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榮記的“米其林通關密碼”,創始人張勇獨家解密
五字真言:智、癡、誠、恒、謙。
2019 年 11 月 28 日,米其林指南北京首版發布,新榮記堪稱最大贏家:旗下共三家餐廳摘星,新榮記(新源南路)成為內地唯一三星中餐廳,另兩家店新榮記(建國門外大街)、新榮記(金融大街)各摘一星。
同一品牌同城三店共摘五星,在米其林指南 120 年歷史上,尚屬首次。
新榮記(新源南路)內景。圖片來源:新榮記提供
在本地風味強勢的北京,一家以臺州菜、粵菜起家,逐漸演變為獨家菜系的餐飲品牌,何以幸運登至高點?
米其林指南發榜前幾天,名廚與新榮記創始人、董事長張勇進行了一次將近兩小時的對話。采訪時張勇剛從意大利回國,云集世界頂尖名廚的意大利阿爾巴白松露節,第一次邀請米其林星級中餐大廚現場演繹白松露菜式,張勇卻給出了一個出其不意的選項——白松露蛋炒飯。
白松露節贈予張勇的厚禮:重達一斤的阿爾巴白松露。攝影:陳曦
從臺州臨海一家地下室大排檔,到中國內地唯一米其林三星中餐廳,代表中餐參加世界級美食盛會,新榮記這 24 年,究竟經歷了什么?
“米其林是榮譽,比米其林更重要的是客人的口碑”
新榮記(新源南路)摘得三星之后,短短一天時間,接到訂位電話 800 多通,位子已經排到 2020 年 1 月中旬。在張勇看來,米其林的評分體系對于餐廳來說是個矛盾,拿星之后盡管消費不菲,生意卻火爆起來,忙碌,同時更要保證出品穩定。
新榮記創始人、董事長張勇。攝影:陳曦
名廚:您對米其林怎么看?
張勇:米其林指南是最高級別的餐廳評鑒,是大家永遠在追求的至高榮譽,就像世界杯一樣,哪個球隊不想拿世界杯冠軍?拿了冠軍之后有什么臉好紅,這是你拼搏出來的。我不會假裝無所謂、不在意的樣子,拿星有什么不好?還記得第一次拿到米其林星的時候,整個團隊是特別的興奮,因為以前的概念都是國外的品牌才拿得到,哪里想到自己有機會入選米其林指南。去年香港店拿到一星也特別意外,很開心,這顆星特別珍貴,沒做過推廣,也不知道誰給的,拿星之后香港媒體全部對你的看法都不一樣了。
新榮記創始人、董事長張勇。攝影:陳曦
名廚:如何看待新榮記摘星?
張勇:其實我一直在想到底什么地方打動了他們,如果有的話,我覺得自己做得好的有兩點,一是食材比較講究,24 年都在堅持做好食材。二是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做自己的東西,不會盲目追求什么趨勢。米其林是品牌的無形廣告,也會為生意帶來很大幫助,但我們更希望能讓客人滿意,客人的口碑比米其林更重要,對團隊也是一種激勵,我們會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更加用心做事,用心對客。
從味美開始,一步步做到“好吃”
好吃,是新榮記一直堅持的初心。張勇自詡“漁民”、“吃貨”,他的朋友圈,不像一般企業管理者那樣滿屏雞血,全是吃的。
早年習武的他,再忙都要堅持運動,理由也很簡單:“我每天吃這么多,碰到好吃的,我眼睛眨都不眨,都是拼命吃的,不好吃的少吃,好吃的我一個都不放過。不像很多做餐飲的人,他們都不太愛吃,所以就必須用運動來消耗一下。”
新榮記很多招牌菜比如“沙蒜豆面”都是來自民間。攝影:陳曦
名廚:您如何定位新榮記?
張勇:做品質中餐的民族品牌,價格背后是品質,品質背后是付出。我們做不大,但希望活好一點,活久一點。企業一步步走下來,我也希望走得更遠,這幾年做的事也是一直圍繞這個愿景。
名廚:怎么才能做到“好吃”?
張勇:以前是解決溫飽,簡單粗糙地活著,但是隨著國力、財力、個人財富極大增長之后,人的需求發生改變了,開始追求精致生活,高品質餐廳就必然會出現。對于品質餐廳來說,光是菜品味美還不夠“好吃”,其他通路的體驗也很重要,香氛氣味、環境溫度、背景音樂、視線視野、器皿器物、服務節奏都要講究,慢慢延伸到身體的一種感覺。簡單來說,好吃是味蕾的感覺,講究是視覺甚至身體的感覺,最高境界的一種情感的連結。
新榮記兩道招牌菜詳解
做菜,新榮記開了很多先河:第一個把粵菜引到臺州,用當地食材做了很多改良創新;走出去的時候,把臺州菜作為特色來主打,讓北京、上海認識了“家燒黃魚”、“沙蒜豆面”這些臺州家常菜;到香港的時候,全部用香港的廚師,從臺州菜、粵菜的組合,慢慢創出了一套“迷蹤拳”,形成自己的菜系。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詳情
“以前黃魚是臺州大家宴客的頭牌菜,就像東北殺豬菜一樣,但做法都是紅燒、家燒,一直沒有改變,有一次我在順德,吃到那邊用胖頭魚做的魚羹,覺得很好,人家用淡水魚能做,我用黃魚能不能做?我就盯著研發,后來加了花膠,海魚熬湯,比傳統的順德魚羹做法更講究,味道也有了提升。”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詳情
“這次去意大利表演,做了一個白松露蛋炒飯,讓老外見識到中國人怎么做白松露、米飯、叉燒、雞蛋,用中國人最傳統家常的蛋炒飯來做,新榮記的炒飯在中餐里是賣得很貴的,可以有不同變化,白松露、干巴菌、蟹粉,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手法來做,而且用席前炒飯的形式呈現,配料、制作過程一目了然,拉近跟客人的距離?!?/p>
“廚師有技術,我有思想”
現在的張勇雖身居高位,仍然喜歡下廚做菜,每一次的菜式創新,他都要參與。新榮記的招牌菜看起來都很“平凡”,沒有噱頭,沒有擺盤,張勇經常要求廚師:不要虛張聲勢,你一想著要精致,要創意,就變得很做作,家里怎么炒就怎么炒,保留那股煙火味,同時更講究,少放鹽,不用味精,用原湯給菜加味道?!?/p>
但凡好友來訪,張勇總會親自下廚炒菜。攝影:陳曦
名廚:怎樣才算是一個好廚師?
張勇:我跟廚師說,什么叫好廚師,第一是懂食材,比如這條魚的特性是怎樣、什么做法最好、如何保存,都很重要;第二是味道,咸淡味抓??;第三是火候,該軟就軟,該硬就硬,三點做好你就是好廚師了。那什么叫大師呢,我覺得可能就是要把菜做得漂亮,器皿要漂亮,有品位,這些是來自生活的沉淀,一般的廚師是做不來的,比如像段譽,他選器皿的品位,對攝影的理解,到研究傳統文化,所以他做的菜背后都有自己的東西。最后一重最高境界就是變化,見招拆招,這需要有天賦。
名廚:您怎樣要求員工?
張勇:他們都覺得我是個好人,第二個是有點“神經質”,對一切產品、細節有些神經病一樣地追求,大家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最后出來好的效果,大家就覺得要做一個極致的東西,必須有“神經質”的態度,所以企業文化里有五字真言“智、癡、誠、恒、謙”,智,不要用蠻力,用腦;癡,要做品質餐飲,無癡不成家;誠,要求廚師做菜要用三味真火,真料,真味,真誠;服務也一樣;恒是堅持;謙是謙虛,抬頭挺胸沒尾巴。
名廚:帶領團隊落地創意的方法?
張勇:不斷碰撞效果,不斷去嘗去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感覺了,再出標準,有些很快,試幾次就可以了,也有很多試了很多次都沒有結果,就廢掉了,基本上七八成都是可以落地的。比如這道蟹粉包子,很多家都在做,但我們不能抄人家的,需要轉換,一個包子試了半個月,我會提出哪些點需要改變,一步步接近我理想的狀態。
長按二維碼,了解更多菜品詳情
名廚:如何使分店出品標準一致?
張勇:培訓,質檢,還要解決廚師做菜時的一種心態。做廚師有兩種目的,一是謀生,二是有所成就。想要有所成就,就不是只完成任務,而是對它喜歡,對它有追求。新榮記沒有所謂的出品標準,我們不追求一模一樣,因為每個廚師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會用心地去做,努力和付出都是一致的。
名廚:談談中餐“國際化表達”?
張勇:大董是這幾十年中餐國際化的領軍人物,他創造的大董意境菜對中餐的影響是劃時代的。我也很欣賞孫兆國大師,經常討吃取經。他們已經把全身筋脈打通,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我們的差距還很大,要多多學習提升。中餐國際化,取決你對國際市場的了解,對自己的了解,市場是檢驗標準的唯一準則,客戶的口碑才是餐廳能否成功的唯一砝碼。
新榮記正在為“品質中餐的民族品牌”而努力。攝影:陳曦名廚:理想中的新榮記什么樣子?
張勇:我就想自己能夠在廚房里面做菜給客人,這家餐廳不以盈利為目的,客人喜歡、認同,就像一個畫家要有人欣賞,一個餐廳給客人的感受,一定要有溫度,不能冷冰冰的。不是烤鴨燒個爐子就是煙火味,食物的溫度、人的溫度、器物的溫度,都很重要。我追求米其林,這是餐飲人的榮譽,但我更喜歡吃那些開了幾十年的蒼蠅館子,那里有更人間的煙火味。
番外篇:張勇的“餐廳指南”
“中餐里面我最喜歡有兩家,一家是龍景軒,我覺得三星是當之無愧,為什么?因為它穩定,只要德哥在它就永遠穩定,而且他做的一看就是大家風范,不會出錯。另一家是澳門永利的京花軒,一直都是二星,做的是官府菜,但是它厲害的地方是在澳門市場征服客人,靠的不是黃燜魚翅而是煎餅果子。”
“日本的很多餐廳都特別喜歡,三星兩星沒星的都有,最喜歡的一家叫“元吉”,天婦羅店,好像只有兩星,還有一家 Kadowaki 是做炸魚翅、松露飯的,生意特別好,日本人覺得它旁門左道,但是人家活得很好,中國人尤其是香港人特別推崇。我會經常去,隔了一段時間沒去就很想念,再去吃也不會煩。
新榮記旗下湘菜餐廳“芙蓉無雙”,主打官府菜的“京季”也在籌備中。圖片來源:張勇提供
-end-
澳門譽瓏軒三星總廚歐陽文彥:辦法總比困難多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好味成雙,鴻福厚祿,新年就吃豪客來牛排新品魔力雙椒牛排
下一篇:新榮記家宴,訂制屬于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