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花茶、轉茶山、學茶藝,這條“茶道”有點妙
四川成都這片神奇的土地記錄著各族人民獨特生活軌跡,蘊藏著珍貴的歷史記憶。能工巧匠們日復一日的勞作,打造出了今天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燦爛的圖景。
在前段時間的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召開之際,成都市政府經過15家知名旅行社、旅游行業資深代表和非遺傳承人代表實地考察和反復研究討論,正式推出了10條涵蓋蜀錦、蜀繡、漆藝等40個非遺項目的“非遺之旅”線路。
如果你想深度的去成都玩一圈,那么沿著這 10 條路線準沒錯。
此前,非遺君已經帶大家領略了蜀錦蜀繡之美:錦繡之旅即將出發,航班號:7梭36色,感受了竹編藤編的奇妙:@成都人,竹藤列車已出票,邀你一起漫步竹尖。今天,我們將一起開啟茶香之旅,在成都的周邊,找尋川茶的傳奇故事。
茶香之旅
■ 游玩天數:3天
■ 體驗非遺項目:白鹿白茶制作技藝、青城傳統制茶技藝、文井江枇杷茶制作技藝、茉莉花茶傳統窨制技藝
■ 線路特色:白茶、綠茶、紅茶、花茶,一口嘗盡川茶滋味;采茶、制茶、品茶、賞茶,一路玩遍西蜀茶鄉。
■ 沿線旅游資源:白鹿鎮(中法風情小鎮)、丹景山風景區、寶山旅游度假區、青城山、街子古鎮(音樂小鎮)、石象湖、花舞人間、黃龍溪古鎮
01白鹿白茶
深藏于白鹿的隱世之茶
成都人對綠茶和花茶比較熟悉,對其種類和味道都略知一二。但提起白茶,喝過的人卻不多。
白鹿白茶并不屬于中國茶類通俗意義上的白茶,而是白鹿鎮當地特有的自產茶,出自白茶村李志華之手,一年采茶制茶的時間嚴苛地控制在15天左右。
茶水殷紅,香氣清新自然,飲時有濃烈的回甜余味,憑借這清爽溫潤的口感,白茶成了白鹿鎮一張獨有的名片。
茶葉的性情受人教化,人的性格也得到茶湯滋潤,淳樸的民風也反映在了茶的飲用上,一杯茶,一碗飯,一碟泡菜,竟也成為當地人的一餐美食。
白茶,現在成了白鹿鎮一個村的名稱。有著茶的故事,讓人聽了多少有著幾分感懷。村里有個八窩茶的地名,曾有白茶樹數百株,八株白茶樹胸徑五十余厘米,生長在生態環境幽雅的山中。
若你走進農家,他們一定會為你煎制出一碗白茶。
地址: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鎮
02青城綠茶、花音·青城坐忘民宿
體驗靜心慢生活
青城山是許多游客來成都的必選項,但它們不知道的是:因堰而名,因水而興的都江堰不僅養人,還孕育出了這里獨特的茶文化。
今日到青城山,不爬山,只品茶,打發半日光陰。
尋一處可望遠的窗邊坐下,靜靜感受即可:寒風帶走了一片眷戀大地的枯葉,悠悠蕩蕩落在水面,泛起的一縷縷漣漪模糊了倒影,一絲涼意驚醒了爐子里的炭火,茶開了,滾滾的熱氣升起,慢慢暈散開來,若隱若現,遠處的山也同眼前的景象一般,煙云繚繞。
很多人在春天的時候,都喜歡去茶園游玩、拍照,其實秋冬到茶山也別有一番風味。當你前往青城山的時候,不妨也去后山轉轉山,喝喝茶~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沙坪村5組
03文井江枇杷茶
探秘大山深處的“貢茶”
相傳,甘醇入味、解渴降火的文井江枇杷茶是古代野生茶樹遺留的品種,自宋代以來即進貢朝廷,稱為“龍門貢茶”,而崇州還保留著800多畝茶園。
沿著千年古茶道,拾級而上,蜿蜒前行,去探訪這棵穿越千年滄桑、見證歷史煙云的“茶樹王”。漸行漸高,視野也越來越開闊,遠近高低之處,滿目皆綠,數百畝茶園盡收眼底。
如果游覽時恰為春季,還能瞧見斜挎采茶竹蔞、身著各色彩裝的當地采茶妹正“十指尖尖采茶忙”。只聽山間茶歌歡唱、笑語飛揚,她們把這茶園春色裝點得更加靚麗。
穿行于這綠波如海的茶園,就是在進行一次心靈漫步,遠離市井紅塵的喧囂,內心如入禪境般寧靜。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文井江鎮
04成佳茶鄉
采茶制茶,你玩過嗎?
遠離城市喧囂,抵達這個美麗的茶鄉,包攬一片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比起旅游這更像是穿越到田野的尋仙之旅。
成佳茶鄉,每一處的風景都值得停留,每一幀都美得讓人想按下快門。
背起茶簍,漫步山中,享受天然負離子SPA的同時,便可以開啟采茶體驗了。摘下一片片鮮嫩芽放入簍中,清新的茶多酚味道飄入鼻腔,頓時狀態滿滿。你會發現將采下的嫩芽,制作成我們常喝的茶葉,這樣神奇的過程,自己動手也能完成。
除此之外,還可以跟著茶藝師親自炒一次茶,學習茶道和禮儀。
地址:成都市蒲江縣成佳鎮
05碧潭飄雪·徐公茶
嘗一遭文人雅士的風味
來到位于新津的徐公茶文化研究所,望著滿園的花草樹木,心頓時就靜了下來。這里掛著文人雅士們送給徐公的字畫,也講述著碧潭飄雪之名如何從小眾走向大眾。
徐公之于茉莉花茶,想必無需過多贅述,他創造了名滿成都的碧潭飄雪,并帶領著川茶走向世界:自在之于徐公,盡在一杯茶中。
泡上一杯碧潭飄雪,看著潔白的茉莉在碧綠的茶湯中漂浮,浮躁就會減去三分。
和八十多歲的徐公交談,你或許會驚訝于他強大的記憶力,或許會被他“茶文化之家”的理念所吸引。碧潭飄雪的魅力,正是在于其中蘊含的詩詞歌賦、茶人精神。
地址:成都市新津縣徐公茶文化研究所
06彭鎮老茶館
原汁原味的成都慢時光
成都雙流區彭鎮有一家茶館很有名,人們稱它為觀音閣茶館。
這家茶館原是400年前的老廟堂,滄桑歲月,幾經變化,老廟堂變成了經營四五十年的茶館。茶館里的設施非常古樸凝重,別有韻味,茶室氤氳,香氣漫燃。
茶客以老者居多,他們每日早早起床后便來到老茶館要上一杯最便宜的花茶,抽幾口葉子煙,圍成一圈津津有味地擺龍門陣,好不熱鬧。
尋上一個好天氣來到老茶館,放下手機,泡杯蓋碗,再舒舒服服地享受“采耳”,一段悠哉悠哉的時光很快地就過去了。
地址:成都市雙流區馬市壩街62號
07清源社區
喝茶,恢復著它原本的社交功能
高拋、轉身、接壺、下腰、倒水……四五把長嘴壺在空中翻轉?!褒埿惺耸健钡膭撌既嗽↓埌阉牟枭玳_在了清源社區,并且每周都會開設長嘴壺公益課,吸引了不少社區居民一試身手。
一旁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門口的壩壩茶攤,則都是飲茶的,這里每天都要賣出至少100盞蓋碗茶。
不過,在你進入社區大門前,哪些是來學茶藝的,哪些是來辦事的,哪些是茶客,很難分清楚。
來到清源社區,你能切身感受到:茶,成為了鄰里關系的紐帶。在這里,喝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也恢復著它原本的社交功能。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蘇坡街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靈,巴蜀之地的歷史源遠流長。四川的茶也是一樣,是中國茶飲之源,兼容并蓄,傳承上千年。
川茶已浸入川人的靈魂和骨髓,蓋碗里,捧攬的是乾坤之博大,品嘗的是日月之悠長。
注: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萬店鍋圈”建起規模效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