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地名傳說白鹿寺和白鹿晚鐘
《益陽地名傳說》,訴說熟悉地名背后的動人傳說。說到益陽十景,那就不得不提白鹿晚鐘。白鹿晚鐘位于資水河
《益陽地名傳說》,訴說熟悉地名背后的動人傳說。說到益陽十景,那就不得不提白鹿晚鐘。白鹿晚鐘位于資水河邊的白鹿寺內。今天,我們就去白鹿寺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這座千年古寺的獨特魅力。
白鹿寺的由來有兩種傳說
白鹿寺建在益陽市城區資江南岸的白鹿山上,毗鄰會龍山,距離資江一橋僅200余米。雖地處鬧市,卻不見喧囂?!吧疥匀瘴鞒粒牙魏痂笠?,隔江誤聽,疑是老龍吟”,明代羅允衡這首生動形象的詩,就是描寫的這一景點。(上字幕)古白鹿寺始建于唐代,距今約1200年。古白鹿寺,幾經蒼桑,蕩然無存。如今的白鹿寺,是在1987年,各方籌資,重新在白鹿后山修建而成。寺廟傍山而建,雄偉壯觀,紅墻拱門,氣派恢宏。
關于白鹿寺的名字的由來,廣泛流傳的有兩個說法。一個源于神話故事。傳說宋朝淳熙年間,益陽瘟疫橫行,傷殍遍野。所有的郎中、大夫都束手無策。百姓和眾僧每天都誦經祈愿。有一天,飛來一只白鹿,腳踏七彩祥云,嘴里還含著草藥。寺廟里的方丈拿草藥熬成湯藥給老百姓喝了以后,治好了瘟疫。為感謝這只白鹿,該寺更名為“白鹿寺”。
而益陽民俗文化學者鄧亞龍,從二十多年前開始就從事益陽地名的研究,對于白鹿寺的歷史,也是非常熟悉。關于白鹿寺的這個名稱的由來,鄧亞龍更偏向另一種說法。說寧鄉有個覓云寺 ,裴修是那里的住持和尚,當時他在這里跟法師進行交流的時候,白鹿寺就留他住在下面 。于是晚上他就在看經書、朗誦經書的時候。 傳說一頭鹿跑過來聽他的經書,為了感謝裴修,鹿的嘴里還含著一只花, 所以這個白鹿寺最早起源于唐朝,也是現在能找到證據的 ,無論是廟碑記還是裴公亭都可以相互佐證的。
“白鹿晚鐘”響徹十五里麻石街
不管白鹿寺的由來究竟源于哪個故事,白鹿寺都真真實實陪伴益陽人祈福了千年。登石階而上,在白鹿山頂,是一座大雄寶殿,殿內佛像金光閃閃,佛幡條幅五光十色,木魚聲聲,香火飄繞,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去了一批又來一伴。
“白鹿晚鐘”曾有重要的時間衡量意義
寺廟自古以來都是“晨鐘暮鼓夜木魚”,所謂晨鐘暮鼓無時休,但為何白鹿寺最叫人稱奇的卻是晚鐘呢?鄧亞龍說,在古代,平時只要“看天色”也就足以適用農業生活方式了,但從明朝開始,城區的生活方式已開始有了市場經濟的萌芽,作坊鋪、產業店以及其他的第三產業鋪店,這便對時間有了新的要求。
盡管不再被人需要 但鐘聲每天照常響起
鄧亞龍介紹,白鹿寺一直掌握著自己計時測時的規律,無論春夏秋冬,晴天雨天都會嚴格保證沒有偏差。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不僅掌握時間的手段越來越方便快捷,而且隨著城市建設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一棟又一棟的建筑高樓拔地而起。道路車水馬龍,盡管如今的白鹿晚鐘已經無法再響徹益陽城,但白鹿寺的敲鐘人卻從未間斷過。不管你來或者不來,白鹿寺就在這里,不管你聽或者不聽,白鹿晚鐘依然會在每個日暮時分響起。
白鹿晚鐘,益陽十景中唯一不是景的“景”,現在每年只有一些固定節日的時候大家才會想起到這里來走一走、看一看。在鬧市中,白鹿寺在紛擾里修行著。入世和出世,這一門之隔,倒是將鬧市和禪修緊緊連接在一起。門外,是那精彩的現實生活,門內,卻是淺在修身養性,深在禪佛的精神世界。
編輯:羅鈕佳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138199759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白鹿語·趙靜: “多面·白鹿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