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快建設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深度融合的郵政快遞網)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決策部署。交通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題中之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交通運輸發展的期盼和英明決策,為新時代交通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綜合交通運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體制機制上、方式方法上、工作措施上要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各種運輸方式都要融合發展,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支撐經濟的發展,支撐民生不斷改善。這要求我們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真正實現各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系統集成和一體暢聯。
一、充分把握郵政快遞網在綜合立體交通網中的定位和作用
綜合立體交通網不是多種運輸網絡簡單的并集,而是綜合樞紐結點、基礎設施、運輸線路多方銜接的頂層立體交通網。在這張互聯互通的海陸空骨架網絡上,郵政快遞網組織著郵件快件在國內和全球范圍的物理位移。綜合立體交通網與郵政快遞網的實時互動、緊密銜接,對于實現網絡供給需求雙向匹配、網絡運行效率大幅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 綜合立體交通網為郵政快遞提供依托
郵政快遞網與綜合立體交通網密不可分,鐵路、公路、航線、場站等綜合立體交通網的組成要素,都是郵件和快件寄遞流程賴以完成的基礎。因此,郵政快遞網的規劃布局和建設調整,應當充分考慮綜合立體交通網的資源分布,才能更好地運用各種運輸方式,平衡時限要求和成本訴求。這是郵政業在“服務全領域、激活全要素,打造雙高地、暢通雙循環”中發揮作用的基礎。
? 郵政快遞體系驅動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高效協同
郵政快遞網是綜合立體交通網的應用方和需求方。一方面,郵政快遞需求對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建設起到前期提供需求引領、后期提供效率驗證的作用。另一方面,公鐵水航等基礎設施的供給引發郵政快遞運輸需求的變化和調整。因此,能否滿足郵件快件在全球范圍內安全高效傳遞需求,是評判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是否合理、能力是否適應的重要標準之一。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優化完善,應當充分考慮郵政快遞網的需求,才能真正體現布局的超前性。
? 綜合立體交通網和郵政快遞網應當同步規劃
綜合立體交通網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最高層次的空間網絡,在此規劃中納入郵政快遞網布局,能夠解決郵政快遞骨干網絡建設中與交通樞紐銜接不暢、空鐵水運力潛能未充分發揮等問題,助力實現未來超大規模業務量下運輸結構調整和網絡變革。這是國家對空間規劃“多規合一”要求的具體行業實踐,更是交通強國和郵政強國宏偉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保障。
二、充分認識布局郵政快遞網絡對新時代郵政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 建設郵政快遞網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在需要
郵政快遞業貫通生產流通消費,連接千城百業,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底板、基本功能,發揮著先導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沒有方便快捷、功能強大的郵政快遞,從生產到消費的循環就難以高效暢通。經濟體系強,郵政快遞要先強。在消費端,通過普惠便捷的郵政快遞網絡交付的商品高達10萬億人民幣,到2025年將達到20萬億人民幣,2035年將達到50萬億人民幣。改進消費體驗,促進消費升級,離不開郵政快遞的先行發展。在流通環節,郵政快遞業推動流通方式向數字化、線上化轉型,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快流通速度。在生產環節,郵政快遞提供綜合化一體化的物流服務,更深更廣地嵌入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為轉變生產方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制造業競爭力提供戰略支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迫切要求全球性、一體化的郵政快遞能力,為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提供基礎保障。
? 建設郵政快遞網是實現交通強國和郵政強國的重要任務
黨的十九大立足新時代新征程,作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建設交通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部分,也是先行領域和戰略支撐?!督煌◤妵ㄔO綱要》在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綠色發展和治理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強農村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郵政快遞核心樞紐、建立通達全球的寄遞服務體系、加快快遞擴容增效和數字化轉型等多項任務。《郵政強國建設行動綱要》進一步細化落實,提出“構建綜合立體、通達全球、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務網絡體系”“優化寄遞樞紐和快遞物流園區布局,提升交通樞紐的寄遞配套能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郵政快遞核心樞紐”等戰略任務。落實交通強國和郵政強國要求,建設一個支撐有力、運行高效的郵政快遞網,以此為基礎推進郵政快遞服務水平和戰略支撐能力的提升,能夠更好發揮郵政業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作用。
? 建設郵政快遞網是實現綜合運輸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
加快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構筑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系統,真正實現交通綜合一體暢聯,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對于郵政快遞網和綜合立體交通網而言,一體暢聯意味著基礎設施的“硬”銜接和服務管理的“軟”聯通。在實體的網絡上,需要實現國內與國外、區域與區域、城市與鄉村等郵政快遞網與交通基礎設施的立體互聯。在數據和信息層面,需要實現各運輸方式、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互信互認。在制度規范上,需要實現法律法規、制度政策、標準規范等方面的有效銜接。以此為基礎全面提升網絡銜接轉換效率,有效降低生產要素的流動成本,有力促進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大循環大暢通,為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 建設郵政快遞網有助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的持續推進對交通運輸、郵政快遞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入攻堅期,構建高能級的國家供應鏈體系至關重要。隨著我國經濟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功能和地位不斷提升,網絡、人才與技術成為全球供應鏈體系建設中最關鍵的要素。為此需要建設與中國供應鏈特征配套的全球寄遞物流網絡,進一步提升郵政快遞網絡的效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戰略支撐能力和國家供應鏈發展能力。預計到2035年,通過郵政快遞網絡運遞的商品價值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4左右,總價值將達到50萬億人民幣左右,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直接影響著經濟運行效率和國家競爭力。建設郵政快遞網既是資源集約背景下高效配置網絡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斷提升戰略支撐能力的客觀需要。
? 建設郵政快遞網能夠加速引領郵政業高質量發展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明確了快遞的市場合法地位。十余年的高速市場化,鑄就了郵政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偉大成就。當前,我國郵政業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但與實現郵政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普惠、更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世界郵政強國和《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到網絡層面,雖然郵政快遞市場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樞紐體系,但受制于資源限制、城市發展要求、市場主體能力等,現有網絡效率不是最優,而是在企業能力條件和全社會資源配置下的次優結果。同時,由于市場對于優勢區域、優勢領域、優勢資源具有高敏銳性,但對于戰略性、前瞻性、保障性方面考慮不足,現有網絡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還有一些短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郵政業要在過去成就的基礎上不斷補短板、強基礎、勤革新,通過打造郵政快遞網的時代升級版,為實現新一輪行業升級提供重要基礎保障。
三、全面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對郵政快遞網的布局要求
? 加快郵政快遞網布局,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好先行
布局郵政快遞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體現郵政體系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的定位。
布局郵政快遞網,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建成郵政強國為總目標。
布局郵政快遞網,要面向2035年,展望2050年,在與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綜合交通緊密銜接的基礎上,以效率為先,以集約為本,最大可能地實現郵政快遞網絡資源的最優配置。
? 加快郵政快遞網布局,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貢獻力量
布局郵政快遞網,要著力構建覆蓋全球、結構優化、通達順暢、適配合理、銜接高效、循環穩定的全球寄遞物流骨干網,助力拓展國際貿易渠道,助力制造業有效運用全球優勢資源,增進全球經濟互聯互通。在網絡覆蓋方面,形成面向全球的服務能力,包括全球攬收、全球處理、全球通關、全球運輸、全球投遞等能力。在網絡能級方面,形成日處理容量超10億件、峰值處理容量超20億件的能力,同時具備高強度的網絡韌性,能夠實現高倍承壓系數下的穩定運轉。在網絡效率和深度方面,滿足城鄉十幾億人口、人均日使用1次以上的需求,而且盡可能節約城鄉道路資源、場地資源等。在服務功能方面,實現從寄遞服務向綜合物流服務拓展,從服務消費向同時服務生產、流通和消費延伸,具備全球端到端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在安全能力上,從被動安全向主動安全升級,具備發現、預警、處理等能力。在特殊場景下能夠滿足特大自然災害、戰爭、大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特殊情況下的寄遞物流需求,保障戰略物資的投運和生活物資投遞。
? 加快郵政快遞網布局,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支撐
布局郵政快遞網,要充分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堅持全局思維和辯證思維,在粗放布局基礎上進行整體性改進,在保持空間集聚特征基礎上進行精細化改進。充分結合全國產業發展空間均衡性日益提升的大背景,跟隨產業轉移,以重要城市群、都市圈、樞紐節點為切入點統籌布局,適度超前地進行一些基礎設施投資,助力郵政業更好地融入產業分工、更大程度創造價值。堅持目標導向與需求導向相結合,盡力填充農村區域和欠發達區域服務實際供給與實際需求之間的空缺,使人民群眾切實地感受到郵政行業基礎設施的完善及行業服務水平的提高為生活、工作、發展帶來的便利。堅持市場發力和國家統籌相結合,統籌考慮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科技發展、多元化需求、運輸方式變革等對郵政快遞影響,綜合考慮國家政治、經濟、民生、國防、應急等方面要求。
四、科學合理確定我國郵政快遞網布局思路
? 打造國內國際樞紐體系
郵政快遞樞紐體系由郵政快遞樞紐(郵政快遞樞紐城市)、郵政快遞樞紐場站(處理中心)共同組成。郵政快遞樞紐是郵政快遞與多種運輸方式的交叉與銜接之處,承擔區域內部和區域對外的郵政快遞集散和中轉功能,兼具交通樞紐和物流樞紐的功能。從樞紐規模、輻射能級和功能上看,結合城市群分布特點,分為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和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在確定郵政快遞樞紐時,采用“先選點,后連線”方式,確定關鍵節點———以地市為單位確定國內關鍵節點,以國家、重點地區為單位確定國際關鍵節點,以規模量級、輻射能級、地理區位、城市特性和運輸保障能力等確定樞紐能級和樞紐功能。
? 建設郵政快遞國內國際運輸郵路
在國家大通道建設的基礎上,根據郵政快遞及未來國際貿易流量流向,針對貨運量集中、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和地區,搭建國際郵政快遞網郵路。完善日本、韓國、東南亞、南亞、俄羅斯等周邊區域為核心的服務網絡,打通面向西歐、中東、美洲、非洲、大洋洲等遠程區域的寄遞郵路。
? 構建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郵政快遞網
依托樞紐節點和郵路所搭起的骨架網絡,推動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全球的郵政快遞運輸網絡體系。引導市場在貨源、流向、郵件快件通道及網絡建設等方面形成建設合力。依托國內發達的公路網絡,推動建成城市公共寄遞末端網絡和縣鄉村三級公共寄遞末端網絡,實現國內寄遞末端通鄉達村。聚焦重點目標國家,加強境外業務總部、經營網點、海外倉等基礎建設,推動建設通達廣泛、服務穩定的國際本地網絡。
五、扎實推進郵政快遞網絡安全智慧綠色發展
? 推進寄遞網絡數字化,實現智慧引領
推動設施網、運輸網和信息網加速融合。以信息網帶動設施網、運輸網高效升級,以設施網、運輸網推動信息網效能發揮,實現物流服務平臺化、交通物流一體化。郵政基礎設施與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物聯網、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融合發展,成為新型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郵政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在已有優勢基礎上繼續深化拓展,應用寄遞服務大數據,為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推廣應用創造有利條件。持續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推動寄遞與關聯領域協同發展。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寄遞服務深度融合。
推動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將數字化變革作為智慧物流驅動要素,推動實現智能化決策、數字化運營和無人化運作。鼓勵具備多維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網聯功能的終端設備應用,提升載運工具遠程監測、故障診斷、風險預警、優化控制等能力。推動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技術研發,開展專用測試場地建設。推動物流園區、港口、鐵路和機場貨運站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推廣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AGV)、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的規模應用。
推動全流程信息互聯、監管互認。大力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實現物流活動全過程的數字化,推進鐵路、公路、水路等貨運單證電子化和共享互認,提供全程可監測、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加快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城市物流遞送全鏈條信息共享,完善農村物流末端信息網絡。加強各部門物流相關管理信息互認,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物流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推動重點領域數字化、平臺化。加強國家寄遞物流平臺和多式聯運平臺建設,以數據賦能物流發展為切入點,推動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改造;以高水平的互聯互通為導向,推動平臺建設運營、標準規范制定、信息服務研發、資源互通共享,提升寄遞物流基礎信息服務能力。
? 推進寄遞網絡低碳化,實現綠色發展
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和設備結構性減排。引導企業根據運輸里程和時效要求等,合理選取不同的運輸組織模式。推廣在中轉盤駁、末端配送等環節使用新能源車型和節能車型。積極引進燃油效率更高的新型飛機,探索使用航空生物燃料,并通過裝載配平、減輕載重、飛行操縱、優化航路等方式實現航行節油。提高鐵路、水路在郵件快件運輸中的承運比重,降低運輸能耗強度。積極探索滾裝運輸、馱背運輸等多式聯運在郵政業的應用。加快甩掛模式在郵件快件運輸中的應用,安裝掛車電子標簽,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掛車信息和貨物數據,提高運輸作業效率。
推動郵政業基礎設施節能建設和運營。鼓勵企業在各類基礎設施選址、規劃、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執行建筑節能標準。鼓勵在處理場所、倉庫、園區等建筑場所推廣應用節水、節電和節能等新技術新設備,實施綠色設計、施工和運行,加強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支持和引導企業利用分撥中心閑置平面屋頂開展太陽能光伏發電。持續開展“綠色辦公”行動。
全面普及環保包裝模式。推進快件包裝產品綠色認證,加強綠色標準檢測,引導企業實施綠色采購,使用符合環保標準的包裝或再生包裝。發展包裝定制化、倉配一體化、運輸標準化服務,顯著減少二次包裝。大力推廣循環中轉袋(箱)、籠車等設備,鼓勵企業使用循環快遞盒,建立和推廣包裝物的共享使用平臺。引導寄遞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包裝治理領域開展合作,相互支持、相互監督,鼓勵企業參與社會化的包裝回收體系建設。
? 推進寄遞網絡安全化,實現保障有力
加強寄遞安全監管。不斷優化安全監管機制,鞏固提升安全基礎保障,升級寄遞安全聯合管控,健全省、市安全監管支撐機構,持續推進科技興安、科技強安,完善安全投入長效機制。加強重大活動保障,有序保障旺季服務穩定。推動智慧安全監管市縣全覆蓋,搭建智慧寄遞安全監管平臺,對寄遞人、車、物實行精準定位,實現單件寄遞物品全流程監控。推動安全監管電子執法,開展寄遞安全智慧化評價。建立安全科技支撐體系,依托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綠盾”工程,綜合應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完善行業治理基礎數據庫,提升安全監管智能化水平。
完善寄遞風險防控體系。建立安全隱患治理監督機制,全力防范化解寄遞安全、生產安全、信息安全等風險。健全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升級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位一體防控模式。推進寄遞安全智能防控預警,對重點風險點、風險物品、風險人進行識別,開展等級防控。
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統一協調、反應迅速、運行有序、高效可靠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強化應急管理和應急保障,妥善處理經營異常、自然災害、公共疫情等突發事件。維護國際供應鏈基礎安全,加強寄遞物流指揮調度平臺建設,寄遞物流應急能力儲備及裝備設施改造。健全應急物流預案、指揮、協同、監測、評估、反饋、改進及補償等機制。在一定范圍與應急級別內,賦予應急快遞物流部分優先權與豁免權。加強應急管理隊伍建設,完善應急管理指揮調度機制。加強應急管理部門間溝通協作,落實屬地責任。
六、交郵融合協同推進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
? 加強協同治理,提升網絡共建效能
推動各行業相關部門單位建立聯合監管、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形成“一處非法、處處有懲”“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綜合治理環境。協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制定信用懲戒制度和定期通報機制。建立由政府、協會、企業參與的會商研判制度,加強鐵路貨運班線及車次、航空航線及航班等資源配置、運行模式的商討研究,實現信息共商共享。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完善支持政策措施,在安全監管、重大項目等方面加強指導,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研究解決實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跨領域、跨區域、跨運輸方式銜接融合,整合供應鏈上下游,通過郵件快件高頻次、規?;⒏邚姸鹊囊惑w化運輸,實現寄遞業務、運輸服務、設施裝備、管理標準、信息標準的對接和市場化選擇。
? 加強監測評價,統籌網絡建設導向
建立貨運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推動貨運服務水平提升。研究發布貨運年度發展報告,定期發布貨運運價指數,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第三方機構開展物流發展績效和服務質量定期測評,將評估結果與資源配置和政策執行掛鉤,推動行業企業不斷提升效率。充分發揮協會等社團組織的管理、服務和協調作用,全方位提升郵件快件運輸環境和水平。
? 加強標準建設,實現網絡無縫銜接
通過統一服務標準、信息標準、裝備標準,實現國際郵件快件運輸在機場全流程“透明化”,有效銜接郵政業與民航業的標準??茖W制定和統一執行安檢標準,按標準科學配備安檢設施設備,實現不同機場間、相同機場不同貨站間、鐵路貨站間、鐵路與航空貨站間、郵政快遞處理中心與機場鐵路之間安檢互認。推動安全關口前移,通過設置前置監管倉或建立管制代理人制度,減輕貨站集中安檢壓力,減少短駁、提高流速和進出機場效率。通過提高寄遞企業在收寄環節的安檢級別,探索設立針對郵件快件的管制代理人制度試點。提高通關便利化,加強國際人才培養,創新國際協調機制。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