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理化性質與用途
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理化性質與用途
[db:作者] / 2022-12-09 00:006.1.1.1理化性質
(1)大環內酯類
MALs的結構特征是含有一個被高度取代的十四元或十六元內酯環配糖基,內酯環通過苷鍵與1個或2個糖鏈(甲氨基糖或中性糖)連接。連接的配糖基一般在自然界中較少見,主要有紅霉糖(L-cladinose)、脫氧氨基己糖(D-desosamine)、霉菌糖(L-mycinose)、碳霉糖(L-mycarose)、氨基碳霉糖(D-mycaminose)等種類。另外在大環結構中還含有烷基、羥基、氧烷基、酮基或醛基,多數還含有共軛二烯或不飽和酮。根據構成內酯環骨架原子數目或紫外吸收特征可對MALs進行分類(見表6-1)。多數MALs在200~300nm之間存在吸收峰,含有共軛碳-碳雙鍵或不飽和酮的藥物在此范圍內呈現強的紫外吸收,借此可建立UV檢測法。但紅霉素和竹桃霉素僅在210nm處呈弱吸收。MALs的醇羥基可被?;甚?,酮基或醛基能與羰基試劑反應。MALs結構中含有苷羥基、醛基、氨基等還原性基團,可與斐林試劑、茴香醛-硫酸試劑發生顯色反應,亦可用于建立電化學檢測方法。
MALs為無色弱堿性化合物(賽地卡霉素呈中性),分子量較高(500~900),多呈負的旋光性。由其整體結構決定,MALs易溶于有--定極性的有機溶劑,如甲醇、乙腈、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在水和弱極性溶劑中微溶。由于氨基糖結構中叔胺基可以被離子化,因此在酸性水溶液中也有相當的溶解度。
MALs在干燥狀態下相當穩定,但其水溶液穩定性差。在酸性條件(pH<4)下,苷鍵易發生水解,氨基糖苷結構較中性糖苷穩定的多,正常水解堿性糖苷的條件往往導致大環結構分解;堿性條件(pH>9)能使內酯環開裂;在pH6.8的水溶液中相對較穩定,此時水溶性下降,抗菌活性最高。MALs的鹽或酯較游離形式穩定。
表6-1 MALs的理化性質
(2) 林可胺類
林可霉素的鹽酸鹽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微臭或有特殊臭味,味苦,易溶于水或甲醇,略溶于乙醇。20%水溶液的pH為3.0~5.5,pK。為7.6。性質較穩定。
克林霉素的鹽酸鹽為白色或類白色晶粉,易溶于水。
6.1.1.2 用途
(1)大環內酯類
MALs屬中譜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菌和支原體具有突出的抗菌活性,對螺旋體、立克次氏體和霉形體亦有效。其中,ERM對革蘭氏陽性菌作用最強;TYL對支原體作用強,主要用于防治雞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鼻竇炎、豬痢疾、萎縮性鼻炎和犢牛支原體肺炎,對豬的支原體肺炎預防效果好,無明顯治療作用:KIT抗菌譜較廣,對某些革蘭氏陰性菌如雞嗜血桿菌、大腸桿菌以及螺旋體、立克次氏體也有作用,可預防和治療雞慢性呼吸道病、豬喘氣病、細菌性肺炎以及由密螺旋體、大腸彎曲桿菌、梭菌等引起的下痢及腸炎;TILM抗菌活性優于KIT,尤其是對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溶血性巴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及畜禽支原體作用最強,對奶牛乳房炎的各類致病菌也表現出比TYL更強的體外抗菌活性。
MALs的抗菌作用機制在于干擾菌體蛋白質的合成。MALs與敏感菌的核糖體50s亞基結合,抑制轉肽酶的催化作用,阻礙肽鏈的生成和延長。一般濃度下主要具有抑菌作用,高濃度時則呈現殺菌作用。
與其他抗菌藥物相比,MALs對由一般細菌引起的呼吸系統感染很有效,它對青霉素耐藥的革蘭氏陽性菌有抗菌活性,對青霉素耐藥的金葡菌有較強抗菌活性,對彎曲桿菌、幽門螺桿菌、鳥結核分枝桿菌亦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如肺炎、細菌性腸炎、產后感染、乳房炎等,肌注劑量--般為2~50mg/kg。除抗菌作用以外,MALs的其他作用,如破壞與抑制細菌生物膜形成、免疫、抗炎等,已開始應用于臨床治療。
(2)林可胺類
林可胺類藥物抗菌譜與大環內酯類相似,對革蘭氏陽性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芽孢桿菌、支原體(豬、雞)也有抑制作用,但對革蘭氏陰性菌無效。其中,林可霉素與大觀霉素合用,對雞支原體病或大腸桿菌病的效力超過單一藥物。其鹽酸鹽、棕櫚酸酯鹽酸鹽用于內服,磷酸酯用于注射。
上一篇: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的概述
下一篇:大環內酯類和林可胺類藥物代謝和毒理學食品安全檢測服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