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美國紅魚片加工工藝研究(三)
清洗2:清水洗后,在用加抗氧化劑的冰水清洗前一定要瀝干水,防止污染及反復使用稀釋抗氧化劑的濃度。也可以在剖片后不進行水洗的工序,而采取裝盤時用手以異Vc-Na溶液輕抺紅魚的表皮,來補充去鱗工序中損失的異Vc-Na。
④鍍冰衣時再次用0.3%的抗氧化劑異Vc-Na處理。
2.3 紅魚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控制問題
由于紅魚肉質優良,魚體內水分含量較高,易于腐敗變質,因此,在紅魚加工過程中微生物控制問題也非常重要。要求檢測原料的細菌數在(1.0~5.0)×105個/g間,大腸菌群在3.6~9.1MPN/g。進口紅魚的原料中有時可能會有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2003年舟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3批進口紅魚中檢出了李斯特菌。但在整個加工過程中,不允許使用消毒劑對魚體直接處理來控制微生物。這是由于一般消毒劑如次氯酸鈉是利用其氧化性起消毒作用。產品中直接采用氧化劑類的消毒劑,不僅法規上不允許,還會直接氧化魚體色素加劇變色,降低還原性極強的異Vc-Na護色效果。況且50mg/L濃度的次氯酸鈉其消毒作用甚微,尤其在魚體是濕的并在異Vc-Na處理過的情況下??梢赃@樣說,紅魚加工過程中微生物的控制,絕大多數是靠0℃冰水來進行的。另經實驗,紅魚魚片加工在剖片、修整等工序,在衛生操作不規范的情況下,大腸菌群污染率會很高,可達250MPN/g以上。因此,要求各工序的刀、砧板、手、操作臺、分級所用的秤等每小時采用100~150mg/L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一次。
控制加工速度、加工溫度可降低李斯特菌的檢出率。一般情況下,因原料可能會含有李斯特菌而對原料進行特殊的處理是必要的。這是因為:①目前對進口產品有不得檢出李斯特菌要求的國家僅限美國和加拿大;②李斯特菌對酸相對較敏感,在pH4.4下完全被抑制,而完全抑制沙門氏菌的pH值須達到3.7以下。對有特定要求的產品可采用醋酸或檸檬酸(檸檬酸常用作抗氧化劑的增效劑,兼有護色作用)對產品抑菌。
3 產品質量指標
3.1 感官指標
色澤:表皮呈鮮艷的褚紅色,有光澤,魚肉呈米白色;組織及形態:組織緊密,肉體完整,魚體表皮無破損,魚體表面無直徑超過3cm的黑斑。
3.2 微生物指標
細菌總數少于1.0×105個/g,大腸菌群數小于3MPN/g,不得檢出沙門氏菌和霍亂菌。
4 小結
以美國紅魚為原料,主要通過剖片、挑蟲、單凍等工序加工成色澤適合國際市場的單凍美國紅魚片。在加工過程中用0.3%的抗氧化劑異Vc-Na處理可以起到理想的護色效果。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真空冷凍干燥技術之真空冷凍干燥
下一篇:冷凍美國紅魚片加工工藝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