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沙河大飯店到沙河粉村,做沙河粉的他們都老了
作為一個超愛吃河粉的廣東人來說
可以一日三餐吃河粉
但是令我沒想到的是
沙河粉作為一種平民美食
沒想到居然在逐漸的消失
廣州就剩下沙河粉村這家最后的沙河粉
上過舌尖1,全廣州最最最正宗的沙河粉
位于白云山腳下,經常去爬山的人一定知道這家店。爬完山一定會來他們家吃一份炒牛河才心滿意足。
傳承了150年歷史的沙河粉制作技藝
在廣州人的眼里最正宗的沙河粉莫過于曾經的沙河大飯店了,但是可惜已經倒閉了。那種好滋味默默的保留在心中
傳承了沙河大飯店沙河粉制作技藝的餐廳就是沙河粉村餐廳。在這里,沙河粉“活”得出了“18變”。
為了迎合80后、90后的需求,這里一直不斷推出新菜式,最后卻發現:“最受歡迎的還是炒牛河”。
份量超足的炒牛河, 這份牛河上來真的是驚呆了我,真的很大份,首先看色澤就忍不住食指大動。
這里的牛河是這里的豆芽有點少,不過無傷大雅,粉真的是干爽,即使被我們拍到已經冷了,味道也是很好。
沙河粉里夾帶大size的牛肉,肉滑入味。味道和沙河粉搭配得很棒!
炒牛河可以作為簡餐食用,人多聚餐的時候,可以點份牛河大家一起Share。不過小編我是可以吃一份牛河的豬豬女孩.
廣州最獨一無二的招牌鮮蝦仁炒五色河粉,我第一次見到,跟干炒牛河不一樣,五色河粉更加清新用油更少,入口清爽不膩。很夏天的感覺。
河粉分為四種,白色粉里分別加入了黑芝麻和蝦籽,橙色粉加了胡蘿卜汁,綠色的粉加了菠菜汁。吃起來很健康很佛系,還蠻特別。
蝦仁吃出來很新鮮,肉質很緊致Q彈。
廣式牛腩湯沙河粉,聽店員說這是很多吃貨會點的。
河粉很滑,很粗,不是那種幼幼的,吸收了牛腩的美味精華,是相當的入味。湯也是很清甜,沒有太多的味精味。
牛腩個頭超級大,看起來就很有食欲,入口軟稔,筋膜夠滑。
白云豬手,是廣州傳統名菜。“白云”指所用泉水為當地白云山所產之水。吃完河粉來一份酸爽的的白云豬手超解膩~
傳為廟中小僧嘴饞,無意中做出的菜肴,此后他不但自己開了葷,還引得其他和尚也破了戒齋。這個傳說雖是鄉野之間的無稽之談,卻也為此菜增加了不少趣味。
豬手酸中帶甜,肥而不膩,皮爽脆,骨肉易離,皮爽肉滑,令人食而不厭。
如今的沙河卻不再做沙河粉
查資料的時候了解到沙河粉起源于天河區沙河一帶,現在已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遺憾的是,現在沙河已不再產沙河粉。
以制作傳統沙河粉聞名的沙河大飯店也于十多年前倒閉,如今正宗沙河粉第三代傳承人以及制作團隊均不是沙河人。
但是其百年沙河粉的制作方法被沙河粉村繼承下來了。
做沙河粉的他們都老了
作為沙河粉村的元老級人物,金姨來到白云山腳下約10平方米的沙河粉制作間里度過了十幾年的時光。
△圖片來源:網絡
經她巧手制作的沙河粉令無數食客著迷。憑著精湛的制作工藝,她也在《舌尖上的中國》中亮相。
制作一份正宗的沙河粉需要歷經8道嚴格工序:選米、浸米、磨漿、鋪平、蒸粉、輕揭、涼凍、切粉,每一步都缺一不可,不能馬虎粗心。
已到退休年齡的金姨她說:“現在他們做沙河粉團隊年齡都在40-50歲之間,只能是做多一年算一年咯?!?/p>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傳承后繼無人
啊姨坦言,現代技術有利于生產更加優質的沙河粉,以磨漿為例,機器磨制的米漿顆粒均勻,能做出口感更加爽滑的沙河粉。
不過,社會發展也讓沙河粉制作工藝面臨危機,由于山泉水資源日漸稀少,部分商家采用普通水源制粉,令沙河粉品質大打折扣。
同時,年輕一代不愿意選擇制作沙河粉為職業,也讓這門工藝面臨后繼無人的問題。
其實不止是沙河粉,在廣州還有很多傳統的手藝在慢慢地失傳。
但愿這些傳統的手藝還有下一代可以延續,如果真的要消失,也請消失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今日話題
“那家你兒時記憶里的店,它還在嗎?”
▌店名:沙河粉村(云臺分店)
▌地址:白云區廣園中路云臺花園首層
▌人均:35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舌尖誘惑“吃在廣州”品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