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了今年最大的餐飲展會,總結出兩個趨勢——
餐飲未來有兩個趨勢,我認為特別重要。
這兩個趨勢,我管它們叫:
“我們都一樣”和“我們不一樣”。
……
一怪,你在逗我?
且慢且慢,這兩個趨勢,是我前天參加上海餐飲大會的論壇,總結出來的。
我懷疑這是今年最大型的餐飲展會了,現場人山人海,大多數是沖著咖啡茶飲展區、和餐飲設備展區去的。
我不是餐飲經營者,我只是個吃貨,附帶著寫點文字。我此行的目的,是去參加展會上的一個論壇——
“餐飲策劃設計驅動力大會”。
是蘇州一家叫“合眾合”的餐飲設計公司主辦的。
雖然是設計的視角看問題,但眾嘉賓的發言,還是讓我耳目一新。
一
“我們都一樣”
第一個趨勢,是餐飲在變得越來越標準化。
開一家餐廳,前期要進行很多調查。但以往,最多就是老板蹲個點,粗粗統計一下。
我上個月寫過的娣安娣老板周景輝。他93年就到無錫,為了開一家美式快餐廳,親身實地統計了大量消費數據。
93年可是26年前,那時候還很原始,他能有這種頭腦,已算餐飲企業家中的翹楚。
只不過,現在方便了,都不用你老板做,設計公司都幫你做好了。
一個項目,從菜品開始,到菜的價格、顧客類型、服務員數量、餐桌面積,再算出人均的餐位數。這些在開店前全部計算完畢,目的只有一個——
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這一點,怡紅園的老板顧偉愉,也曾經跟我強調過,他說傳統中餐最大的困難,就是標準化。
顧老板為什么又開了家“頂頂牛”?就是因為可以標準化,可以開連鎖,可以搞外賣,增值啊。
大會主辦方、合眾合的創始人姚哲,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時,談到一個觀點:
過去單純的開家店,幫你設計一下,裝修一下,然后開門迎客,這種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因為很多店,死就死在選址。
尤其是新品牌。
姚哲團隊就針對這個問題,從選址開始,全方位做了系統規范。
這若放在娣安娣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餐廳里的裝修建材也一樣,都模塊化了,這有點像地產領域,有些住房已有實現。
接下來餐飲,尤其是連鎖餐飲,也會普及。
二
“我們不一樣”
這是我想說的第二個趨勢:餐飲更加地強調差異化。
這一點,相信各位餐飲人們,比我有經驗。
我去的每家店,都有那么幾個招牌,可能是一道“火焰牛蛙”,可能是“跪地服務”,可能是店里的一口大水缸,或者是一張印著美元的餐巾紙。
但也有甚者登峰造極,外觀、空間、體驗,從里到外統統不一樣。
比方說桂滿隴,人氣旺得一塌糊涂。無錫桂滿隴開在八佰伴,我上次去朋友請客,排隊排了快3個小時,才進去。
不過進門一感受,確實非同一般。桂滿隴創意取自南宋文化,內部空間可以說雕梁畫棟,美輪美奐。
每個人進去吃,吃之前必做一件事,就是拍照發朋友圈。
這哪是去吃飯……這是去逛景點的。
桂滿隴內景
這就是大會到場的設計大咖,劉道華說到的,景點化。
你以為現在的人,去飯店都是填飽肚子?那就錯了?,F在消費水平上升,裹腹只是基礎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交。
其他元素也很重要。劉道華分享了一個案例,西貝莜面村,餐廳里最經典、最顯眼的,就是紅白格子桌布。
當時劉道華曾建議西貝的創始人賈總,拿掉蘇格蘭格子,換成別的更現代一些的。
回復,絕對不行。
事實證明,賈總是對的。紅白格子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視覺符號,被大家牢牢記住。
為什么差異化,都喜歡用視覺元素?
因為視覺最具張力,傳播快,性價比也最高。
三
老字號迷思
以上兩個趨勢,都是從餐飲設計的角度,來討論得出的。畢竟這次大會,就叫“餐飲設計驅動力大會”嘛。
不過除了這兩點,還有一些內容,我想分享給大家。
這是我聽了上瑞元筑的設計總監范日橋說的話,得出的啟發。
他有一句話,原話是:“探索最具當代文化口味的表達……不能做成老古董,因為老古董只能被供著,被保護,沒有活力?!?/span>
這句話沒有出現在大屏上,一掠而過,但我把它記了下來。
身為無錫老字號評審專家,不免讓我想到餐飲老字號們的現狀。
范日橋繼續說,傳統餐飲需要尋找的出路,是用文人姿態,創造商業價值。
就是說,文化是要講的,但不能高冷。
現實中就有成功案例,比如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等節目。依然是傳統的東西,但更迎合老百姓們的審美,讓人容易接受。
范日橋舉例神雕俠侶電視劇,從83版到18年最新版,換湯不換藥,依然吸睛
“耳目一新,似曾相識?!钡容^遺憾,就我觀察到的本土老字號,不少還停留在“老古董”階段。
當然,話說起來容易,做到沒那么簡單。這恐怕是老字號經營者們,需要認真揣摩的一點。
發言嘉賓眾多,諸如亞洲吃面公司、還有本土的餐飲設計公司麥設計,內容可謂精彩紛呈,恕篇幅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了。
不多說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干貨,可以點擊下方“參考閱讀”的鏈接,或者關注主辦方“合眾合”的公號(微信搜索合眾合即可)。
您有什么看法見解,不妨也留言說下~
參考閱讀
1000+餐飲設計同行齊聚上海,共同見證餐飲策劃設計力量
娣安娣,無錫第一家洋快餐,是怎么消失的?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