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TALK HER |煮葉創始人:劉芳
劉芳 煮葉創始人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人喝茶是從唐朝開始,我們唐朝是煮茶,煮得跟現在不一樣,需要把水燒開往里面投茶,需要時間和溫度,所以我們選擇用煮來表達我們對傳統茶的尊重。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煮”還有一個用意是需要用心,花更多時間、精力、溫度來表達場景感。
“煮”是我們品牌的第一個字,“葉”代表了茶葉、植物、自然,也代表了人和茶,人和人,人和事的關系,代表了空間,煮葉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有了這個名字就有了我們的期望——做一個東方人喝茶的空間,能夠表達東方人對茶的認知。
基于這樣一個認知之后,用設計表達它的外在。
當時我們就在想請一個什么樣的設計師來做,我們自己在看整個國際市場,能夠很好懂茶,又能夠懂東方文化的設計師基本上只存在于在中國、韓國和日本。我們都知道比較頂級的設計師日本有很多,原研哉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個設計師,他的設計非常有魅力,初看會覺得很性冷淡,第二次看會覺得很持久,再回頭看會覺得很舒服,這個狀態跟我們表達的主題很像,不是熱情的、直接的,需要一點距離和回味。
我們最初的想法是請他做煮葉的平面設計,他承接了煮葉的Logo到托盤、茶壺、包裝、手提袋以及茶葉,做到后面這個項目快做完的時候,原研哉找我說想做我們的空間,我說不知道空間怎么做,他說在他腦中已經有了煮葉的空間認知。
后來,我們的門店就是原研哉做的全方位設計,這個設計呈現了“間”,間除了指時間和空間以外,還有一個更深的含義叫留白?!度毡镜陌藗€審美意識》中就提到這個詞,間留白,留白其實是中國傳統國畫中很常用的一個手法,不會把畫面撲滿,只在寥寥幾筆,所以間就成了煮葉的設計理念,無論茶器設計,再到空間都秉承了這樣的設計方案。
最開始的時候我有點不能接受,我在星巴克工作了很長時間,受過星巴克太多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在未來很多年還會持續下去。并且我們核心團隊幾乎都來自于星巴克,我們在星巴克工作最久的同事工作了18年,所以我們有很重的星巴克的痕跡。
我們當時在做設計過程中有很多的爭執和討論,在做Logo的時候我說用簡體,我覺得大部分中國人會想看到更簡潔的方式,原研哉說你得用繁體,我說我們甚至都不認識繁體字了。當時我們在朋友全發圈說誰認識這個葉字,會有人把它讀藥或者茶,但更多的人認識“葉”。這個測試之后我們發現可以用繁體字表達東方。
我們想讓國際友人對中國文化有更多認知,當時我跟原研哉說光有字不行,還得有圖形,你看星巴克的美人魚多美,他說不,他說煮葉這個字就是你的Logo,這就是煮葉的內涵所在,是東方的,也是國際的,還有一個持久的表達。英文在底下是小小的一排。
剛開始做平面,后來做空間,當我們一步步走過來的時候,其實用了很多設計師,我們請到了日本非常著名的插畫師,表現茶在杯中的漂浮之美,每一葉茶像一本書,每一本書里面都有故事,有一種美的愛不釋手的感知。
原研哉對中國很了解,幫我們設計了非常美的茶器,有點類似于宋朝的壺,當時我們反對的聲音很大,說這壺茶是給現代人喝的,現代人對茶要方便、快捷,甚至不影響他的工作狀態,茶是身邊的日常,不是全部,不能把這個邏輯關系顛倒,我們希望客人喝這杯茶的時候會覺得一切都是不影響他此時狀態的,后來我們要求他做了很大的茶器,這個茶器的茶壁是很薄的,把手是直的。我們平常看到大部分器物的把手都是圓弧狀,我們這套是直的,這樣才能展現中國茶器橫平豎直的感覺。來來回回18個月的時間我們都在燒這個茶壺,后來我們發現泡出來的茶非常舒服,能夠鎖住香氣,也能保持溫度,當我們把第一泡茶給客戶之后,顧客感知到的是一壺能感受到美好的茶,選擇了好的茶,好的器物,最終是味道上的美。
我們的空間選擇使用了中國傳統材料竹子,竹子其實是很多南方人比較熟悉的,它輕盈、干凈、環保,有竹節,每一個竹子的竹節都不一樣,去到我們門店會看到在大自然之中又有一種安靜感還有舒適感,竹子也能夠像木頭一樣可以包漿,進我們店后會覺得不像是新店,但又可以回味又很舒適。
原研哉去年又一次來到我們的門店,他說這是我在中國做的第一個整體設計,是原研哉目前為止唯一把空間跟平面一起做的案例,它打造了整個煮葉的視覺,包括我們產品研發的造型也是他和團隊給的建議和修改方案,他來到門店試完我們所有的茶非常驚喜,他說,以后你們的設計還讓我來繼續吧,他覺得煮葉的表達就是一個很東方,很有美學感知的存在,所以我們延續了非常多的合作。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原研哉愿意為我們設計,他是巨匠,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完成,他為什么會接受一個叫煮葉的品牌。
在與原研哉見面之前,我還是很用心的,我讀了他很多作品,知道他喜歡白色,刻意選了一條白裙子,同時,我也準備了非常細節的嚴謹的日文的資料,類似于我做的商業計劃書。我還請了日本朋友和我一同去見原研哉。我說在國內他們拒絕我了,我希望得到你的幫助,說服原研哉擔任煮葉的設計師。2014年的冬天,我們向原研哉的公司描述了我們要做這個品牌的初衷和想法。我們想做成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喝茶的場所,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覺得茶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本來茶就是中國人的一部分,只是過去的很多年里面我們用其他東西把茶替代了,我們忘記了茶一樣可以代表日常,代表生活,代表美,代表溫度,代表一切,當然也代表社交。
我覺得我們的團隊打動了他,當他知道我們想做這樣一個品牌,他覺得我們有機會把這樣一個品牌做大做好。
在那個冬天的下午,他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邀請,我們在2015年就啟動了跟原研哉的合作,這個案例很長。我也特別想提醒大家,如果想找日本設計師合作,他們會用很長時間來做設計。這個長是代表他們的用心和細節,我們在整個設計過程當中,為了畫茶葉在茶杯中漂浮之美,我們送了150個樣給他,從沖泡到喝茶以及之后的每一個動作對形狀的影響,所以大家所看到我們現在煮葉的圖形是他們喝到吐之后的一個結果。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認真、堅持和我們對設計的認同之后才有了大家對煮葉空間的東方美學和東方邏輯的良好感知。
為什么叫東方美學和東方邏輯?我們在星巴克咖啡工作了很長時間,咖啡是色彩強烈的,他們有時候大量使用鋼結構或者水泥色等等,東方應該是含蓄的、回味的、質感是需要捕捉的。甚至需要花點時間一而再的來之后才會慢慢愛上它,這跟茶本身很像,茶不像咖啡那么濃烈,需要慢下來一點點,這也是我們強調的所在,我們不希望喝茶跟喝咖啡一樣那么快的節奏,可以花一點時間在慢周期里面感受到一點煮葉的新意和用意。
煮葉有3條產品線,我們的邏輯是想用科技標準的留存來傳達茶。茶跟咖啡一樣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天氣、制茶人手藝、地理位置還有品種會影響味道,其實這些味道是不是可以標準化呢?可以的。
我們希望引導大家用標準化的產品來引導茶。用機器、設備配出來的茶比較濃郁,當做飲料的時候口感有明顯的茶味,同時也可以快速的讓香味出來,茶香是蠻挑剔的東西,對溫度的要求很嚴苛,對于研磨度也有要求,我們基本上就是原葉丟進去。事實上我們做茶的時候,很多產品都用更細的茶來做,這些都可以幫助你來確定萃取后的味道。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做茶的基底,盡可能做到每一杯茶的味道一致。當有一天越來越多門店的時候不會依賴太多人工,也可以更好的解放伙伴們的天性,讓他們成為有藝術、有交流的伙伴,他們是煮茶師來傳承茶和生活的傳播,他們不只是用來干活的小伙伴,這也是煮葉非常重要的設計理念。其實我們還在產品上做了這樣一個設計要求,我們的門店中大部分的產品是靠設備完成,用咖啡機器做調味飲,最重要的手工環節是原葉茶。
如果我用三個詞表述煮葉,那就是:文化、現代、品質。文化自然是中國文化,中國茶文化。所以中國茶是我們主干,也是我們的靈魂,我們投入最大的研發在中國茶這個部分,用現泡人工的方式來表達。對于溫度比例、時間、調配我們都做了一系列的科學化的研究之后,把這壺茶的第一泡呈現給顧客,顧客可以喝到用原研哉設計的茶壺,我們自己去原產地拿到的茶。這個產品線在我們剛剛上市的時候達到了我們銷售的50%左右,到現在它仍然占了35%的銷售占比,原葉茶是最重要的。我們相信有一天當我們年紀再大一點的時候,大家會慢慢回歸到喝一杯原味的,需要細細品的茶。
我們另外一個系列就是調味飲系列,我們更注重味道,注重水果或者不同的東西帶給大家味蕾的感知,這個味蕾感知中,把這些食材用機器來萃取,讓萃取出的味道標準化,之后配我們的茶水來混合,既能喝到烏龍茶的茶香也能感知到水果的味道,這個是留給年輕人喝的。
另外一條產品線就是風味煮,我們做了一條跟煮相關的產品線,用陳皮煮那種異域風味的茶。中國古代的時候還喝胡椒,到了不同的國家有人往里面加不同的香料,這個喝起來很刺激,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很討厭。我們也煮了摩洛哥綠茶,使用綠茶跟薄荷,我們做了改良之后做成一個更舒適的味道摩洛哥綠茶。不知道有沒有人喜歡喝生普,他有一點生草氣息,有梅子的香,會有咖啡的味道。我們用有鹽味的梅子,加了檸檬草加了檸檬,煮出來之后有酸有咸有甜還有苦澀感的茶,這是非常好玩的茶,這是我們對于三條產品線的表述,也是我們設計的一些邏輯。
我們門店主要是竹子材質,白色墻面,整個空間里面除了你自己和茶感知不到太多的東西,這是無形中讓你感知到有形的存在。我們希望你到了煮葉是聚焦到你和你身邊的那壺茶和跟你在一起的人,或者聚焦到你的事情,我們不想干擾你,只想讓你放松、舒適的感知茶的美麗。
Coffee Or Tea,Teasure是我們英文的Logo,看起來非常像Treasure,財富的意思,我們覺得茶就是中國人的財富,我們應該把茶當財富一樣來對待。另外一個原因是當我們問客人的時候,Coffee Or tea,他的答案非常堅定就是Tea。
編輯 | Meng
-關于TALK HER-
TALK HER 是 TOP HER 定期推出的全球創新女性 TED 演講,針對中國商業財經領域的菁英女性所關注的話題與領域,嚴格甄選演講嘉賓,努力呈現她們在各自人生和事業中經年奮斗所沉淀下來的思想精華,讓每個傾聽者所投入的時間都能獲得超值的滿足,都能實現真實而深入的價值互動。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