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火了,其中一部分上了上海抗疫食品黑名單
繼廣東發布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后,4月16日,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于北京正式成立,成為首個全國預制菜行業自律組織。
這標志著國家擬對預制菜加工企業落實統一的行業標準,迅速躥紅的預制菜賽道,紅利期亂象即將接受規范整治,保障企業公平競爭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對國民人身健康負責——杜絕食品安全風險。
圖片來源見水印伴隨著眾多資本進軍這個備受矚目的“萬億市場”,不少不良商家通過抄襲包裝設計、使用劣質包材、偽造成分報告混淆入局。近日,上海疫區居民發現,保供物資中諸多“問題食品”被當成“抗疫物資”發到了他們手中。
4月17日,上海閔行區虹橋鎮錦繡江南小區一期陶然居居民收到虹橋鎮鎮政府派送的第四批物資,包括粉絲、腐竹等。4月18、4月19日,居民在開袋食用過程中陸續發現多個商品味道異常。“龍”與“龍”簡繁體切換、“仁”字設計成“口”字,產品包裝上的“龍仁粉絲”字樣故意讓消費者誤認為是“龍口粉絲”,只有查看背面詳細生產信息后才能看到“龍仁粉絲”字樣。
4月21日,楊浦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江浦街道反映,當日發放的保供物資“醬香豬排骨” 涉嫌標注虛假生產日期。該款標稱生產的“醬香豬排骨”包裝上印刻有兩個生產日期,分別為“2021/11/08/S/Y”和“2022年4月17日”,保質期為常溫下180天。鑫勝緣醬香排骨上海浦東、普陀等地部分居民收到“三珍齋”牌紅燒獅子頭、醬鴨等產品,后發現部分產品存在霉變、長毛現象,并有居民食用后出現身體不適。隨后,部分地區居委會宣布召回該產品。網傳截圖網傳截圖堪稱“315晚會現場”的上海市民朋友圈,充斥著對保供食品安全風險的質疑、憤怒、悲怨和無奈。相關部門進一步追查時發現,政企簽訂的《保供協議》中采購金額高達數百萬人民幣,涉案的供應鏈中并不是全交由一家企業擔責,每個節點中的人員從業和經營資質存在疑問。
那么,這些不良產品為什么得以流通?
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其資質是通過外包裝展現的,從印制內容到檢測報告,所有細則均有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質量檢測機構等單位負責出具流通許可證明。
正規企業在定制包裝的時候,需要對包材廠出具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內容物的質量檢測報告、商標證或轉讓證明、專利信息或作品著作權、制造商或代理商項目委托加工書、印制授權書或投產委托書等一系列有效書證。否則,包材廠有義務拒絕生產。
不少包材工廠在接到食品企業的投產需求時,都碰到過類似問題,比如:要求使用名企品牌的包裝設計、抄襲仿造正規品牌的包裝,甚至是要求直接拿大廠品牌的部分包材用以自銷。其中不乏有偽造名廠授權委托書要進行投產制作的。如果包材廠對這些信息不能有效甄別,就在無意之中助推了這道黑色產業鏈,這可能正是造成保供食品流通的原因。
圖為集雅印務在1688收到的真實詢盤圖為集雅印務在微信收到的真實詢盤* 圖2詢盤者要求使用我司大客戶定制熱銷款式,業務員予以拒絕并引導購買現貨(現貨包裝沒有商標,不存在偽造侵權沖突,也是幫助這位詢盤者規避違法之路。)
當詢問者不能提供有效書證時,我們不能確定的是,在拒絕了這類詢盤后,是什么工廠接單生產了,其生產的包裝袋用來裝什么食品、銷往什么地方、受害者又有哪些。網曝只是少之又少的案例,大多數消費者的維權之路并不是那么順利。
從全球疫情爆發到穩定經濟復蘇,包材的作用貫穿始終,產業鏈不曾停滯過。今天所發生的種種食品安全事故中,國家干預尚且存在不足,包材企業應建立自主自律機制,堅定相信與食品企業的合作是“雙向奔赴”,是“多方共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或許很多事故得以扼殺在搖籃中。有態度、有原則,才能走得更遠。愿所有食品企業與包材企業共勉。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