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水產預制菜第一股,這個家族企業成色如何?賺錢越來越難
預制菜賽道火熱的背后,相關生產企業也希望在風口期能夠在資本市場上贏得先機。近日,水產品預制菜企業鮮美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鮮美來”)再次更新招股書沖刺上交所主板,欲爭奪“水產預制菜第一股”,這是繼去年公司在首次提交招股書后收到證監會的首發反饋意見后,第二次更新招股書。
鮮美來2022年營業收入約10.6億元,凈利潤為8518.7萬元,2020年到2022年呈現營收持續增長,但凈利潤波動較大甚至是有下滑的趨勢。招股書顯示,鮮美來的實控人分別為浙江頤豐、郭海濱和郭定棋,三者加起來的持股比例為61.79%,而郭海濱又持有浙江頤豐98.36%的股權,郭海濱和郭定棋為父子關系,而股東名單中不乏家族其他親戚的身影。
營收連年增長,毛利率卻在下滑
據悉,鮮美來前身北海宏遠成立于2006年1月,成立之初即設立生產基地并專注于水產品預制菜的生產、研發和銷售。產品線從最初的生魚片等即配類,發展至蝦滑等即烹類,并于2022年成功推出了鱈魚小酥肉等即熱類新品。
其實,從鮮美來的上市歷程來看,這不是其首次遞交招股書。一年多以前鮮美來首次遞交招股書,此后的2022年3月,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鮮美來的首發反饋意見,要求其說明包括增資相關問題,利息收入與銀行存款余額變動不匹配等問題。在那之后,鮮美來就再無相關上市動作。
招股書顯示,鮮美來的營業收入從2020年到2022年分別為8.5億元、9.1億元和10.6億元,收入增速分別為7.69%以及15.72%。營業毛利在2021年略有下降,分別為1.85億元、1.76億元以及1.95億元,2021年同比減少4.87%,2022年則同比增長了10.78%。營業利潤在2020年到2022年間分別為9793萬元、8945萬元、9488萬元,2021年同比減少了8.66%,2022年則同比增加了6.07%。
對于2021年業績的下滑,財報提到,受原料成本、商超渠道銷售規模變化影響,雖然公司的收入規模同比上漲,但整體凈利潤有所下滑。同時,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在這三年間一直在下滑,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1.54%、18.98%和18.16%,剔除銷售運費影響后,各期毛利率分別為23.51%、20.76%和20.24%,這對盈利能力造成一定風險。
相比同行,招股書顯示,營業收入方面,鮮美來營收規模高于味知香,低于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和千味央廚,各家公司收入規模基本與產能情況相匹配。毛利率方面,由于各家公司的具體產品和銷售渠道分布結構不同,毛利率有所差異,但毛利率水平普遍在20%-30%。凈利潤方面,鮮美來與千味央廚較為接近,低于安井食品、味知香,但高于海欣食品。從凈利潤率來看,鮮美來與安井食品、千味央廚較為接近,味知香零售渠道銷售占比較高、批發渠道占比較低,盈利水平高于其他公司。
圖源鮮美來招股書
主營業務相對集中,對蝦、魚產品依賴性高
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一直都在99%左右,并且有占比越來越大的態勢,這部分業務主要為蝦、魚等水產品預制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他業務收入則主要為冷鏈倉儲服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如果從產品類別來看,鮮美來產品以蝦滑、蝦仁和生魚片為主,該三大品類產品營收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91.51%和 90.47%和 85.62%,特別是蝦滑產品市場銷售情況良好,產品銷售規模整體呈上升態勢。2022 年,公司新推出了鱈魚小酥肉、蝦仁小酥肉等即熱類產品,目前處于市場推廣前期。
可以看到,鮮美來對三大產品的依賴性較強,這也給企業帶來了對單一產品依賴的風險。招股書中的重大事項提示中顯示,公司的業務經營對蝦類產品及其原材料的依賴程度較高,若未來消費者偏好或市場供需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公司未能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應對,則會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而這部分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又進一步為企業帶來了存貨計提跌價的風險。招股書顯示,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94億元、3.68億元和4.42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重分別為67.54%、 64.10%和67.85%,是公司的主要經營資產,主要為蝦類、魚類等凍品,其對儲存環境的要求較高,存在因周轉不及時或產品滯銷而導致的大幅計提跌價風險。
此外,招股書提到,由于公司主要產品為蝦滑、蝦仁和生魚片等水產品預制菜,消費者偏好采用火鍋等方式烹飪后食用,銷售旺季是秋冬,而在淡季,公司不能準確做好市場判斷,及時調整生產和庫存規模,將面臨因產品生產過剩而造成積壓浪費的經營風險。
盈利受商超渠道波動影響,去年拓展海外市場
從銷售模式來看的話,分為直銷模式和流通模式,其中流通模式又細分為商超、貿易和經銷模式,其中經銷模式為主要銷售模式,收入的占比在2020年到2022年分別為39.44%、44.99%、40.88%。直銷模式客戶主要為連鎖餐飲和食品制造企業。報告期內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通過對生產工藝和原材料特性的持續鉆研,依托內部采購團隊產地直采的供應鏈優勢,產品品質不斷優化且質量穩定,蝦滑等核心產品得到海底撈、呷哺呷哺等客戶的廣泛認可,合作規模不斷擴大。
報告期內商超模式收入的波動,主要與下游商超行業整體景氣度變化有關。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和團購、生鮮電商等新零售模式沖擊的影響,自2020年5月左右開始連鎖超市行業進入低迷狀態,2021年超市銷售規模繼續下降,盈利狀況表現不佳;2022年,隨著傳統商超自身在新業態下不斷做出調整,以及有關部門對平臺經濟市場壟斷行為加強監管,傳統商超行業整體營收和盈利情況有所改善。受上述商超行業波動情況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商超模式收入呈先降后升趨勢。
貿易模式客戶主要為連鎖零售商、火鍋食材供應鏈企業和眾多的中小貿易商戶。值得注意的是,鮮美來陸續在全國多地的食品批發市場內開設了門店、建立了“前置倉”,通過縮短交貨時間、降低單次最低進貨量門檻(一般“一件起售”),吸引當地眾多的中小貿易商戶與公司合作。
另外,從主營業務的市場占比來看,鮮美來產品的優勢市場一直在華東地區,來自這一區域的收入占比在2020-2022年間分別為27.05%、29.65%、30.38%,緊跟其后的是西南地區和華南地區。此外,2022年公司組建了海外銷售團隊,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并首次實現產品出口。
郭氏父子為公司實控人,家族企業色彩明顯
從股份結構來看,鮮美來作為家族企業的特征非常明顯。招股書顯示,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東為浙江頤豐、 郭海濱、郭定棋,直接持股比例分別為 57.95%、18.28%和 6.16%。浙江頤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郭海濱、郭定棋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兩者為父子關系;發行后浙江頤豐、 郭海濱、郭定棋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3.46%、13.71%以及4.62%,也就是說郭海濱、郭定棋父子兩人在發行后直接以及間接持股比例超六成。
公司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圖源鮮美來招股書
另外,浙江頤豐的出資結構顯示,郭海濱認繳金額占98.36%,陶崢彪認繳金額占比為1.64%。而陶崢彪系郭海濱配偶之兄,股東名單中出現的駱喜信系郭定棋妹妹之配偶。陶崢彪、駱喜信為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
采寫:南都記者 徐冰倩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