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第三方冷鏈物流崛起,行業競爭現狀有望變局
冷鏈物流是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儲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各個環節中始終處在相關標準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障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因2015年生鮮電商行業興起,中國冷鏈物流市場全面爆發,以27.29%的速度增長至2017年的2,231.3億元。
未來伴隨國家在冷鏈政策方面的監督不斷加強以及企業規?;洜I對冷鏈技術和設備方面技術反向驅動,預計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4.49%,增長至2022年6,613.1億元。
冷鏈行業趨勢基礎設施不足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迅速,但是起步較晚,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目前中國冷鏈流通率依舊較低,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90%以上的流通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而中國目前冷庫、冷藏車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將對冷鏈物流行業快速發展造成一定阻礙。
智能化趨勢明顯智能化趨勢凸顯,第三方物流服務份額提升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冷鏈物流的系統化和信息化程度將在現階段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此外,第三方服務公司不僅可以為冷鏈物流企業整合資源合理有效的控制物流成本還可以有效的減少貨品周轉的時間從而使冷凍冷藏生產經營企業能夠集中精力發展。因此預計,在未來行業中第三方服務的市場份額將逐步提升。
集中度加快中國冷鏈物流行業集中度不高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出集中度不高、區域化分布的特點。從2017年,冷鏈物流百強的營業收入來看,冷鏈百強企業在2017年的總收入為259.83億元,占比全國冷鏈物流的27.52%。同時冷鏈百強企業的倉庫總面積為3,185萬立方米,占比全國26.7%。相比之下,美國冷鏈物流前五強企業的冷庫容量占總容量的63.4%,行業集中度較高。
冷鏈歷史對比美國日本,中國冷鏈物流的加工、運輸、倉儲配送起步晚?;A設施較為薄弱。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始于20世紀60年代,發展主要經歷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萌芽期,正處于國民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交通運輸不完備的時期。為了調節淡旺季,保障肉、禽和水產品類等生鮮食品在市場上得到有效供應,中國在主要城市興建大型庫倉儲,并由水運冷藏船及鐵路冷藏車運輸及配送。20世紀80年代,冷鏈物流進入了第二階段,萌芽期逐漸過渡到發展期。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及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產品需求由最初的肉、禽和水產品為主衍生到各種冷凍冷藏食品。中國一線城市開始出現連鎖大型超市,采用大量先進的冷藏陳列柜,并逐漸完善零售終端冷藏鏈的配備。同時,交通設備的完善使得海陸空的冷鏈運輸得以發展,冷藏車及冷庫逐漸被大量使用,加快了冷鏈物流行業各環節的設備技術開發及建設進程。進入21世紀后,冷鏈物流進入到第三階段,多種因素促進冷鏈行業快速發展。消費者對生鮮食品品質意識逐漸增強,市場經濟日趨活躍,中國自貿區試點不斷擴大,進口生鮮品類增加,農產品及藥品市場需求激活、生鮮電商崛起都進一步地刺激冷鏈物流的發展。同時,冷鏈物流行業服務水平模式得到提升,從最初的運輸、倉儲、超市配送衍生到供應鏈型、電商生鮮配送及互聯網+冷鏈物流的平臺等7種商業模式,大最企業進入冷鏈物流行業,其中包含傳統物流企業轉型、生產商自營冷鏈部門、專業冷鏈服務商。交通運輸紐帶呈現多元化,汽車生產商加大冷藏車研發,中國短途及郊區運輸以陸運為主,鐵運、航運及海運需求也在增加,這都推動了冷鏈物流行業更進一步發展,提升冷鏈物流服務品質,減少運輸損耗。2009年至今為快速發展階段,冷鏈物流投資及資源整合并購增加。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及普及,資本家開始關注生鮮電商市場,據頭豹數據顯示,2009年-2014年這6年間,生鮮電商市場共完成20.2億元融資;
2015年,前三個季度生鮮電商市場完成融資總金額43億元。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40.5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913.9億元,年復合增速達118%。同時,自2016以來,冷鏈物流行業并購呈現增長態勢,2016年并購事件金額規模達到52億元到2017年金額超過80億元,同比增加54%。中國中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和規模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冷鏈 潛力巨大 歐、美、日等冷鏈起源較早,19世紀上半葉隨著冷凍機的發明,冷鏈開始逐步形成,歐美地區的食品冷鏈體系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步建立,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冷鏈行業發展歷史已有150余年,已十分成熟,而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在上世紀60年代才將將起步,其發展歷史不過50余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在交通運輸網絡,冷鏈相關設施數量、冷鏈流通率和冷藏運輸率、行業集中度和競爭力等各方面都落后歐美日地區,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目前總體還處于發展階段,行業發展迅速,潛力巨大。雖然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在目前在各方面落后于國外,總體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中國是世界生鮮品大國,早在2014年中國肉禽、水產品、蔬菜、水果等產量就已經躍居世界第第一,2016年中國蔬菜、水果產量分別高達7.85億噸與2.84億噸,市場需求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總收入從2013年的1260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8.7%;同時中國冷庫容量3,610萬噸,較2016增長了18.9%,冷庫體積已突破1億m3排名世界第三,與世界第二的美國十分接近;2017年中國冷藏車產量3.4萬量,較2016年增長了29.6%。另外,隨著新零售,電子商務的興盛,市場對生鮮品的需求會更旺盛,以及政府在08年后加強了政策支持,一方面出臺促進物流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另一方面出臺促進農副產品流通的相關政策,有效刺激冷鏈物流行業快速發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冷藏車增長
冷鏈 商業模式 冷鏈物流行業沒有單一的商業模式,每家企業都在摸索獨特的冷鏈物流商業模式。目前存在的商業模式有9種,分別是運輸類、倉儲類、城市配送類、綜合類、農產品交易類、供應鏈類、電商類、互聯網+冷鏈物流類和第四方類。運輸類主要以貨物低溫運輸業務為為主,負責長短途和跨城運輸配送。倉儲類以低溫倉儲為主,提供低溫儲存、保管、中轉等服務。城市配送指結合城市低溫倉儲和配送類服務為一體的服務。綜合類指從事低溫倉儲、運輸及城市配送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交易類以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體從事低溫倉儲業務。供應鏈類指從采購開始疏通至整個供應鏈終端所提供的低溫運輸、加工、倉儲、配送服務,然后通過分銷方式將產品送至消費者手中。電商類主要是為生鮮電商類提供急速配送的生鮮服務商。互聯網+冷鏈物流類物流依靠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融合物流金融等服務,打造互聯網+冷鏈物流的交易平臺。.
冷鏈 產業鏈 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產業鏈上游指冷鏈設備制造商,包括冷庫冷藏設備制造商,例如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節流閥等核心設備和運輸車輛制造商,例如冷藏車運輸工具。中游指冷鏈食品加工、配送、銷售三個環節。食品加工包括制冷和加工兩方面;配送中心有三種配送方式,分別是冷藏車制冷低溫配送、干冰為主的低溫配送和蓄冷材料的低溫配送。銷售商是指生產商、批發商和銷售商共同完成的銷售環節。下游是需要冷鏈服務的消費者人群。上游設備制造商以小型企業居多,市場競爭大較為分散。冷鏈物流的成本相對較高,主要由運輸、倉儲、庫存和管理成本幾方面組成,大多數冷鏈物流企業處于行業中游階段,是產業鏈的主體,行業中游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儲藏和配送一塊,因為與冷鏈加工和配送相關的企業對技術要求高,進入門檻高、分部相對較集中。下游消費者廣泛,包括餐飲、零售、生鮮電商、醫藥公司等目標客戶。主要以生鮮農產品類需求為主。目前全國冷庫儲藏的商品品類果蔬、肉制品和水產品合計占比達71%,速凍食品、乳制品合計占比有16%,其他類型的占比有13%。冷冷鏈行業驅動和成長因素居民消費能力持續增漲
我國是世界界第一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消費能力在不斷提高,生鮮產品消費巨大,市場需求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較2016年增長8.3%,中國居民消費能力在不斷增長;
同時在生鮮農產品的需求方面,中國的肉類、禽蛋、水產品、蔬菜、水果的產量早已處于世界第一位,2017年中國生鮮農產品總產量超過13億噸,較2016年增長了2000多萬噸,中國市場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在持續增加;在乳制品的需求方面,2017年中國乳制品消費達3,259.3噸,近5年來的年復合增長率3.3%,中國市場對乳制品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帶動生鮮市場、乳制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促使冷鏈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驅動行業穩步發展。農超對接”、“新零售”等新模式迅速發展
冷鏈物流行業為生鮮等產品提供配送倉儲等服務,生鮮等產品的銷售模式的改變也會給冷鏈物流行業帶來改變。2008年,商務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推進“農超對接”模式,指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為了保證產品的新鮮度、減少產品流通時間,減少產品損耗,冷鏈物流在“農超對接”配送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隨著“農超對接”模式不斷普及,將持續促進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另外,自2016年馬云提出“新零售”后,“新零售”熱度不斷提升,“新零售”的發展離不開背后供應鏈的支持,各大巨頭紛紛在冷鏈物流行業布局,京東本身擁有自己的配送網絡,依托已有的配送網絡,將其升級為冷鏈配送網絡,目前京東自營生鮮配送覆蓋300多個城市,是中國最大的生鮮冷鏈宅配平臺;阿里的菜鳥網絡在2015年率先推出專業生鮮倉儲配送中心,目前菜鳥網絡擁有5個生鮮配送中心,可覆蓋中國80%的地區;蘇寧2018年在全國多地建立冷鏈倉,截止到2018年7月,蘇寧物流全國冷鏈倉已達17座,覆蓋全國173城;順豐依托快遞業務,積極發展冷鏈業務,2017年冷運業務同比增長59.7%,增長迅猛。京東冷鏈櫻桃 順豐冷鏈螃蟹冷制約因素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升級,同時互聯網電商不斷滲透,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迅速,但是起步較晚,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目前中國冷鏈流通率依舊較低,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90%以上的流通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而中國目前冷庫、冷藏車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將對冷鏈物流行業快速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包括冷庫建設、冷藏車制造、保溫盒、超市的冷藏陳列柜等,其中冷庫和冷藏車是最核心的設備,在冷鏈中的投資占比也最高,此外,還有運輸環節的公路修建、軌道交通建設以及航線開通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部分。按照功能或制冷方式的不同,冷藏車分類如圖:中國冷藏車數量相比于發達國家較少,且中國人口基數大,國土面積廣闊,根據2014年的數據,在中國約每1.7萬人才配有1輛公路冷藏車,而美國和日本評價每干人配有一輛;2014年中國公路冷藏車保有量為7.6萬輛,同年德國、日本和美國分別為11萬輛、15萬輛和25萬輛,差距顯著。冷庫方面,2016年中國冷庫存儲總量達1.07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僅次于印度和美國,但是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人均冷庫占有量仍處于較低水平,僅為0.143立方米/人,與位于第一的荷蘭的0.96立方米/人相差甚遠,且中國的冷庫大部分較為老舊,影響全冷鏈運輸條件,亟待改進。此外,冷庫和冷藏車的造價相對來說更高,因此短時間內在數量上較難有大的提升;高速公路、軌道交通建設以及航空路線規劃所需周期一般較長;商超等零售終端網點的冷鏈設備目前亦不完善,總體來看中國冷鏈物流基礎建設較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對行業快速發展造成阻礙。
冷企業分布參差不齊企業分布不平衡,行業區域發展不全面
中國冷鏈物流企業布局不均的現象凸顯,制約產業發展緩慢的一大原因。從可比較口徑中,選取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名單,冷鏈物流企業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華北,較少布局在中國東北、西南、西北部;其中上海與廣東省重點物流企業超過15家,吉林、山西、江西、安徽、浙江、陜西6省不超過2家。同時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都未覆蓋到海南、新疆、廣西、青海、甘肅、湖南、貴州、西藏8個省級單位。此外,百強企業大多都只覆蓋到地級市,較少覆蓋到縣級以下的鄉鎮。因此,冷鏈物流企業行業區域分布不平衡,限制農產品、乳制品、生鮮電商、醫藥尤其疫苗運輸一大重要原因。從百強名單中,僅有21家冷鏈服務商是從事低溫倉儲、干線運輸及城市配送等綜合型業務,資源分布集中度較低、運輸有限,導致生鮮食品及藥品流通未能及時倉儲,運輸、配送,從而影響到食品質量,腐損率大大提升。冷技術壁壘溫度濕度衛生防疫要求嚴格
生鮮產品容易腐壞,因此從生產到運輸的整個配送過程中對儲藏環境和運輸環境有嚴格的要求。不同的生鮮產品有不同的最佳儲存溫度,溫度上的細微改變都會影響到生鮮產品的質量、口感和保質期。例如草莓的最佳儲藏溫度是0℃~3℃,可存放7~10天,允許的最高溫度是4.4℃,但持續時間不能超過48小時,否則就會開始腐壞。除此之外,濕度也是影響生鮮產品儲存和運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相對濕度過高時,低溫的食品表面就會有水分凝結,若凝結的水分過多,即時在適宜存儲溫度下也容易發霉。當相對濕度過低時,食品中的水分就會迅速蒸發導致產品出現萎縮的情況。若濕度在短時間內改變較大,生鮮產品還容易出現腐爛的情況。另一方面,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到了較為專業嚴謹的技術和學科。冷資金壁壘冷鏈物流的資金壁壘主要體現在其運輸成本和運營成本遠高于常規物流運輸行業。從運輸成本來看,冷鏈運輸環節中所需要的冷藏設備、冷藏車輛和冷庫的投入成本通常是常溫倉庫和車輛的數倍。一方面在冷鏈物流運輸過程中,每個環節所需的專業設備種類較多,且價格昂貴,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從冷庫租賃價格來看,一線城市如上海和偏遠地區如廣西、新疆等地的租賃價格較高,另外天氣較炎熱的地區如海南的冷庫租賃價格也相對較高,居高不下的冷庫租賃平均價格也形成了阻擋企業進入冷鏈物流市場的一大阻力。從運營成本來看,如上所述,由于不同生鮮產品需要適配不同的外部環境,就要求冷庫需要設置不同的溫度區,冷藏車要有不同的溫度帶,而且要時刻檢測倉內及車內溫度、濕度等環境的變化,并適時調節,這就要求了冷鏈物流企業需要配備相應的信息系統和投入較大的管理成本維護運營。因此,高昂的運輸成本和運營成本共同構建了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的資金壁壘。冷運營壁壘一方面,冷鏈物流物品豐富多樣,且都容易腐爛變質,不同物品需要配備不同的存儲和運輸環境,且冷鏈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都要在指定的環境下進行,一旦中間有步驟出錯,就會導致后面的環節也出現問題,從而影響整個物流鏈的運轉。這就要企業需要保證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很好地協調、高效運轉,對冷鏈物流企業的運營能力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冷鏈物流服務的運營模式已趨于成熟且種類多樣,每種不同的運營模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及難點,且不同的運營模式在行業內已經出現了許多代表企業,它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客戶群體。因此,若冷鏈物流行業新進入者想要想從運營模式切入賽道與當前的代表企業競爭,那么運營壁壘是其進入行業不可避免的一道門檻。運營模式
特點代表企業
運輸型
低溫干線、區域干線
雙匯物流、榮慶物流、眾榮物流
倉儲型
低溫倉儲、保管
普洛斯、太古、萬維
城市配送型
倉配一體
快行線、唯捷城配、深圳曙光
電商型
生鮮到家
愛鮮蜂、京東到家
互聯網+
數據搭建資源交易
冷鏈馬甲、碼上配
供應鏈
采購至需求端
順豐冷鏈、九曳、黃馬甲
交易型
批發市場為主
深圳北極星,雨潤、白沙洲
綜合性
倉、配、運綜合化
招商美冷、北京中冷
冷 競爭格局概述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出集中度不高、區域化分布的特點。從2017年,冷鏈物流百強的營業收入來看,冷鏈百強企業在2017年的總收入為259.83億元,占比全國冷鏈物流的27.52%。同時冷鏈百強企業的倉庫總面積為3,185萬立方米,占比全國26.7%。相比之下,美國冷鏈物流前五強企業的冷庫容量占總容量的63.4%,行業集中度較高。中國的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呈現出區域分布的特點,多分布在華東地區,華東地區的收入占比也最高。在百強企業中,綜合性企業為21家,占比63%。目前中國還沒有出現一家面向全國的綜合性冷鏈倉儲企業,隨著冷鏈運輸的需求日益明顯,區域性企業冷鏈物流將有望在未來升級為全國性冷鏈物流企業,甚至是全球性冷鏈物流企業。此外,電商行業(如京東、蘇寧)、物流行業(順豐控股)紛紛加碼布局冷鏈物流,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的集中度。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2023年中國醫藥冷鏈物流行業市場前景:第三方物流入局,冷鏈物流服務專業化程度在進一步提高[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