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湘菜預制菜,為啥就那么牛?
在萬億的預制菜賽道上,湘菜如何異軍突起?
歷史上,曾國藩的湘軍擊破太平軍,何其氣震山河?那么,湘菜能否還原湘風神采,在全國菜系中一展抱負不?
(洞庭湖上,魚米湘風)
這三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消費升級,疫情沖擊下消費飲食場景“轉移”變化,預制菜迎來了利好的消費環境。在全國各地大力推動本地預制菜產業發展時,湘菜也作為獨特的“菜系標簽”走入這股洪流大潮。湖南省今年6月就提出振興消費,還是首個將預制菜作為新消費復蘇關鍵寫入文件。以此看來,湘菜預制菜得天時、地利,高質量發展正邁進入關鍵時期,全國化正是重要“時機點”。
預制菜的這個機會點,不僅僅是弘揚湘菜文化所需,更是將湘菜走出去,面向全國乃至國際化的“餐飲訴求”,打開大市場空間,不束縛于地域性市場。
01
湘菜,鉤沉融匯數千年的“餐飲文明”!
湘菜,也稱湖南菜,是我國迄今為止歷史最為優秀的“地方菜”。
其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而上追溯可至上古三皇五帝。時今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
特別是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東地區,是湖南政治、經濟、文化交匯之地,社會活動活躍頻繁之所。這里的烹飪繼承歷史之傳統,薈萃全省之精華,廣取海內外之信息,再經名師高手們在融會,已經是食物的“結晶”。
值得關注的是,湘菜比其他菜系更有“煙火氣”,其湘菜烹飪技術幾千年厚重的積累,很注重養生之道。
現代的消費習慣上,鄉土、味道,都是“下飯菜”的極致追求,也是吃飯的好輔助。湘菜其輔料廣泛,口味多變,堪稱美味。其廚法醇熟,刀工精細,形味兼美,調味多變,酸辣著稱,講究原汁,技法多樣,尤重煨烤,頗有特點。
目前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毛氏紅燒肉、臘味合蒸、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東安子雞、紅煨魚翅(又名“組庵魚翅”)、面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百鳥朝鳳等。
(湘味,難忘的鄉土風味)
像百鳥朝鳳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征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多有象征寓意?還有“子龍脫袍”,多有故事?
如此經久不衰的湘菜,正是鉤沉數千年“餐飲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02
新時代湘菜進階!
談起目前最火的預制菜,其實和湖南有幾次的對碰機緣。
第一次,1993年,作為最先預制菜概念——“酒店菜”,也是從當時的湖南一家企業王欄樹而起。
第二次,從長沙說起,2014年說起。2014年可以說是中國餐飲的大變革,因為當年外賣快速從這一年爆發,餐飲更快、更準的效率成為社會關注點。
此時全國首個“中國宴席預制菜標準化研究基地”于2014年第一次在湖南長沙設立,也預示外賣市場崛起,更預示預制菜在B端也逐步滲入到中國人餐飲里面。
也基于宴席標準化預制菜研發誕生,催化預制菜B端迅速擴張。從2015年不足600億的預制菜產業,也迅速達致去年的突破3000億。
不過對于預制菜而言,在B端,預制菜興起背后,是對更快更高效餐飲供應鏈的需求。
但對于今年興起的C端,預制菜將是對下廚做菜的“變革訴求”。消費者的需求,從不足億個餐飲B端的需求,擴張至超10億消費者的廣大空間。
湘菜的精髓在于“味”。
以味取勝,正是目前湘菜預制菜走向C端最有吸引點之處。
但湘菜還有幾個點沒有突破。
一、轉型比較粗糙化。
在諸多湖南一帶,傳統的食品、批發、農貿、商城已經成為預制菜的集散地。諸多的長沙以下二三級地市,都紛紛跑來長沙這些高度集中的批發市場拿貨,散貨下沉至市場。
只是這些商家的轉型方式比較粗糙,無法觸及轉型的精準化,精細化。更多的菜品,創新賦能,無法觸及。
二、“造新血、造品”能力有限。
湘菜有許多名菜,但名菜在預制菜領域,仍然有難以翻越的鴻溝。
這自于湖南預制菜的造血,造品能力有限。創新度,市場品牌都無法做到很有影響力,自然無法影響到市場層面。
基于湘菜預制菜一些局限和痛點待解,許多一線的湘菜供應鏈和湘菜批發、分銷甚至凍品、食材之類的企業,無法在預制菜新市場上快速獲得大量的市場空間。
做飯新勢力2022中國國潮預制菜新消費場景選品(B端)大會將于8月27日在長沙盛大舉辦。這次大會將精心“尋找中國湘菜最具潛力的預制菜企業”,帶來“中國十大湘菜故事著名菜譜”發布,盲盒式揭曉,新點多多,賦能湘菜“造血創新”,突圍而出。
“預制場景,新態創業”。
溯源,尋味,賞吃,攜手千年湘菜文化底蘊,助力在激蕩潮流中新創而生!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