餐飲行業發展概況

下一篇:12月26日熱點行業分析:酒店餐飲、電氣設備行業領漲

相關推薦
  • 逮蝦記果蔬鮮蝦餅空氣炸鍋食材蝦仁兒童早餐
  • 爆賣上萬盒!家宴火鍋開創者川娃子大犇牛油火
  • 打造“傳統飲食文化+現代科技”的中國樣本
  • 預制菜5項大獎出爐,華鼎供應鏈榮獲“最具競
  • 新春將至,鍋圈食匯預制菜持續升溫
  • 餐飲怎么做?難做?沒搞懂這5點,千萬別做餐飲
返回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