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雪糕沒有了,雪糕為什么越賣越貴?超市老板:3個原因太現實
馬上就要入伏了, 天氣格外的炎熱,氣溫時常維持在38度、39度的樣子,空氣潮濕、悶熱、燥熱、酷熱,汗水黏著皮膚,身體格外的難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降溫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喜歡吹空調,有人喜歡下水游泳,還有人喜歡吃冷飲,我就屬于后者,只有清涼的雪糕,才能沁人心脾,消暑降溫。
小時候經常吃大頭雪糕,5毛錢一塊,個頭也不少,底下是脆筒加冰淇淋,頂上是一層巧克力,香甜味美,非常好吃,哈吃過加奶的冰塊,連啃帶吮吸,吃起來格外的開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吃雪糕成為了一種奢侈,看著琳瑯滿目的雪糕,隨便挑一個就是2元、5元、8元,有的甚至達到了10元、20元、30元,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塊雪糕頂得上半天工資,打死也舍不得吃。
雪糕為什么賣這么貴呢?很多人以為是經銷商、超市老板,擅自漲價引起來的,其實他們也很冤枉,雪糕漲價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包括原料、生產廠家、經銷商、零售商等,并不是一個人環節就能決定的。
一元雪糕沒有了,雪糕為什么越賣越貴?超市老板:3個原因太現實
1、成本控制
每個便利店的老板,都有自己的辛酸淚,為什么這樣講呢?大約在2014年的時候,雪糕的定價還挺正常,大都是以5毛、1元、2元,貴一點賣5元左右,并沒有現在夸張,經銷商突然宣布漲價,搞的便利店老板也是一頭霧水,原來的售價變成了進貨價,剛開始的消費者根本不接受,導致雪糕擠壓,造成了損失,只能自己慢慢處理庫存。
其實經銷商也是叫苦連天,因為廠家下發了通知,廠家宣布雪糕漲價,是因為牛奶、淡奶油、巧克力也上漲了,大約上漲了百分之八十,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到最后還是消費者買單,這事情不可避免。
2、網紅雪糕
什么東西只要沾上網紅兩個字,就會頓時變得亮眼起來,連雪糕也不例外,“鐘薛高”近幾年的勢頭越來越猛,不斷地推出新品,定價穩準狠,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鐘薛高”一般人真吃不起,一塊小小的雪糕,也成為了衡量高中低檔雪糕的標準。
一聽說“某某”吃的是鐘薛高,大家不約而同會了解到,一塊雪糕35元,三塊雪糕105元,這人真富有,都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后來發展到什么地步呢?年輕人居然找比“鐘薛高”還貴的雪糕消費,仿佛越貴越要吃,吃的不是雪糕,吃的是面子。
那么一些雪糕大廠家坐不住了,例如蒙牛、伊利、和路雪、雪匯等,這些廠家都有成熟的生產線,為了消費者的需求,一定要滿足他們,除了每年研發新品,也把原來的老產品,進行了紛紛漲價,年輕人倒是舒服了,可苦了大眾群體,正是養家糊口的年級,誰會去吃一塊幾十元的雪糕呢?但是大環境下,你想吃便宜的也買不到。
便利店老板還透露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人買雪糕,打開冰箱就問價格,哪一個貴買哪個?越貴的利潤越高,這也導致老板只賣貴的,不愿意賣便宜的,有些人買雪糕,還會不停地換來換去,結果也是三元、五元的樣子,干脆扔下不買了,感覺吃不起。
3、便宜無好貨
雪糕是一個必需品,對于夏季來說,沒有雪糕真的不行,雖然你忍住了,但是大部分人都忍不住,因為高收入群體,大有人在,貴就貴吧,周而復始,一元雪糕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元雪糕和5元雪糕,其中5元雪糕最常見,銷量最快。
夏季吃雪糕,超過千元很正常,再就是人們對于健康的理解,越來越看重,不愿意買便宜雪糕,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大家都懂,便宜雪糕因為成本原因,確實添加了大量的色素、香精和甜味劑,這是不爭的事實。
就拿巧克力和奶油來說,這是雪糕必備的原料,小廠家可能會用“人工奶油”和“代可可脂”,而一些大廠家的雪糕,則使用了“進口奶油”和“可可脂”,雖然吃起來都有奶油味和巧克力味,但是口感完全不一樣,“代可可脂”是假巧克力,人工合成的,根本沒有真正的可可脂順滑,濃濃的巧克力味道。
還記得原來的時候,提起雪糕,人們就會想到“哈根達斯”,它簡直是雪糕中的“貴族”,雪糕中的“天花板”,前幾年這樣想還行,現在則完全行不通了,在國產雪糕面前,“哈根達斯也成為了弟弟?!?/p>
今年的雪糕,你還吃得起嗎?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