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要聞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成立大會暨沈陽市預制菜產業推介大會在沈北新區召開
美麗沈北 音頻: 進度條 00:00 04:11 后退15秒 倍速 快進15秒 關閉觀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載正在加載退出全屏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刷新 視頻詳情 2月26日,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成立大會暨沈陽市預制菜產業推介大會在沈北新區會展中心順利召開。來自省、市、區相關部門領導、行業協會及科研單位代表、預制菜產業鏈重點企業代表相聚沈北,共商大計,搶抓預制菜產業新風口。本次大會由沈陽市人民政府、遼寧省商務廳、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遼寧省民政廳主辦,沈陽市農業農村局、沈陽市商務局、沈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沈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沈北新區人民政府承辦,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沈陽國字菜籃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大會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會議由沈北新區人民政府區長于勝林主持。
會上,遼寧省民政廳副廳長王茂彥宣讀了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成立的批復。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相關領導分別致辭。
儀式現場,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正式揭牌成立。
第二階段,會議由沈陽輝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大威主持
會上,沈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鄭濱進行了預制菜產業發展推介:
預制菜產業是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業和餐飲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對實現擴大內需、激活消費升級,促進產業振興具有積極意義。沈陽市搶抓預制菜產業發展先機,持續推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沈陽發展預制菜產業基礎雄厚。一是具有原料基礎。肉禽加工、速食速凍產業鏈多點布局,打造了白羽肉雞、遼育白牛等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原料保供基地達70個,覆蓋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肉等眾多品類。二是具有產業基礎。依托稻米、蔬菜、畜牧、花卉、漁業等五大產業鏈,已經形成以肉類加工、熟食品加工、央廚產品加工、主食類加工和冷鏈物流等企業為代表的雁陣型預制菜產業集群。三是具有品牌基礎。創建了沈陽大米、遼中鯽魚等一批馳名品牌,培育了禾豐牧業、華美畜禽、國字菜籃子等一批知名企業品牌,認證了馬家燒麥、老邊餃子、鹿鳴春等一批中華老字號餐飲品牌。四是具有文化基礎。7200年的新樂文化和“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形成了宮廷菜、王府菜、市井菜、民俗菜、民族菜相結合的遼菜文化。五是具有平臺基礎。組建預制菜技術創新聯盟,打造了“合合通”-數字供銷綜合服務平臺,省預制菜產業協會座落沈陽。
沈陽預制菜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一是建設100個以上預制菜原料保供基地,基地直供保證原料質量安全。二是引進和培育一批年產值超億元的預制菜頭部企業,組建預制菜產業聯盟。三是建設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元的預制菜產業園區和集聚區,實現產業集聚發展。四是推出“遼沈預制”系列預制菜產品,打造彰顯遼菜特色、具有廣泛知名度的預制菜品牌。五是形成縣域地區以原料供給、食品加工為重點,近郊區以中央廚房、冷鏈物流為重點,城區以餐飲配送、電商服務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建成省內乃至全國重要的預制菜基地。
沈陽發展預制菜產業生態優越。一是營商環境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力攻堅“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至35天,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正加速形成。二是扶持力度大。將預制菜高質量發展作為食品產業發展新賽道,從壯大龍頭企業、打造產業集聚區、推進科技創新、提升品牌效益等10個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三是科技支撐強。依托東北大學、沈陽農業大學、中科院農產品加工所、省農科院等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預制菜共性基礎研究和加工技術革新,促進科研成果有效轉化。四是配套設施全。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公共服務先行、生態建設先行,打造研發服務、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三個平臺”。五是服務保障實。落實項目包保機制,對預制菜項目實行全流程跟蹤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用地、用工、資金和建設等方面問題,確保項目早日達產生效。
會上,沈北新區人民政府區長于勝林作沈北新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及預制菜產業推介:
沈北新區作為遼寧省唯一的國家級農產品深加工示范基地,在發展預制菜產業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沈北新區發展預制菜產業恰逢其時。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沈北新區食品品牌影響力逐步擴大,引育了一批行業優質企業,全區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達到300余家,規上企業8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7家,省瞪羚企業2家、省雛鷹企業4家、上市公司16家、龍頭企業37家,“老字號”企業5家,2022年全區農產品精深加工總產值350多億元,域內企業生產的米、面、油、肉、蛋、奶占據沈陽市場份額60%以上,是沈陽都市圈重要的民生保供基地。物流是預制菜從食材、半成品、成品再到消費餐桌全流程品質保證的關鍵。沈北域內大型物流企業30余家,擁有中歐班列、中老班列等重要對外通道,主干路網“八橫十縱”,京哈高速、101、102、203國道等大動脈貫穿全境,距桃仙國際機場、沈陽北站僅30分鐘車程,距大連、營口、錦州、丹東四港300公里以內,為預制菜到達消費終端之后的新鮮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沈北新區發展預制菜產業正當其勢。今年,預制菜首次寫入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的要求,進一步提振了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的信心。在科技上,沈北創新資源集聚,是沈陽“大學城”“職教城”所在地,全區現有31家大中專院校、20萬名在校師生,市級以上科研平臺132家、省級典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8個、雙創載體24家,以及沈陽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中國醫科大學食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多家檢測機構,為預制菜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有力支撐。在改革上,沈北營商環境優越,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區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在全市率先推出“拿地即開工”改革,實行“規劃先行、精準供地、提前設計、并聯審批、容缺受理、模擬預審、政企聯動”,審批時限由3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以內,實現“零公里”審批服務。為提升服務企業質量和水平,搭建了“鏈上沈北”全要素生產服務平臺,推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實施“要素差異化供給”,設立了科創基金、英才基金、紓困資金,深化了幫扶本地企業增資擴產、增加銷售等于招商引資的招商方式,為企業創造優質投資環境。近三年,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87個、年均增長28%。實有市場主體7萬戶,同比增長15%,增速位居九城區第一。是東北唯一榮登2021年全國“五新”潛力排行榜十強的地區。
持續推動產業協同發展。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頭部企業,推動8條食品產業鏈條補鏈、延鏈、強鏈。一是以雙匯、雨潤、千喜鶴、華美畜禽為龍頭的肉制品加工產業鏈條;二是以越秀輝山、蒙牛、伊利為龍頭的乳制品產業鏈條;三是以中糧、華潤、益海嘉里為龍頭的糧油制品加工產業鏈條;四是以新希望、正大、禾豐為龍頭的飼料產業鏈條;五是以希杰、仁達、青花、紅梅為龍頭的食品添加劑、調味品產業鏈條;六是以好麗友、今麥郎、中街冰點、卡奇食品為龍頭的休閑食品產業鏈條;七是以國字菜籃子、益海嘉里為龍頭的預制菜產業鏈條;八是以沈陽飛龍藥業、天廣仁合藥業為龍頭的保健食品產業鏈條。目前,沈北域內企業生產的豬肉制品、雞肉制品、糧油制品、食品添加劑、調味品、奶制品,能夠滿足預制菜產品100%的原材料供應,大大降低了預制菜生產的物流成本,同時,也消除了上游原材料供給波動對預制菜企業造成的系統風險。
全力引育行業龍頭企業。瞄準C端市場,打造知名單品。一是依托我區優質水稻產量優勢,重點引進米粥、蓋澆飯、飯團等即熱即食類預制菜項目;二是依托雙匯、雨潤、禾豐、華美畜禽等肉制品頭部企業,重點引進東坡肉、回鍋肉等即熱肉菜單品,豬排、雞排、肉串、雞架等即烹類單品,醬鹵肉制品、雞肉色拉、熏雞等即食類單品預制菜項目;三是依托中糧面業、益海嘉里、紅梅食品等糧油、調味品類頭部企業,重點引進披薩、意面、豚骨拉面等即烹類預制菜項目;四是依托雨潤農產品大市場果蔬、海鮮供給能力,重點引進即配即熱即食的果蔬制品類及海鮮類預制菜項目。未來將推出更多獨具賣點的明星單品,讓沈北預制菜成為新餐飲風尚、新餐飲模式、新餐飲文化的領航者,立足沈北、面向遼寧、走向全國。
著力推動產業生態完備。規劃了3840畝的預制菜產業園,布局了預制菜原料基地、電商直播基地、預制菜生產包裝等產業功能,基礎設施齊全。下一步將強化預制菜基礎研究,建立政府支持、多方投入、項目紐帶、委托研發、技術轉讓、聯合攻關等運行機制,加快建設預制菜包裝材料創新中心和預制菜裝備制造中心,著力引進預制菜研發、食品檢驗檢測、線上線下營銷策劃、配送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基金等服務類項目,重點打造集研發、生產、檢測、冷鏈、物流、體驗、金融等要素完備的產業生態,形成“種子到筷子”、“田間到餐桌”獨具沈北特色的產業融合化發展模式。
活動現場,沈北新區政府與相關高校、協會、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第三階段,會議由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秘書長趙瑩主持。
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沈陽國字菜籃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妍當選遼寧省預制菜產業協會第一屆會長。
文章來源:區委宣傳部?海報請左右滑動查看
?海報請左右滑動查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