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后,C端預制菜將遭遇"大降溫"?
三年疫情讓預制菜進入了發展快車道,隨著全面放開的后疫情時代的到來,預制菜也將回到發展邏輯的正軌,紅利期可能要提前結束了。
全面放開后,預制菜C端“閘門”面臨減流
三年的疫情極大地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預制菜因即買即食、方便快捷,收獲了龐大的C端用戶市場,銷量暴漲。
百度指數顯示,疫情期間“預制菜”搜索熱度達到峰值,2020年天貓預制菜銷量同增111%。京東今年5月發布的《2022年京東超市即享食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1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156%。商務部數據則顯示,“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中,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長45.9%。
同時,產業基地、研發平臺、倉儲冷鏈物流的日趨完善,也“恰到好處”地助力了預制菜行業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快速發展。
△圖片來源:攝圖網
除了連鎖餐飲品牌、外賣商家、大排檔等,后端產業鏈生產商、生鮮電商平臺和線下商超等,也都紛紛跨入預制菜“賽道”。
而這一“撐”,沒想到就“撐”了三年,預制菜也因此成為消費、資本市場的“寵兒”。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是十年來新增預制菜相關企業最多的一年,新增1.28萬家,盡管2021年增量同比減少了67.34%,但在疫情情況下依然新增0.42萬家。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則顯示,2021-2022年我國預制菜行業融資事件20余起,融資金額達數百億元。2021年4月,賽道還誕生了首個上市公司味知香。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三年疫情的洗禮之下,資本下場、企業扎堆,預制菜C端市場至少提速了5年。
在消費經濟承壓的背景下,廣東、江浙等不少地方政府也看到預制菜在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等方面可能發揮的積極作用,積極布局預制菜產業,支持、鼓勵產業鏈的發展,推出各種預制菜規范,希望以預制菜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就在今年12月,僵持三年的疫情形勢開始發生變化:從國家層面的層層防控,逐步過渡到家庭層面的常態化自我監督。有些猝不及防的全面放開,讓不少人開始擔憂預制菜在C端市場的發展。
在不少人看來,如果說疫情加速推動了預制菜C端“閘門”的開放,那么放開后,也就意味著這個閘門的流量可能會減少,這無疑給預制菜的未來蒙上了一層看不透的面紗。
C端紅利期可能提前結束,核心問題開始凸顯
眾所周知,預制菜除了存在著口感、價格、人才和設備等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最核心的問題——缺乏市場容量足夠大的剛需性消費場景,也就是C端市場一直尚未完全打開。
正如前文所說,疫情將預制菜的發展向前推動了至少5年,但消費者的認知、消費習慣、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卻無法突飛猛進5年。
疫情期間,很多消費者消費預制菜更像是“無奈之舉”,是消費者在特殊時期對飲食方式的妥協,一旦有機會在餐廳吃飯,預制菜就可能失去市場、銷量回落。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少曾在疫情期間購買預制菜、囤了預制菜的消費者就說,疫情結束后,更傾向于堂食、外賣,而不是預制菜,“等疫情結束,有外賣和堂食那么多選擇,我可能不會再在家吃預制菜?!?/p>
而這也意味著,因疫情帶來的預制菜C端市場發展的紅利期,很可能將提前結束,另一方面,預制菜的核心問題也將逐漸凸顯。
首先,很多人購買預制菜是為了省時、方便,但自己購買預制菜的話,還得自己加熱、二次加工,那為什么不選擇送來就可以直接吃的外賣?從省時省力、方便的角度出發,如果有“鄙視鏈”,或者說決策優先級的話,那大概應該是這樣的:外賣>堂食>預制菜>自己買菜、自己做。
而造成這樣問題的原因在于:雖然預制菜在疫情的3年間瘋狂在C端消費者心中刷著存在感,銷量、熱度也確實迎來一個又一個的高點,但卻并沒能真正打消消費者的一些顧慮。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口味和食品安全是消費者認為預制菜最需要改進的部分。
町芒研究院統計數據也顯示,含限量添加劑的預制菜占比為43.4%;其中1-3種限量添加劑的預制菜占比為29.3%;4-6種限量添加劑的預制菜占比為13.1%;超過6種限量添加劑的預制菜占比為1.0%。
雖然這些添加劑種類、劑量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但在消費者對食安問題愈加敏感的背景下,無疑會增加消費者對預制菜的不信任感。
除了食安外,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另一大擔憂主要集中在營養健康上?!?022年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在C端預制菜需求中, “健康”高于“性價比”,僅次于“省時”排在第二位。營養搭配不均衡、看起來不夠健康,也是一部分消費者購買預制菜的擔憂。
后疫情時代,預制菜應“以我為主”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不論是過去三年被動的居家隔離培養的消費習慣,還是當下形勢不明朗時主動選擇的非必要不外出,都意味著,居家場景將會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持續成為趨勢。
同時這3年,預制菜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從研發、產品輸出、宣傳上做著“預制菜不等于料理包”的“定義修正”,餐企、生產商、零售商對預制菜多樣化的探索,也都決定著預制菜零售市場的可能性。
所以,總體而言,即便C端紅利期或許即將過去,預制菜在未來的消費市場中肯定還會占有一席之地。只不過,這樣的預制菜一定不會是“料理包”這么簡單。
放開后,預制菜的發展必然回到“正軌”上,產業鏈上的參與者也應該回到正常的發展邏輯上去考慮未來,回到“以我為主”,回到最根本的產品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營養搭配,打消消費者對預制菜的疑慮。
△圖片來源:攝圖網
町芒研究院在對預制菜產品對比分析后發現,同類型預制菜產品中,很多產品都會加入添加劑,但也有個別品牌及產品能做到不含任何限量添加劑,口味仍然一樣“美味不輸”。
也就是說,技術層面是可以較好地解決食安問題的,關鍵在于參與者們如何去實現技術、研發成本,與售價、銷量的收支平衡,以及想不想、愿不愿去做好這一環。
如果越來越多的預制菜企業以更好的產品為目標,就更能形成整個行業良幣驅逐劣幣的趨勢,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這也是很多省市政府、餐飲協會積極推出預制菜標準的根本目的。
解決好了產品本身的問題,玩家們才有“本錢”考慮如何將這些更可靠的預制菜,滲透進后疫情時代的正常的消費習慣之中。如果確實是好產品,打通C端消費市場相信也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這一切很難一蹴而就,僅從技術突破到售價、銷量的平衡,可能就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同時也需要整個行業進一步升級、發展。但這也才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正常邏輯。
疫情讓預制菜突然轉換到了發展快車道,而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預制菜也將回到發展邏輯的正軌,產業鏈參與者“抄近道”的成功率會開始走低?;蛟S,現在才是真正考驗真本事的時候。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