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怎樣吃才營養?其實很簡單
最近關于預制菜的討論很火,什么是預制菜?口味和營養如何?這篇文章就來系統講講。
一、預制菜:預先處理簡單烹調就能吃
什么是預制菜?看4張圖就明白了。
圖:預制酸菜魚
殺魚、切片、調味酸菜都預先處理完了,你只需要把酸菜料包加水煮開,加入解凍后的魚片,煮兩三分鐘就能吃了。
圖:預制小炒肉
線椒切好了,肉切好也腌制好了, 調味包也配好了,熱鍋涼油急火快炒,三五分鐘就能吃上了。
圖:預制紅燒肉
已經完全熟了,蒸10分鐘,或者碗蓋撕一個小口,微波爐中高火7-10分鐘就能吃了。
圖:預制黃燜雞
已經完全熟了,蒸10分鐘,或者碗蓋撕一個小口,微波爐中高火7-10分鐘就能吃了。
知道啥是預制菜了吧。
預制菜就是對菜做了部分預先處理,買回家簡單烹調很快就能吃上的菜,它省了買菜、洗菜、切菜、腌制、搭配調味料的過程,能大大節約你的時間。
市面上的預制菜主要分為兩種。
1、 即配預制菜
所有食材都是生的,只是做了簡單的切分、腌制處理,搭配上了調料或調味包,買回家需要做熟才能吃,上面的預制酸菜魚、預制小炒肉就是這樣。
2、 即烹預制菜
菜基本上是做熟的,不過因為是冷藏或冷凍的冷鏈運輸,所以需要熱透才能吃,上面的紅燒肉和黃燜雞就屬于這種,很多出菜快的外賣,主要會用這種預制菜。
節約時間這點,太適合生活節奏快又不太會做飯的白領一族了,可是口味如何、營養如何呢?
二、鹽多油多還加糖,并非預制菜特有問題
我分析了5大品牌40款預制菜的鈉、糖和脂肪,結果:
1、 普遍鹽多
75%(30款)預制菜的鈉含量超過了400毫克/100克,每份的重量都在200g以上,而大多數人能輕松吃下200克,如此就會攝入2克多鹽,一天的鹽攝入可是建議要控制在5克以內。
如此來看,400毫克/100克的鈉含量著實挺高了,而高鹽膳食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胃癌的發病風險。
2、 普遍加糖
90%(36款)的調味料中都加了糖,過多糖攝入會增加齲齒風險。
3、 高脂的也不少
42.5% (17款) 的預制菜,脂肪含量超過10g/100g。
不過鹽多、加糖、高脂的重口味問題并非預制菜特有的問題。
像烤五花肉、小炒肉、紅燒肉、糖醋排骨的食材本就高脂;小酥肉、咕嚕肉雖然肉用的是瘦肉,但是裹面糊油炸導致了高脂,這些菜就算餐廳現做或家里現做,也照樣高脂。
另外炒菜放鹽多、油多,還加糖,也不是預制菜特有的問題,外面餐廳和家里現做也普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沒必要抓住這些點使勁抨擊預制菜。
三、預制菜營養流失并不多
即配預制菜,都是切分好冷藏出售的,低溫冷藏可以減緩營養流失,蔬菜抽真空又會進一步地減少了維生素C等怕氧營養素的損失。
即配預制菜的保質期一般是3-6天,只要你選離生產日期近的,盡量從生鮮平臺買30分鐘可送達的,買回家盡快烹調,營養損失就不會太多。
這跟很多朋友為了節省時間,提前一晚把菜都切好密封冷藏,第二天早上再炒,其實是差不多的。
至于即烹預制菜,你會發現,它們的食材選擇大都是肉,蔬菜也主要以土豆、胡蘿卜、豆角、藕、香菇、茄子這些怕熱營養素含量本就不多的蔬菜為主。
所以重復加熱對其中營養的損失也不大,這跟很多朋友周末把肉都做好冷凍起來,隨時吃隨時加熱是一回事。
營養雖然損失不多,但是口味太標準化了,總是跟自家做的差點意思,這是預制菜被詬病最多的一點。
關于這點我的建議是,不太忙時就自己動手做,忙的腳不著地,就勉強吃預制菜湊合一下。
四、預制菜也可以吃得營養
如果你點的外賣是即烹預制菜,菜少而且不新鮮是肯定的,那就自己再配點黃瓜、小圣女果、西紅柿這些可生食的蔬菜,或者其它頓自己做,多做點新鮮蔬菜。
至于高油高鹽的問題,就涮一涮再吃。食材本就高脂的預制菜比如五花肉、排骨也少點。
如果你買的是即配預制菜,調料包少放點,自己放油也少放點,就能把油鹽控制好,菜少也可以配黃瓜、小圣女果、西紅柿,保證一頓菜吃到1-2拳頭。
關于預制菜,你還有什么要分享的,留言呀。
#謠零零計劃#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