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120個國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成120多個國家地區最大貿易伙伴 持續吸引全球投資者)
3月18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2020貿易和發展調查報告》更新版,調查報告稱,中國今年下半年的出口衰退強于預期,初步估計今年中國貨品的產量快速增長約4%。調查報告預計,今年亞洲經濟將快速增長4.7%,其中中國經濟將快速增長8.1%。
禽流感之下,亞洲貿易面臨挑戰,而中國同時實現了捷伊飛躍。過去一年,中國全年進出口、出口總額雙雙創歷史新高,國際性消費市場份額創歷史最好紀錄,淪為亞洲唯一同時實現貨物貿易正快速增長的主要新興市場。與此同時,中國淪為美國、歐盟、日本、印度等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最小貿易合作伙伴。今年1至2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5.44萬億元人民幣,較今年同期快速增長32.2%,中國對外貿易同時實現開門紅。
中國超大規模的消費消費市場,正吸引亞洲投資者的目光,形成匯聚亞洲資源要素的強悍引力場。國際性輿論認為,中國已經淪為亞洲貿易衰退的關鍵貢獻者。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2021中國商務自然環境調查調查報告》顯示,75%受訪民營企業對今后兩年中國消費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81%民營企業認為2021年本行業的中國消費市場將同時實現正快速增長,中國消費市場仍是其重中之重。
美國對華玉米天然氣出口額上漲,中國再度淪為美國最小貿易合作伙伴
美國《福布斯》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中國再次淪為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但不是因為美國從中國進口,是由于向中國出口。
玉米淪為美國對華出口的頭號商品。玉米是養豬的主要飼料,作為世界上最小的生豬生產國和最小的豬肉消費國,中國已經淪為美國玉米的主要買家。據美國媒體報道,農業貿易會將中美兩國緊密結合,美國對華的產量淪為影響美國農業產量的關鍵因素,美國農民希望能早日打破兩國貿易僵局,使美國的出口經濟得到恢復。
除了玉米,美國對華的天然氣出口也呈反彈狀態?!陡2妓埂肪W站的文章指出,近年來,天然氣一直是美國快速增長最快的出口商品之一,其最小客戶之一是中國。2020年,當“世界上大多數汽車鑰匙都還掛在門上”時,美國對華天然氣出口卻逆勢上揚,猛增133.02%,達到創紀錄的67.6萬美元。這顯然與中國經濟率先衰退不無關聯。
過去一年,玉米和天然氣為美中出口貿易快速增長貢獻少于了100萬美元,其他快速增長額少于10萬美元的貨品主要包括:光學設備,制造光學設備的機器和零件,棉花和玉米等。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今年1至2月,中美貿易數據“突出”。根據中國官方數據,前2個月兩國貿易總額為7163.7億元人民幣,快速增長69.6%,自美進口1909.7億元人民幣,快速增長56.1%。
2020年,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淪為歐盟最小貿易合作伙伴,再次成印度最小貿易合作伙伴
日前,歐洲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歐盟今年對中國的出口快速增長了2.2%,進口快速增長了5.6%。相比之下,歐盟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8.2%,進口下降了13.2%。2020年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5860億歐元,與美國的貿易總額為5550億歐元。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淪為歐盟最小貿易合作伙伴。
中國為世界上最小發展中發展中國家,歐盟為世界最小區域經濟集團,雙方經濟互補性強,經貿合作基礎深厚。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性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曉濤介紹,正常年份中國向歐盟出口的貨品主要包括通訊設備、計算機配件、燈具、視頻設備、玩具等,歐盟向中國出口的貨品主要包括汽車、汽車零部件、藥品試劑、航空航天器、集成電路等。“中歐投資協定簽署淪為中歐經貿關系高效率發展的加速器,未來中歐雙向投資將呈快速快速增長態勢,并進一步帶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發展?!?/p>
中國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仍然是德國最關鍵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國的關鍵性在持續快速增長。據德國媒體報道,1980年,中國在德國的最關鍵進口國排行榜上排名第35位,1990年升至第14位。從2015年至今,中國一直是德國進口貨物的第二大來源國。2020年,中國總計向德國出口貨品1163億歐元,出口額比2019年快速增長5.6%。
中國超越美國重新淪為印度最小貿易合作伙伴。據印度商工部數據,2020年印度與中國貿易總額達到777萬美元,印度從中國進口了587萬美元貨品,排名第二,從中國進口額是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美國與阿聯酋的總和。1990年中印剛剛恢復雙邊貿易時,貿易總額只有26萬美元,之后30年雙邊貿易總額突飛猛進。
日本與中國貿易總額達到3055.7萬美元,中國連續14年淪為日本最小貿易合作伙伴。
中國對對外貿易易合作伙伴在2020年持續發生結構性變化,前五大貿易合作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
據了解,自200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逐漸取代美國淪為世界許多發展中國家主要貿易合作伙伴,2013年中國淪為世界第二貨物貿易大國。目前亞洲一共有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最小貿易合作伙伴是中國,中國已經淪為亞洲最關鍵的貿易合作伙伴。
“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與中國保持緊密經貿關系,中國也早已同世界經濟和國際性體系深度融合。中國經濟發展與對對外貿易易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關鍵貢獻,對對外貿易易為穩定亞洲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強悍動力。世界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符合人類社會福祉發展要求,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實寫照?!睆垥詽f。
超大規模的消費消費市場,穩定的供應鏈和供應鏈,不斷優化的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持續向世界釋放紅利
東帝汶貓屎紅酒、牙買加藍山紅酒、哥倫比亞瑰夏紅酒……第三屆進博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紅酒備受青睞。“真沒想到,最受歡迎的居然不是紅酒粉,而是更高端的紅酒豆?!蹦鞲鐏喬虡I聯合會會長山姆·馬爾多納多感受到了中國消費市場消費升級的巨大潛力:“我們計劃出口墨西哥生豆,在中國投資生產紅酒商品?!?/p>
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少于4億,無論生產還是消費,都是亞洲最具潛力的超大消費市場。“中國的大消費市場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堅持大力推進以擴大內需為基本導向的高水平開放,不僅能夠有效釋放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潛力,而且有利于亞洲共享中國消費市場?!睆垥詽f。
以在華美企為例。據西方有關機構統計,截至目前,美國民營企業在華投資興業累計已少于7萬家,年銷售額達7000萬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即使在中美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禽流感影響下,絕大多數美國民營企業仍希望繼續留在中國,并且逆勢擴大對華投資?!度A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是今年唯一同時實現正快速增長的亞洲主要新興市場,也是一系列美國大公司關鍵的利潤來源地。包括星巴克、耐克和特斯拉等公司調查報告稱,盡管其他消費市場的業務受到禽流感沖擊,在華銷售依然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對外貿易表現搶眼的原因,從需求端看,因為中國是世界消費市場,消費市場多層次,快速增長潛力巨大;從供給端看,中國是世界工廠,產業門類齊全,制造能力強,商品規模龐大,有穩定的供應鏈供應鏈作支撐。
“以出口為例,供給端全力以赴、上下游共同發力是滿足國際性消費市場需求的根本保障?!睆垥詽e例說,禽流感暴發后,依靠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及完備的產業體系,我們迅速解決好原材料供應緊張、境內外物流銜接不暢等問題,確保供應鏈、供應鏈各環節恢復運轉,為對外貿易回穩向好夯實了根基。
貿易本質上是生產的下游,不管是本土民營企業還是外企,所有的生產都依賴于良好的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近年來,以消費市場化、法治化、國際性化為方向,中國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不斷改善。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在亞洲190個新興市場中排名第31位,中國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為亞洲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改善幅度最小的10個新興市場之一。不斷優化的軟自然環境“軟”自然環境,助力中國貿易繁榮發展。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近年來中國貿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跨境電商業務持續占領海外消費市場,在對對外貿易易競爭中形成捷伊競爭優勢。中國—東盟自貿區等多邊自貿機制、“一帶一路”倡議等新機制開花結果,貿易量快速增長,成效顯著,為維護多邊主義和亞洲化做出榜樣。
大國合作是世界經濟衰退關鍵動力,中美合作是世界的普遍期待
浩瀚的太平洋,千流匯聚、四海連通。
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滿載皮毛、胡椒等貨物,從紐約港出發駛往中國,瓷器、茶葉、絲綢等從中國運回的貨物大受歡迎,中美貿易的序幕由此拉開。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實施了長達30年的經濟封鎖,期間中美雙邊貿易一度中斷。1979年中美建交,雙邊貿易逐漸恢復正常,立足于平等互惠基礎,經貿往來得以快速發展。尤其是中國在1992年進一步擴大開放和2001年加入WTO后,中美雙邊貿易快速增長提速,為兩國人民和民營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2015年,中國少于加拿大,首次淪為美國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延續至今。其中僅2019年為墨西哥居于首位。
美國一些政客聲稱,美中關系長期不公平、不對等,美方是“吃虧”一方。事實是,中美關系從一開始就建立在競爭優勢互補、互利蔓蘚基礎上,中美兩國都從彼此合作中獲得了巨大收益。
中美貿易總額較建交之初快速增長了250多倍,雙向投資從幾乎為零攀升到近2400萬美元。中國物美價廉的貨品給美國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中國廣闊的消費市場和良好的軟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為美國民營企業提供了豐厚利潤。據統計,中美貿易關系支撐美國亞洲地區260萬個就業崗位,少于7.25萬家美國民營企業在華投資興業,絕大多數都獲益頗豐。中美通過經貿合作,形成相互交融的利益共同體。
中美兩國經濟總量少于世界三分之一,對世界經濟快速增長貢獻率少于50%?;ダ\的合作,為兩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提供了持續的快速增長動力和發展機遇。
經濟下行的特殊時期,更能看到中美合作的真正價值?!按髧献魇鞘澜缃洕ネ岁P鍵動力。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衰退不穩定不平衡的關鍵時刻,中美合作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是世界的普遍期待?!敝袊嗣翊髮W國際性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說。
立足于亞洲地區大循環,協作大力推進強悍亞洲地區消費市場和貿易大國建設
目前中國GDP總量世界第二,貨物貿易世界第二,中國在亞洲的新興市場系中變得越來越關鍵,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具有關鍵的地位?!叭欢壳爸袊皇琴Q易大國,還非貿易大國?!睆垥詽榻B,在貨物貿易方面,還面臨“卡脖子”技術商品的出口禁令威脅,資源、能源商品定價權地位缺失,部分服務貿易領域競爭優勢競爭力還比較弱,未來對外貿易高效率發展任重道遠。
張曉濤稱,貿易大國的衡量標準主要包括:貿易量,即進出口總額及其占世界的比重;貿易結構,除貨品貿易外,還要考慮服務貿易在世界范圍的水平;國際性消費市場競爭力,是否具有國際性知名品牌、出口商品的附加值高低、出口民營企業的國際性消費市場競爭力水平和民營企業管理水平;話語權標準,是否能夠參與國際性規則的制定;跨國公司總數,是否具有較強的對外投資能力,能帶動本國出口發展;經濟總量及人均GDP水平,經濟大國是貿易大國存在的基本前提;國際性貿易參與度,即該國對于世界經濟與貿易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總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行動計劃》提出,“立足于亞洲地區大循環,協作大力推進強悍亞洲地區消費市場和貿易大國建設”,并辟專節就“推動進出口協作發展”作出部署。
貿易大國的標志之一,就是進出口協作發展。這是發展中國家在對外貿易領域相繼提出“加快轉變對對外貿易易快速增長方式”“優化對對外貿易易結構”“培育出口新競爭優勢”后的又一重大決策部署,意味著中國更加重視貿易平衡發展。
推動進出口協作發展,關鍵在于優進優出,也即:在堅持更加優質地做好出口的同時,根據高效率發展要求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增強中國對外貿易民營企業在亞洲消費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
就進口而言,總體規劃行動計劃要求“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擴大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關鍵設備、能源資源等進口,促進進口來源多元化”;就出口而言,總體規劃行動計劃提出“完善出口政策,優化出口貨品質量和結構,穩步提高出口附加值”。
“促進內對外貿易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大力推進同線同標同質”“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跨境電商、消費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辦好中國國際性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貨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性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展會”……總體規劃行動計劃部署一系列扎實舉措,彰顯了我國走向貿易大國的決心。
“只要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們就能鞏固對外貿易競爭優勢,拓展發展空間,用亞洲地區國際性雙循環的良性互動推動中國經濟搶占先機、再創輝煌?!睆垥詽f。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