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燒錢”仍是現狀,冷鏈物流的最好時代尚未到來
第1854期
現在的冷鏈物流,已不僅僅是一種服務,而且成為了消費體驗的一部分。
全文共計 1886 字
閱讀時長約 4 分鐘
來源 | 頭等倉TOODC
作者 | Vian
原文標題《頭等倉攜3大冷鏈領袖:冷鏈燒錢仍是現狀,最好的時代尚未到來》
近日,在第六屆亞洲生鮮配送展同期舉行的「2019現代物流領袖峰會-智慧物流玩轉生鮮冷鏈」論壇上,頭等倉總裁郁亦盛、本來生活網全國運營總經理卞寧、九曳供應鏈前端副總裁閑來、鮮易供應鏈商貿渠道總監呂八一圍繞「冷鏈物流」話題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并就如何挖掘冷鏈物流新市場、 如何應對冷鏈新市場、 如何做好生鮮新零售的智慧物流等問題,碰撞出諸多獨到的見解:
「前人」撒幣「后人」賺錢,生鮮冷鏈最好的時代仍未到來;
冷鏈已經不是一種服務,而是消費體驗的一部分;
小B端后期即將發力,兩個標準化推動增長;
冷鏈很長,倉很重要,需要大家一起「玩」。
本文歸納整理了上述4位嘉賓的發言,分別從冷鏈行業的機遇、冷鏈發展的阻力、如何提升盈利空間這3方面,學習4家企業如何「玩轉冷鏈」。
1
當下中國的冷鏈機遇
1)市場方面:總體增長,細分發力
冷鏈市場總體量上,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1.8億噸左右,同比增長22.1%。未來三到五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4700億元,年復合增速將超過20%。(來源:網絡數據-中物聯冷鏈委預測)
冷鏈物流細分市場方面,「C端城市配送等冷鏈業務將繼續保持增長的勢頭,而生鮮新零售小B端的需求后勁很足,小批量、多頻次、多類型會是顯著特點。」閑來表示。
2)政策方面:標準明朗,引導加大
政府出臺生鮮食材標準化,驅動供應鏈運營管理,通過逐漸引導各個環節,從而影響整個行業鏈條。截至2018年,我國已頒布的現行冷鏈物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約有217項,其中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標準161個、設施設備標準47個、基礎標準9個。
3)技術方面:場景疊加,技術促進
呂八一認為,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兩大場景疊加運用,冷鏈行業市場會越來越廣闊。另外,制冷/預冷、保溫保鮮等技術在不斷進步,為冷鏈物流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2
冷鏈物流現存的3大問題
當下冷鏈行業的機遇在于市場增長、政策支持、技術提升,但是精細化運營不足、標準化管理不夠、冷庫設施供不應求這三大問題也仍然棘手。
1)精細化不足:營銷盲目撒幣、傳統思維運作失靈
「目前的商業模式仍停留在『燒錢、撒幣』的階段。冷鏈上提升效率的投入和營銷費用占比相差一到兩個數量級,相對來說,對于冷鏈精細化運作的水平是在降低的?!?/span>卞寧表示,提升冷鏈質量才是真正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的。
除此之外,呂八一還指出,冷鏈物流形態多樣,供應鏈型是目前冷鏈物流發展的最高層次,但是傳統的物流企業還是停留在物流的思維方式中。生鮮食品整個行業溫度是最基礎的,單純的、單一的服務很難提供從端到端的有效鏈接。
2)標準化不夠:管理徒增成本、服務仍有欠缺
政府出臺各項標準,引導整個行業正向發展,但是企業管理與服務的細節問題,也還需要企業自己捋順。目前,大部分冷鏈企業信息系統建設仍不完善,尤其在后端采購方面,少有可視可控的標準化建設,徒增很多運營成本。
冷鏈服務標準化也仍有欠缺,比如冷鏈即時交付仍有諸多干擾因素,冷鏈企業針對客戶需求用專業化設備、管理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仍需提升。正如呂八一所說,「現在的冷鏈物流已經不是一種服務,而是消費體驗的一部分。」
3)冷庫匱乏:供應不足、設備老化、供需不匹配
冷庫在冷鏈環節里的比重很小,但卻非常重要。目前,中國的冷庫供應是非常短缺的,從人均擁有量來說,中國冷庫人均0.1立方米,相較于日本0.3-0.35米、美國0.4立方米還遠遠落后。
「在頭等倉2.3億平米的倉儲資源中,冷庫僅占比2%。相較于整個中國干倉總面積13-14億平方米,冷庫僅占1.5%不到,未來冷庫的發展非常有前景。」郁亦盛說道。
除開供應短缺,郁亦盛還提到目前中國冷庫供需不匹配的問題——冷庫的空置率相對較高,而想租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冷庫;冷鏈發展較快,傳統冷庫難以滿足高靈活性的要求。由于冷庫設備的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及通用性差,專業的物流地產開發商不太敢投入開發冷庫,制約了供應的增長。
這個問題在全球也普遍存在,不單是中國,需要有更專業的公司通過整合租戶、設備商、業主、上下游企業,甚至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3
如何提升冷鏈行業的盈利空間?
1)垂直:垂直深耕,做到最優
對于冷鏈物流來說,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是提升利潤空間的有效途徑。
供應鏈的本質,就是對每一個環節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做到有效控制。中國物流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相對透明,提升價格空間過于艱難,只能通過不斷深耕、精細化管理與運營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才能拉大盈利空間。
對于冷鏈倉儲設施來說,只有成本降低,才能獲取更多利潤。當下市場大、供應少的最主要原因還是投資成本高、運作周期長。
如果整個倉儲行業輕重分開,投資人只管投資,運營商專門負責招商,設備提供商生產設備,各自分工合作,使冷庫擁有量達到一個正常水平,租金水平下降成本自然也能降低,進而獲得更多利潤。
2)疊加:不同技術、業態相互疊加
不同技術疊加:互聯網+物聯網、制冷/預冷+保溫保鮮等技術在不斷進步,通過技術提升效率。
不同業態疊加:無論是電商型、平臺型還是供應鏈型的冷鏈物流形態,在保持自身主營業務的同時,可以對新的模式進行嘗試摸索,探索創新之路。
綜上,中國的冷鏈物流正處于大市場、好政策、高技術的「好風借力」階段,但是也存在精細化不足、標準化不夠、冷庫匱乏等阻力。中國冷鏈物流最好的時代尚未到來,希望物流企業能過通過垂直深耕和多種業態、技術不斷疊加,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本文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峰會詳情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超四成企業成立5-10年中美俄衛星定位精度斷崖!美1米,俄9.5米,中國北斗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