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的餐企
▲這是靈獸第1237篇原創文章
很多餐飲企業在困境中煎熬,這也是行業的真實寫照。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堂食持續冷清
2022年對于北京的餐飲業來說也是最具挑戰的一年。
從今年的4月22日,一直到現在,北京疫情持續常態化防控中。這也使得餐飲生意持續冷清。
前段時間,一家位于東直門的商務餐廳經營者對《靈獸》表示,“現在商務包間,相對于以前需要提前兩天預訂,現在兩天能有一兩波客人就算不錯的了?!?/span>
疫情以來,餐飲可謂受沖擊最大的業態之一。
疫情第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快速成長被打斷,市場規模下滑15.4%;去年,業內判斷企業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是“是否回到了疫情前水平”;歷經今年上半年,業內企業回到疫情前水平,似乎變得更難了。
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0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099億元,同比下降8.1%; 2022年1-10月,全國餐飲收入35348億元,同比下降5.0%。
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同比下降7.7%。其中,疫情反彈比較嚴重的三四月份,餐飲收入依次為2935.3億元、2608.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6.4%和22.7%。
與這些數據相映襯的是,餐飲企業大量減少。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店注銷數量約37.3萬家。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國內疫情不斷反復,多點散發趨勢明顯,多地相繼宣布暫停堂食,對餐飲業沖擊巨大;
另一方面,租金、人工、運輸、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不斷上漲,而在消費端也出現消費疲弱現象,所有因素疊加使得處于緩慢恢復中的餐飲業再次陷入煎熬。
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餐飲企業均實現營收同比下滑,其中,小南國同比下降62.42%,降幅最大。
《靈獸》梳理的15家上市餐飲企業中,均有雙位數以上暴跌,同樣也是上海小南國下跌幅度最大,同比暴跌1130.19%。另外,十余家企業實現虧損,海倫司虧損最大,達3.04億元。
很多餐飲企業在困境中煎熬,這也是行業的真實寫照。
2
負重前行的餐飲巨頭
從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收167.64億元,同比下降16.57%;凈虧損2.6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人均客單價由去年同期的107.3元上漲至109.1元,從翻臺率上來看,據國信證券曾測算,3次/天的翻臺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但在上半年,海底撈的整體翻臺率跌至2.9次/天,與“啄木鳥計劃”的翻臺率4.0次/天,仍有不小的差距。
對于營收同比下滑,海底撈歸因于疫情影響,致使若干餐廳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及客流減少,以及因“啄木鳥計劃”餐廳數目比同期減少。
據了解,2022年3月至5月,海底撈平均每天有超過200家門店暫停堂食,這對于海底撈餐廳營收影響頗大。
客流減少是海底撈面臨的最大的隱憂,這也是同類企業面臨的難題。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收21.56億元,同比下降29.22%;凈虧損為2.78億元,虧損同比繼續擴大。
三季度,呷哺呷哺的子品牌“湊湊”,翻臺率已降到呷哺呷哺翻座率同一水平,為1.9次/天,且不及在2020年上半年的表現。雖然翻臺率快速下降,但管理層依舊認為,倘疫情可于2022年下半年緩和,湊湊業務經營將合理強勁回暖,并看好其海外擴張的前景。
諸多因素影響之下,海底撈關店止損。繼2021年關閉276家門店之后,海底撈于2022年上半年再關閉26家,僅新開18家門店。
海底撈在財報中表示,針對2021年“啄木鳥計劃”下關停的部分門店,擇機啟動“硬骨頭”門店計劃,循序漸進地選擇符合重新開業條件的“硬骨頭”門店。
而呷哺呷哺的關店也在繼續。
繼2021年關店229家之后,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再關37家門店,而僅新開了6家呷哺呷哺餐廳和15家湊湊餐廳。
在今年3月的時候,呷哺呷哺曾公開表示計劃在2022年開設156家門店。但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僅完成開店計劃的五分之一,開店壓力全部轉移到了下半年。
《靈獸》梳理了一組數據,自從2021年到今年上半年,火鍋新開店數約26.9萬家,關店數約26.5萬家。
關店速度與開店速度基本相持平的背后,說明火鍋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優勝劣汰加速。
在疫情大環境下,火鍋品類嚴重依賴堂食、供應鏈過長、菜品沒有明顯壁壘等短板進一步顯現,導致業內火鍋企業的生存因此雪上加霜。
今年以來,除了海底撈和呷哺呷哺雙雙陷入虧損困境之外,以賢合莊為代表的一批帶著明星光環的品牌,更是頻頻暴雷,加盟商維權、經營異常等負面報道接連不斷。
餐飲企業經營壓力加劇。
3
成本的不斷上漲
面對下降,除了疫情的沖擊之外,使得餐飲企業業績持續承壓的重要因素——租金、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的不斷上漲。
2021年,餐飲企業隨著營業規模的增大,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各項成本急劇增加,其中原材料、人工、研發投入、社會保險、稅收等成本的同比增長率均超過20%。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特別是一二線城市,門店租金無疑是一塊巨石,這也使得業內77.5%的餐飲商戶在門店租金上存在經營壓力。
以海底撈為例,也深受門店租金成本困擾。
從今年上半年財報來看,海底撈物業租金及相關支出為2.06億元,同比增長3.7%,所占收入百分比為1.2%,同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
2021年,海底撈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3.39億元,同比增長43.6%,所占收入百分比為0.8%。門店租金開支占比不斷增高。
與此同時,人工成本也在不斷增長。海底撈2021年的員工成本為148.75億元,同比增長53.7%,所占收入百分比為36.2%,相比2020年增長了2.4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基礎崗位招工難、高端人才短缺已成為餐飲行業痛點,也進一步推高了人工成本。
對于業內餐飲企業來說,也只能通過提升待遇來招納人才,人力成本節節攀升,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除了門店租金和人工成本,業內原材料成本上漲,也是成為餐飲企業逾越不了的大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CPI同比上漲1.7%,鮮果、鮮菜和雞蛋價格分別上漲12.0%、8.0%和7.0%,薯類和禽肉價格分別上漲6.6%和0.6%;受國際糧價持續走高影響,國內糧食價格上漲2.4%。
今年上半年,國內能源價格上漲14.0%。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26.7%、29.2%和23.9%。能源價格持續高位,推高了運輸成本。進而也加大餐飲企業的相關開支。
從2021年年底開始,調味品價格也不斷上漲,以海天味業為主的多個調味料廠商,集體發出了漲價通知,漲幅在3%-10%不等。
此外,廣州鹽業、雪天鹽業、蘇鹽井神等鹽業公司,梅花生物、蓮花健康等味精龍頭,火鍋食材龍頭安井、海欣,三全、天味等企業也紛紛宣布漲價。
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餐飲企業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危機。
4
區域餐飲企業同樣面臨巨大窘境
一家安徽的餐飲企業經營者對《靈獸》表示,今年同期承辦的宴會活動,比疫情前減少80%以上。有些餐飲單位入不敷出、虧本經營,形勢不太樂觀,這也導致一些企業在員工待遇方面有所下降下,裁員減薪、關門倒閉的情況時有發生。
一位北京區域的經營者面對人員成本、房租、原材料成本“三座大山”,以及6月份暫停堂食后沒有現金流的危機,其不得不與大型超市合作,施行“共享員工”制度來拓展員工的收入來源。
除此之外,為尋求新的出路,企業經營人將目光投轉向短視頻、直播業務。
據“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2022年4月份北京暫停堂食之后,中小商家的線上迎來一波增長高潮。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疫情發生以來,由于防控措施持續收緊,大型聚餐、會議、婚宴等堂食活動受到嚴格限制,加上人員流動受限制,跨地區人員流動量急劇減少,直接導致了餐飲行業經營狀況低迷。
另一方面,餐飲行業是成本高投入的行業,尤其是大中型餐飲企業,經營場所租賃費、水電煤氣費用、高管人員薪酬、從業人員工資、保險福利費用、營業繳稅、各類維修維護費用等等,都是一大筆開銷費用。
在當前較為不景氣的餐飲經營狀況下,企業經營負擔較重,疫情加之高成本支出,成了餐飲企業實現盈利的最大阻礙。
也許,只有寄望疫情全面緩解或有序放開,餐飲企業才可能迎來新生,但前提是,你要活到那一天。(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