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制備方法
吡啶制備方法
[db:作者] / 2023-01-09 00:00吡啶
[結構式]
[物化性質]吡啶又稱氮(雜)苯,是無色或微黃色液體,相對密度0.978,有特殊的氣味。溶點一42.0℃,沸點115.5℃,閃點20℃(閉式),黏度0.97mPa.s(20℃);爆炸極限1.8%~12.5%(體積);著火點482℃。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石油醚和動植物油,是許多有機化合物的優良溶劑,并能溶解許多無機鹽類,對酸和氧化劑穩定,呈堿性,與無機酸作用生成鹽,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制備方法]
(1)醛或酮與氨為原料的合成法
最普通的吡啶類的工業合成法是用價廉易得的各種醛或酮和氨反應,得到各種各樣的吡啶。通常用氧化鋁-氧化硅系的催化劑,為提高收率,延長催化劑的壽命及便于再生,而配入各種金屬。反應條件是:混合氣空速為500~1000/h,反應溫度400~500℃。反應式如下:
(2)從煤焦化副產物中回收吡啶,
煤煉焦時有副產物吡啶堿類生成,國內外大型焦化廠一般都有吡啶回收及提純裝置。煙煤中平均含氮1.1%~1.6%。焦化過程中生成的焦爐氣中含有此類氮化合物的降解產物吡啶堿。經初步冷卻后,高沸點的吡啶堿溶于焦油和氨水中,而沸點較低的吡啶堿則幾乎完全留在煤氣中,其含量約0.4~0.6g/cm3.煤氣進入飽和器與稀硫酸鼓泡接觸,煤氣中的氨及吡啶堿被稀硫酸吸收而成鹽,回收率90%~95%。隨著吸收過程的進行,母液內吡啶硫酸鹽含量逐漸增多,在母液沉降槽中沉降除去硫酸銨結晶,然后進入中和器,在此用蒸氨塔來的10%~12%氨氣中和。氨氣鼓泡穿越母液層時與母液中和而分解出吡啶,自中和器蒸出,進入冷凝冷卻器,冷卻至30~40℃,冷凝液進入油水分離器,上層粗吡啶流入計量槽,下面的水層返回中和器。如此得到的粗吡啶堿含吡啶60%~63%,水分不大于15%,其余為焦油狀物。精制時先用純苯共沸蒸餾,脫除其中水分,然后精餾。
(3)以a-甲基吡啶為原料制備吡啶
戰佩英等向安裝有溫度計、回流冷凝管、機械攪拌裝置的250mL的圓底四口燒瓶中加入適量的水(作為溶劑)、a-甲基吡啶及高錳酸鉀,加熱攪拌。當溫度達到80~90℃,紫紅色褪去。待反應完全,冷卻、抽濾,用濃鹽酸調pH值至3~4,然后加熱蒸餾,收集115~116℃餾程范圍的餾分,為淡黃色液體。反應原理如下:
①反應溫度對吡啶收率的影響取a-甲基吡啶23g,水100mL,KMnO4 15g,在不同的溫度下反應4h。根據實驗結果可知,溫度升高,產率上升,但溫度達120℃后,收率又開始下降,原因是吡啶環在高于此溫度后被破壞掉,不能生成吡啶,致使吡啶的收率下降。最佳反應溫度為120℃。
②反應時間對吡啶收率的影響同樣取a-甲基吡啶23g,水100mL,KMnO4 15g,在120℃溫度下反應2~6h,得: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吡啶收率明顯增大,但反應4h后,吡啶收率不再增加,則最佳反應時間為4h。
③氧化劑KMnO4用量對吡啶收率的影響取a-甲基吡啶23g,水100mL,改變KMnO4用量,在120℃溫度下反應4h,結果表明:隨著氧化劑用量的增加,吡啶的收率也隨之增加,但超過15g后,產率趨于平穩,不再增加,故選原料a-甲基吡啶與氧化劑KMnO4的最佳用量(質量)之比為1:0.65。
(4)分離法
StetsinkoE.Y.采用分離法制得吡啶。在生產硫酸鹽和焦油冷浸劑的母液中含有吡啶,通過分離可以制得吡啶及其同系物:采用程序降溫和濃縮法,對母液進行中和,并分離得到吡啶。
[技術指標] GB/T689-1998化學試劑吡啶
[應用]吡啶類在作緩蝕劑時,可直接加到酸洗液中,利用其吸附作用達到緩蝕效果。吡啶加入到介質中時,其分子的極性基因定向吸附排列在金屬的表面,從表面上排除了氫離子的腐蝕性介質,對金屬的腐蝕起到緩蝕作用。在鹽酸中緩蝕效率可達97%,腐蝕速度在0.6~0.7g/(m2·h),在同類緩蝕劑中是比較低的,而且吡啶易溶于酸,使用很方便。但是由于吡啶類有奇特的臭味,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在酸性溶液中,吡啶是以質子化形式對鋁合金起緩蝕作用的,陰離子的加入可能增強其緩蝕效果。顏肖慈等通過試驗和量子化學計算,研究了碘離子與吡啶對純鋁緩蝕作用的影響。試驗表明,在磷酸介質中,吡啶和碘離子對純鋁的緩蝕作用存在著協同效應,既可以抑制陽極溶解反應,又可以抑制陰極析氫反應。量子化學計算表明,凈協同作用可能是產生協同緩蝕效應的一個重要原因。
上一篇:N,N-二鄰甲苯基硫脲
下一篇:烷基吡啶制備方法及應用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烷基吡啶制備方法及應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