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盤“菜”,深圳怎么“吃”?| 天南經濟觀察
“有火有鍋就能做”、“三分鐘一道菜”……人人皆大廚的時代來臨了?
這都源于當下餐桌上的“新寵”——預制菜。
不支持的音頻/視頻格式 請試試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00:00 進入全屏 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預制菜已然成為風口,市場預計未來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廣東省在今年3月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深圳作為核心城市,如何搶抓風口,在預制菜這條萬億元賽道中布局發力?
發力之前,先來看預制菜究竟是什么?
當下,預制菜的確是新鮮事物,但其發展脈絡其實有跡可循。
如過去,我們接觸到一些洗凈、切好后單獨包裝的分裝菜,可以歸為第一代預制菜;接下來,在此基礎上開始出現搭配醬料的菜,可以看作第二代預制菜;如今出現各類配比科學、流程簡潔的快手菜,也就是我們現在接觸最多的快手菜,為第三代預制菜。
以上幾代都可以算預制菜的范圍,覆蓋冷凍、冷藏、常溫三個溫層,并且還在不斷更新中。
總結就是:消費者購買后,經過簡單烹飪,即可食用的菜品,包括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深圳發力預制菜有三大“瞄準”值得關注。
瞄準Z世代消費群體
目前多項市場研究數據表明,中青年(22~40歲)為預制菜的主要消費群體。來自盒馬的數據顯示,主力消費人群主要是年齡段在25-35都市白領和精致媽媽人群。
對于深圳來說,本身就是年輕之城。預制菜未來要長遠發展,深圳差異化布局,可以聚焦更加年輕的群體——例如Z世代群體(出生于1995-2009年的人群)。
Z世代又稱互聯網世代,這代人的成長過程與中國互聯網的形成和高速發展高度吻合,更注重“體驗感”,新事物接受度更強。
深圳本身就是擁有多家知名企業的互聯網之城,瞄準Z世代群體,需要將“搞錢”快節奏精準拿捏,預制菜深度“出圈”將擁有更多想象力。
可以想象,未來深圳預制菜市場的創新迭代,將更多往高品質、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發展,將互聯網優勢轉化成預制菜新機。
瞄準全產業鏈布局
目前,部分深圳餐飲企業搶抓機遇,預制快手菜已經成為繼堂食、外賣等餐飲消費的第三增長率,月銷量增速達到20%左右。
如今,預制菜不限于餐飲企業,在線上生鮮電商平臺、線下大型商超等,隨處可見預制菜身影。
作為工業化的半成品菜,預制菜相關的原材料供應、生鮮供應鏈及冷鏈技術、生鮮零售電商渠道也都是上下游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
因此,瞄準全產業鏈布局將成為發展預制菜的決定性優勢之一。
雖然深圳可耕作農田較少,但不少企業籌建專門的預制菜工廠,完善產業鏈全鏈條,從物流末端直接接入餐廳后廚,到達消費者餐桌,一站式解決問題。
瞄準高質量研發
據統計,深圳目前約有2079家預制菜相關企業,整體發展前景趨勢良好。未來,差異化的高質量研發或將成為預制菜企業的突圍之道。
今年3月,廣東省出臺《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成為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
政策中提到的,建設預制菜聯合研發平臺,推動預制菜走向國際市場等內容,也正是深圳可以發力科技優勢、外向型經濟優勢的關鍵。
如今,消費者對于預制菜的顧慮包括食材是否新鮮、品種是否豐富、冷鏈是否安全等,這些都是需要更多的流程優化和產品研發來保障。
據深圳市烹飪協會透露,作為行業協會,近期為了避免同質化,在推舊出新,除了開發中餐預制菜,一些中西融合的、西式的、具有深圳特色的相關預制菜研發工作正加速推進,預計今年7月面向市場。
一場關于菜的餐飲革命已然來臨,萬億級市場的預制菜賽道,深圳有短板也有先機,探索新經濟新業態,還亟需把好各種“標準關”。
評論員 / 李天南
攝像 / 崔波
視頻制作 / 支丙然
視覺設計 / 李藝雯
編輯 / 孔明戈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