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物流發展情況調查報告總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綠色物流分會 “數字化賦能 開創綠色供應鏈未來”系列專訪 ——采訪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物流總監陳宇)
2020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承諾為中國的發展之路舉旗定向,越是形勢復雜嚴峻,越要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不斷推進社會經濟綠色發展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發展綠色物流,是物流企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由大變強,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抓手。2020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關于印發《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經貿〔2020〕1315號),提出到2025年,物流業在促進實體經濟降本增效、供應鏈協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用顯著增強,特別是在綠色物流方面,要推動產品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循環化;鼓勵企業針對家用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等廢舊物資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務平臺和回收網絡,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以及逆向物流、再制造發展。
為積極踐行國家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了解生產制造、物流服務等企業和相關研究院所在物流相關業務綠色發展方面的規劃、現狀及趨勢,2020年初以來,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開展“數字化賦能·開創綠色供應鏈未來”系列專訪活動。此次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邀請到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物流總監陳宇先生,分會趙潔玉博士將與陳宇總監共同探討聯合利華在疫情防控、綠色物流和數字化發展的先進舉措和發展規劃。
趙潔玉博士:聯合利華從1986年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是世界500強企業。2020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蔓延,這次疫情嚴重沖擊了全球經濟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疫情期間更加凸顯出物流保障的重要性,中國是聯合利華在全球率先復工復產的市場之一。請您介紹一下,聯合利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做了哪些工作?在企業管理和業務模式方面有哪些創新?
陳宇總監:今年疫情對全球各行業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聯合利華最困難的時候是2020年2月至3月中國疫情爆發初期,當時正值春節期間,聯合利華各地倉庫的復產復工是非常困難的。在此,第一,要感謝政府,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在各地做了大量工作,指導聯合利華整體復工復產,同時也積極從各地調配資源幫助企業實現快速復工復產。第二,從企業本身角度來講,聯合利華在這次疫情前期的反應速度是非??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聯合利華整體上秉持“以人為先”的企業理念,當時疫情發生后,從全球到中國都是把員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依托于聯合利華在全球的采購網絡優勢,較早從國外采購大量防疫物資,如消殺產品、口罩、消毒液等,這些物資一部分保障聯合利華員工,同時也供應給上下游合作企業,使其員工在運作過程中得到較好的自我保護;(2)在疫情初期聯合利華向各地政府企業捐贈物資,如上海赴武漢的第一支醫療隊所使用的口罩、消殺產品等物資均是聯合利華第一時間組織調配的,緊接著還從國外采購并供應給政府。所以,從企業內部來講,聯合利華做了大量防疫物資采購工作來保障聯合利華企業員工、生態圈上下游企業員工以及政府急需供給保障的人員等。對外而言,聯合利華加班加點,生產相關除菌洗護產品,保障前線需求以及市場供應。我們的消毒品牌植澈,就是在疫情初期,提前了1個月上市緩解市場緊急需求的品牌。第三,聯合利華在整個復產復工過程中也有很多創新模式和工作來幫助企業順利克服困難進而保障生產,舉例來說,(1)從企業內部來講,聯合利華為更多打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人員流動,創建了人力銀行。人力銀行是指聯合利華可以在內部跨部門共享人力資源。聯合利華在中國有很多工廠和倉庫的工作員工,在疫情期間這些部門工作非常繁忙,同時也有很多銷售人員負責銷售市場的維護與拜訪,由于疫情管控,銷售和市場部門員工不能如常拜訪客戶,所以聯合利華在企業內部積極打通各個部門環節,建立人力銀行這樣的概念,在內部實現人力資源協同工作,將銷售人員補充工廠和倉庫急需的崗位,這就是聯合利華在企業內部進行復工復產的創新模式;(2)疫情初期,聯合利華針對倉庫運營制定了全流程、無接觸的貨物交接模式,在之前正常情況下關于貨物交接是有一定的標準、流程來指導倉庫的日常工作,但是在疫情期間非常重要的是如何在保障員工健康的前提下能夠更好的推動復工復產。這其中大家非常關心的是在做好自我防護之外,如何減少接觸,為此,聯合利華建立創新機制,包含司機、倉庫和客戶等從端到端開始整個鏈條上都做到全程無接觸。例如,之前聯合利華要求司機進入園區之后按照正常標準流程,下車與倉庫員工進行貨物交接與清點。疫情之后聯合利華要求司機始終待在駕駛艙內,運輸合作企業在聯合利華倉庫都有常駐駐點,這些常駐人員與倉庫員工每日都要做好消殺防護和測溫評估等,他們將代表司機進行貨物交接與清點,該模式避免了企業員工與不明健康情況的流動人員的過多接觸和交叉感染。此外客戶端也是一樣,運輸合作企業在客戶端也有常駐駐點,司機到客戶端依舊待在駕駛艙中,由常駐人員幫助客戶進行交接。因此,聯合利華另一個很大創新是在整體上推動了無接觸式的流程模式。第四,聯合利華在倉庫自動化方面的工作極大的幫助了聯合利華的復工復產。疫情之前聯合利華已經在大力推動倉庫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并在前期推行和研究了一些自動化設備,如AGV車輛。這些自動化設備可以幫助減少人員之間的接觸和人員的使用,因此可以幫助倉庫更好的復產復工??傊?,疫情期間聯合利華在人力銀行、無接觸流程、自動化倉庫這三個主要方面的創新推廣有力幫助了企業復工復產。
趙潔玉博士:聯合利華在疫情期間不論是對企業員工還是社會民眾都體出其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其實早在2010年聯合利華就提出“可持續行動計劃(USLP)”,并設立了行動計劃三大目標,該目標與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新理念目標是一致的。想請陳總談談聯合利華在綠色物流方面的整體布局,以及在管理制度、綠色倉庫、物流運輸、包裝、運營模式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陳宇總監:從戰略布局上來講,聯合利華在全球有“可持續行動計劃(USLP)”項目,這個計劃從宏觀角度來講分為三個方面:(1)減半環境印跡;(2)幫助超過十億人改善健康和提升幸福;(3)幫助千百萬人改善生計。在這樣的大框架下,聯合利華在物流細分領域上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主要是整個端到端與物流相關的包裝材料、倉庫、運輸等綠色物流行動計劃。這里我來做簡單介紹,第一,從包裝上來講,聯合利華近兩年來關注的核心目標是塑料問題,針對塑料問題聯合利華制定了兩大承諾,(1)到2025年,將產品包裝中新塑料的使用減少50%,其中三分之一(超過10萬噸)是塑料的絕對減少量。(2)到2025年,幫助收集和處理的塑料包裝量將超過售出產品的塑料包裝數量。第二,在綠色倉庫方面,聯合利華已經在4-5年前有幾個比較大的綠色倉庫相關的項目落地。目前,聯合利華在中國最大的倉庫72000平方米的屋頂均已經鋪設太陽能板,同時倉庫也使用了大量的節能設備,每年約減少130噸的碳排放。正因為這些創新的設施,該倉庫建筑于2017年獲得了聯合利華全球第一個LEED白金認證,這里面包含很多綠色環保相關的設計和理念。此外,聯合利華在倉庫中大力推行無紙化和減塑工作。對于無紙化來講,更多的是通過數字化平臺來減少紙張的使用,同時也在各倉庫大量使用了纏繞帶替換纏繞膜,減少塑料使用量。第三,綠色運輸,相對來說運輸在整個碳排放過程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總結下來包含以下四方面工作:(1)大量采用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來替代柴油卡車,現在已經落地的有液態天然氣和電動車,這樣幫助聯合利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碳排放;(2)使用可替代的運輸方式,從運輸模式上來講公路運輸的碳排放強度比較高,聯合利華更多的會使用鐵路和船運來減少公路運輸所占的比重,進而實現碳減排;(3)從源頭開始抓起,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整體倉庫網絡進行更合理的規劃,更合理的產地和倉庫布局對終端消費者和供應商來講可以從端到端降低車輛的行駛距離。同時,聯合利華也在和國內外知名的咨詢公司一起聯合研究如何將聯合利華當前的倉庫網絡進一步優化;(4)與下游客戶端共同推動回程車項目,當前很多碳排放來源于車輛空駛,聯合利華不僅在企業內生態圈中做好運輸模式切換、替代能源使用、倉庫網絡優化,而且積極與外部生態圈中的合作伙伴一起研究,如何將外部貨物流綜合納入其中進而實現減少卡車空駛里程,從而減少碳排放。以上就是聯合利華在綠色運輸方面的主要工作。
聯合利華作為世界500強的公司,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評估體系,即關鍵績效考核指標,聯合利華會在全球各個國家采用統一的考核指標進行橫向評估和比較。這個評估指標體系基本包含三個指標,(1)每銷售1噸產品每1公里所產生的碳排放,聯合利華會根據各個國家每一年總體產品銷量情況,以及為銷售這些產品所使用的各種運輸工具行駛里程,核算相應碳排放,該碳排放數值在全球各個國家的聯合利華分部會進行橫向比較。該考核指標的核算過程為:首先設置每一種運輸工具標準碳排放數值,結合每次運輸過程當中車輛實際裝載量、所使用的運輸工具(船、火車、卡車等)、車輛車型、發運車輛數量,得出總體碳排放數值,將碳排放總值與全年銷售量相比,得出每銷售1噸產品每1公里所產生的碳排放考核指標。雖然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不同,如國家大小、客戶距離遠近,但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利華在每個國家每一年都會有每公里每噸銷售產品碳排放數值的下降,內部來講每年可下降10%左右。同時聯合利華也會將該數值在全球各個國家進行對比,也會邀請做得比較好的國家分享該過程當中的創新工作。(2)評估和計算對塑料和紙張的使用量的KPI指標。(3)通過調查問卷對司機、物流的從業人員的福利和健康水平評估的KPI指標,以此了解如何幫助提高整個行業、整個生態圈中的從業人員的健康和福利水平,更好的推動和實施綠色、環保物流計劃。
趙潔玉博士:請陳總介紹聯合利華在管理制度中是如何分級落實這些KPI指標呢?
陳宇總監:上述KPI指標會與很多指標之間有關聯,聯合利華綠色物流指標是各個營運指標最后結果的綜合,因此我們會細化到各個營運指標,通過管理這些營運指標最終達成綠色物流指標。舉兩個例子:(1)減少運輸碳排放時要關注每臺車的裝載率,那么企業會有細分指標考核車輛裝載率,系統里面會設置一些最低值,若每次發運達不到最低值,那么該車的運輸任務就會被叫停,企業就需要為該車補充更多的貨,以實現最大化的車輛裝載率,進而減少碳排放;(2)在經營指標中聯合利華會規定每年水運和鐵路運輸必須達到的占比,并對該比重進行管理和控制,進而實現碳減排。企業針對鐵路和水運比重都有年度和月度指標,因此所有運輸安排人員會清楚企業每一年的水運和鐵路貨物運輸量要求,細分到每個月、每條線路都必須達到相應的水運和鐵路貨物運輸量,可能不同線路根據實際情況會有運輸量的調整,但整體必須達到相應的貨物運輸量。通過對每一天的運作管理以及細分化經營指標的管理,聯合利華實現了綠色物流指標的達成。
趙潔玉博士:陳總提出聯合利華每年對鐵路運輸量是有明確要求,這與我國大力發展鐵路貨運的路線非常一致,聯合利華在推動該項工作中是否遇到了銜接上的困難?需要哪些標準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陳宇總監:聯合利華在水運、鐵路貨運實際操作過程中,主要會面臨兩個困難點:(1)時效性方面,由于水運、鐵路中間會涉及到很多中轉和交接,因此水運、鐵路的整體運輸時效性要慢于公路,就是說同樣的線路公路所使用的在途運輸時間要少于鐵路和水運。以鐵路多式聯運模式為例,企業需要先到倉庫進行提箱,進入鐵路貨場中還需要進行吊車作業,根據鐵路發車安排吊運到鐵路車皮上,鐵路到站后卡車還需提箱下箱,這個過程中會有交接,因此鐵路整體在途時間長于公路貨運。目前來講,大部分還是要靠企業自身克服這樣的困難,因為在某個地方有產品需求時若因時效性較差不能得到及時供應,企業就需要多備庫存來消減由于在途時間過長導致的需求滿足的時效性。當前國家在水運、鐵路方面是大力推動的,同時鐵路客運這方面技術是非常發達和快速的,如果國家能從政策方面給企業支持,縮短水運、鐵路貨運在途時間,這個對于推動物流行業綠色發展,減少碳排放是非常重要的。(2)對貨物全程追蹤問題,相對于公路貨運來講,公路現在很多卡車基本都裝有GPS,該內容已納入國家定位管理體系中,所以企業是比較容易能夠實時了解貨物具體位置,這樣普通消費者可以隨時了解貨物發出時每個時間點、貨物狀態、所處位置和預計到達時間。但是該實時定位在水運和鐵路方面還是比較欠缺的,船運可能是因為海上環境所以信號不穩定,而鐵路在整個營運過程中站到站之間還會經過很多編組。當前,從客運上來講,我們國家已經經歷了非??焖俚臒o線網絡信號的升級,我國高鐵大部分已經覆蓋wifi信號,可以實現地理位置信息的傳輸。我相信這些技術能夠在貨運上盡早實現應用,對于推動整個鐵路貨運發展是非常有利的。當前企業也是積極想辦法來解決該鐵路貨運全程追蹤問題,比如聯合利華在鐵路貨運車廂上自購放置GPS設備進而追蹤貨物位置信息。這方面政府如果有相關標準、政策制定等來提高水運、鐵路貨物運輸全程定位,對企業降本增效方面是非常有利的。
趙潔玉博士:近些年,聯合利華一直在推進數字化生態系統,打造4S(Swift & Agile-迅速敏捷,Smart-智能,Sustainable-可持續,Resilient & Eco-Systematic-供應鏈生態系統)供應鏈。2020年9月14日,聯合利華合肥工業園成功榮登新一輪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榜單。我們知道數字化是推動智能化的基礎,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生產和管理效率,降低單位業務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量,進而實現綠色發展。請陳總介紹一下聯合利華在綠色物流方面做了哪些數字化工作?
陳宇總監:聯合利華在數字化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1)從2019年開始聯合利華就在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倉庫,明年也會加大數字化倉庫的投資,希望通過數字化倉庫推動綠色物流發展。數字化倉庫涵蓋了最基本的無接觸式的無感入園,同時對線下很多紙張的信息傳遞轉移到線上形成數字化傳遞,因此減少整體紙張使用量和人員接觸頻次,此外還有智能安防、月臺管理等,這些以往需要動用大量人力來進行操作,未來希望通過打造數字化倉庫來幫助推動綠色發展。(2)數字化轉型,即通過大數據分析進一步優化倉網布局。聯合利華當前也在和很多國內外知名公司積極合作,聯合利華(中國)每1-2年就會進行端到端的網絡優化評估,從產生端、倉庫端到消費者端都會評估倉庫布局的合理性以及路徑是否最短,所以聯合利華會通過數字化工具平臺來幫助分析涉及的海量數據,進而決策和優化倉網布局。(3)聯合利華積極結合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方面,打造全智能化的倉庫幫助降低碳排放。以上三方面就是聯合利華當前在積極努力推動與數字化相關的抓手。
趙潔玉博士:陳總剛介紹聯合利華在考核指標中包含各種運輸方式的噸公里碳排放指標,那么意味著對車輛的在途信息等需要數字化。請陳總介紹聯合利華在數字化平臺推動過程中,對上下游企業是否也實現數字化管理?
陳宇總監:針對打通上下游企業,聯合利華主要做的數字化管理是希望通過打通上下游企業庫存數據來實現全渠道的庫存共享,以及倉庫網絡布局共享。現在中國大力推行全渠道營銷,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渠道分銷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結合目前電商的大力發展,相信在后疫情時代電商的業務發展會更為迅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單獨靠單個企業的庫存去履約訂單、去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不夠的,畢竟企業的布點情況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希望利用數字化的工具和平臺能夠打通上下游企業的庫存數據,讓整體庫存離消費者更近,使企業能夠更快響應消費者的訴求。當前,聯合利華正與經銷商、零售商一起討論和研究如何能夠共享庫存。在傳統模式上,當居民訂購聯合利華產品時,企業需要由倉庫通過逐層分銷渠道、電商平臺、快遞方式等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路徑非常長,如果能夠實現庫存共享,企業可以就近使用居民小區旁邊的便利店庫存,居民可以在便利店自提或者由便利店員工送到消費者手中,這樣路徑被極大縮短,減少了碳排放。共享庫存后,便利店會常規性的從上游進行2-3箱小規模的補貨,聯合利華可以根據便利店常規性的補貨進行布局安排,該方式遠遠好于企業為了一兩件產品通過很長的路徑送到消費者手中。為實現該目標,需要上下游企業通過數字化平臺和工具,實現庫存的全渠道共享,進而推動綠色物流。
趙潔玉博士:陳總說的下沉庫存和全渠道庫存共享對于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很多產品能夠實現下單1小時達,說明企業產品的倉庫在向消費者前置。最后想請陳總談談聯合利華與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的業務合作建議?
陳宇總監:當前企業確實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單個企業自己內部處理減輕影響。從企業和協會合作方面,(1)希望協會能夠組織活動為企業之間綠色發展提供更多的經驗交流和分享機會,讓不同行業的企業可以分享并借鑒綠色物流的創新方式,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綠色發展。聯合利華非常愿意參與到企業調研、經驗分享的過程中,也非常希望能夠與跨行業或同行業的同仁們一起研究和探討如何進一步做好綠色物流的工作;(2)站在企業角度,聯合利華近些年綠色供應鏈的主要工作是大力推動減少塑料使用和加大塑料回收行動。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可以牽頭在政府、上下游企業搭建一些橋梁,在生態圈中尋找是否有共享資源,進而促進企業具體工作目標的實現。同時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可以牽頭組織企業調研收集企業在實際推動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痛點,通過標準和政策制定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3)在整個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最大的障礙是普通消費者對于綠色物流的認知程度還不夠。由于物流行業的綠色發展基礎還是消費者綠色物流認知的提高,因此中物聯綠色物流分會可以通過標準的制定和宣貫來幫助廣大市民提高綠色物流認知,進而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