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完成對野萃山的并購,持股65%,下一個是蘇閣鮮茶嗎?
最近喜茶在投資上有點激進。
11月11日,喜茶對野萃山的并購已經完成,并做了工商變更,喜茶通過兩家公司合計持股65%。
在今年5月份時候,金沙江創投已經給野萃山做了第一筆投資。野萃山的核心團隊原來是從喜茶出來的,這次又被買回去了。
野萃山的相關數據:
近幾個月,喜茶搖身一變成“金主爸爸”投資,并且節奏越來越快了!
10月27日,新國潮預調酒飲品牌WAT雞尾酒完成 A 輪融資,由BAI 資本、番茄資本攜手喜茶聯合戰略領投。除了低度酒,喜茶還投資了野生植物YePlant,布局燕麥奶領域。
而在茶飲品牌領域,喜茶則通過喜小茶對王檸檸檬茶做了并購,喜茶合計的持股比例為70%,前段時間,還投資了和氣桃桃,持股比例為5.1%。
在咖啡領域,喜茶則投資了Seesaw咖啡,其實投資的野生植物YePlant大股東也是做咖啡的。
從喜茶新成立的公司來看,還瞄準了兩家飲品品牌——野萃山和蘇閣鮮茶,成立了兩個合伙公司,野萃山的已經落地了,下一個是不是就是蘇閣鮮茶了?
茶飲做投資的已經越來越多,奈雪的茶上市后第一次出手,就投資了自己的核心供應鏈公司,出資3864萬元。
而蜜雪冰城是投資了廣東匯茶,持股比例19%。
剛剛說要閉店的茶顏悅色是之前拉著天圖資本一起去投資了果呀呀,茶顏悅色在果呀呀的持股比例為接近6%。
國內市場的茶飲、咖啡,亦或者是果汁飲料的市場,大盤就這么大,各個地方都有割據的諸侯,巨頭要想繼續變大,通過投資并購算是最快的一條路,畢竟孵化品牌還是太慢了。
從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朱擁華接受投資界采訪的內容來看,他認為,喜茶的投資是在為奶茶行業紅利消失做準備,在做大主業的同時,在產品、渠道和品牌上加固護城河。
之前盤點過喜茶的投資策略:
1、茶飲主業上防御性投資,兼顧獲取新的能力
今年年初,喜茶發布了一份年報,可以看到喜茶在水果上的消耗量,排序是葡萄、芒果、椰子、桃子和草莓。
而喜茶在茶飲領域的投資,做個分析,基本上是跟水果相關,可以說是在做有效的防御性投資,以及從品類、加盟和價格帶上做延伸。
在這個階段就開始做投資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選擇,海底撈在這個事情上就走了彎路。海底撈內部以前認為,孵化某一個細分品類的品牌,每個店長投資300萬,一個不行,投資10個,總有一個會出來,結果發現,都跑不出來。從火鍋業務延伸出來的,還是頤海、微海和蜀海三家做供應鏈支撐的公司,更為成功。
喜茶自己開辟的子品牌——喜小茶,現在只有27家門店,規模較小;內部孵化太慢了,靠投資來得更快。
2、拆解茶飲領域的投資邏輯
從王檸檸檬茶到和氣桃桃,再到野萃山和蘇閣仙茶;雖然野萃山和蘇閣鮮茶還未交割完成工商變更,也值得分析一下。
最早傳聞喜茶要樂樂茶,后面就是喜茶出面否認,在高端現制茶飲的品牌中,在喜茶和奈雪的茶之后的,就是樂樂茶。喜茶如果對樂樂茶做并購,只能算是在高端現制茶飲的集中度做得再高一點。
在8月份的時候,喜茶對王檸檸檬茶做了并購,占股70%;可以看看喜茶的去年產品銷量排名前五是哪些,檸檬茶是不在列的。
今年夏天喜茶自身所推出的檸檬茶異常火爆,推出檸檬茶系列當日,銷量達40萬杯。與此同時,還有諸多檸檬茶品牌拿到大額融資,喜茶在這個領域直接并購一家品牌,去獨立發展是非常合理的。
而瞄準的野萃山和蘇閣鮮茶,其中野萃山是做果汁的,里面也有大量從喜茶出去的一幫人,已經拿到了金沙江的第一筆投資,其產品的價格帶是跟喜茶一樣的,所以這家公司的投資,看起來就是產品品類的擴充。
而想對蘇閣鮮茶做投資,在本人的理解中,這家茶飲品牌是中間價位的「喜茶」,并且加盟體系打法還算克制。產品主打天然的水果茶,專注0添加的水果茶,在其品牌手冊中,介紹的是「不以開店數量為目標,以開店質量為目標。不追求暴利,追求做長久生意?!?/span>
而在產品上,堅持手工制作。根據其創始人王驃接受采訪的內容來看,也是如此?!拔覀儗藴驶亩x,可能和你不太一樣,我覺得好喝就是最大的標準化”。王驃舉了個例子,2017年,蘇閣鮮茶就開始在店里手剝葡萄,做“巨峰葡萄水果茶”?!爱敃r很多人和我說,你這個手剝葡萄,不標準,不行啊?!?/span>
“但是這幾年,為什么很多品牌也開始用手剝葡萄了,因為葡萄罐頭標準,但不好吃,那標準化有什么用呢?消費者不會為此買單的。我們不喜歡說標準化,我們喜歡說產品穩定性,可能不是100%標準的,但是相對穩定。有一定的偏差值,是顧客可以接受的。偏差值的產生,正是因為我們要用些新鮮的,或者手工的東西,去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王鏢說。
聶云宸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說,“極度標準化的產品往往是平庸的,而可以做得非常好,卻難以保持水準,也是糟糕的。我們一直在試著保持兩者間的平衡?!?
蘇閣鮮茶在產品觀念上,跟喜茶所堅持的產品理念還是比較接近的;發展了10年,門店規模只有117家,確實較為克制。所以,蘇閣鮮茶算是喜茶在同類產品上,做了中間價格帶的延伸。
而像喜茶投資的和氣桃桃,主打是桃味茶飲。本人猜測喜茶給的估值較低,根據和氣桃桃對外PR的信息來看,用的說法是「幾百萬的天使投資」,按照500萬來預估,估值1億元左右。
從和氣桃桃的三百多家門店的分部來看,較為分散,江蘇60家、上海46家和浙江41家,江浙滬的門店占比接近一半,但是其他的門店分部非常分散,遠到黑龍江和甘肅。門店管控和供應鏈的覆蓋能力,容易失控。
餐飲領域的規模效應,先是城市規模效應,其次才是全國規模效應,所以很多品牌都是先在一個城市密集開店。通過密集開店測模型和練兵,有了強大的組織能力+鋒利的門店模型+供應鏈,就能較快擴張。
和氣桃桃的加盟的擴張策略是較亂的,全國到處放,門店端品質估計不穩,放加盟還是找得第三方公司做的(填了一個手機號,就被賣給更多的快招公司,接了N個奶茶快招公司的電話)。其實較為穩妥的策略是,即便找第三方放加盟,但是需要要求第三方,放加盟的地區做限制,比如我是北京的公司,放加盟,我就先只要河北和天津,其他地方不要,這樣一步步去做。
從這幾家公司的投資策略來看,就是在業務空間確定的細分品類和團隊上,直接做Buyout(控股權收購),而在品類、價格帶和加盟模式摸索上的延伸,還是做小股東去了解一下情況,順便做防御性投資。和氣桃桃這個標的讓人有點沒看懂,或許看中的是茶三代的上游資源?
3、延伸出一個問題:投資同類的茶飲品牌,哪些能力是可以復用的呢?
從王檸檸檬茶的公眾號和小程序來看,王檸檸檬茶的設計風格和店內員工的服裝等跟喜茶門店內的很像,并且小程序的底層模板一致。
數字化的能力(數據中臺)和上游供應鏈的采購(包括原料、包材和物流冷鏈運輸等),這些能力都是可以復用的。設計團隊其實也是可以的,像九毛九就是在不斷通過前端門店的體驗和設計風格的重塑,去迎合年輕人的需求,在確定性的品類里面做新品牌拓展,賭能不能跑出下一個“太二酸菜魚”,尋找第三和第四增長曲線。
近一期的「瘋投圈」播客有提及喜茶,有點像歐洲的美第奇家族,出資去資助那些有創意的人來做產品和品牌創新。
前端多品牌戰略,可以不斷夯實后端供應鏈的建設能力,讓后端建設起來的資源,復用到效率最大化;其實也是在不斷加深自己的護城河。
4、零售化的探索
2020年,喜茶依據線下積累的品牌勢能,開始做以快消零售產品、茶葉和周邊產品為主的零售化探索,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消費需求,也是一種拉升門店交易額的一個辦法。
晚點的一則報道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一位接近茶顏悅色的人士表示,茶顏悅色是開始搭售新零售商品,比如茶包等伴手禮,坪效才有顯著提升,此前單店單日做到百萬元銷售額都費勁。根據茶顏悅色天貓旗艦店,單袋冷泡茶包的價格約為 18 元,和一杯奶茶價格相當。這也是奈雪的茶、喜茶為何搭售中央廚房制作的烘焙品和即飲氣泡水的原因。
2020 年3月喜茶天貓旗艦店上線,7月喜茶京東自營旗艦店上線;今年喜茶開始大范圍將氣泡水產品鋪設進7-11、全家等便利店,開始線上與線下齊發力。
這里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國內的元氣森林在氣泡水等零售端產品能力和鋪貨能力做得這么強,終局可能會像星巴克和雀巢一樣的模式。喜茶把零售化的業務賣給元氣森林,收品牌費用,門店以外的渠道都交給元氣森林去鋪貨,不然就有點浪費社會資源的感覺。喜茶和元氣森林背后站著的共同股東有紅杉資本,可能決定權沒那么大,做一點小推動是有可能的。
5、茶飲外圍飲品的品類延伸投資
除了茶飲領域投資和零售化探索,就是繼續做飲品的延伸投資,不論是入股Seesaw,還是投資野生植物YePlant,還是投資低度酒WAT。
在植物YePlant和WAT的投資中,出了多少錢公開資料中沒有,就按照公開資料猜測一下Seesaw的案子,做個邏輯分析就可以。
百福投Seesaw的時候,出資4500萬,估值1.8億。過了4年,估值提升超過6倍,也就是估值超過10.8億。喜茶5個點進去,按照11億的估值,也就是出資5500萬。Seesaw在2019年銷售收入7460萬元,而在2020年收入為7110萬元,按照11億的估值來看,差不多是給了15倍的PS。
在咖啡領域,特別涉及線下門店的業務,值得喜茶做更長遠的投資,像投資野生植物YePlant,其創始人就是少數派咖啡的創始人,還有自己的咖啡烘焙工廠,也有自己的咖啡豆品牌——治光師。從治光師的品牌理念來看,或許是不想讓咖啡這塊業務做得那么商業化,所以選擇用燕麥奶等植物基這塊業務走上商業化的路徑。
野生植物YePlant對外宣傳已經成國內燕麥奶第二大To B的供應商,從燕麥奶的產品擴品到椰汁,估計是常規路徑,畢竟對于喜茶來說,這部分的供應鏈采購還是希望控制在自己的伙伴手上。
而在低度酒上的投資嘗試,是做零售化的產品,還是做一些日間咖啡奶茶,晚上小酒館的嘗試,就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來源:食品資本局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