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如何做精做美預制菜
在寧夏賀蘭山東麓,50多萬畝的集中連片釀酒葡萄基地縱貫南北。
2023廣東(佛山)預制菜產業博覽會上的“寧夏味道”。
近年來,寧夏逐漸成為冷涼蔬菜“明星產區”,供港蔬菜9家生產基地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署授予“信譽農場”。
“寧夏枸杞”——全國第一個以省域注冊的地理標志商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提供)
3月3日,2023廣東(佛山)預制菜產業博覽會的寧夏展館內,寧夏大米的“美譽”吸引客商在昊王米業展臺前駐足。 本報記者 王瑞攝
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其中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鳖A制菜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為行業釋放積極信號。
擁有眾多地域商標、綠色食品標識的寧夏,該怎樣在新賽道上“炒”好這盤預制菜?
寧粵之約始于一道“硬菜”
“寧夏擁有這么好的農業資源,廣東預制菜產業如果能積極對接上,這里大有文章可做!”今年2月26日,在廣州舉行的一場粵寧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座談會上,廣東、寧夏農業農村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集聚一堂,暢談粵寧兩地的農業合作機遇。
從寧夏銀川到廣東廣州,橫跨中國腹地約2000公里。這場千里之約,為何兩地將合作的“重頭戲”押在預制菜產業上?
廣東省是國內預制菜產業的“策源地”,在全國率先組織化、系統化地推廣發展預制菜產業,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545億元,全省集聚超6000家預制菜企業。寧夏具備優越的農業資源優勢,特別是近年來“六特”產業蓬勃發展,其中釀酒葡萄和枸杞基地面積分別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奶牛存欄增速連續4年位居全國第一,寧夏預制菜產業起步不算早,但卻無疑是新賽道上的“好苗子”。
廣東省放眼國內農產品優勢產區,要以千金買馬骨的魄力與智慧,實現“千金引千里馬”的制度安排與產業生態;寧夏不甘為人后,立志“后”積薄發,最大限度發揮產地優勢,點燃高質量發展預制菜產業的加速引擎。
——一致的發展目標,讓粵寧兩地企業嗅到了商機和發展機遇。
“去年6月我到寧夏實地做了一些考察,未來會考慮選擇一些具有地區特色優勢的產品,在寧夏投資建立預制菜加工廠?!苯涣髯剷希浲r業集團董事長萬俊華表示,寧夏農產品具有很強的產地優勢和品牌優勢。結合廣東具備的市場優勢、工業基礎優勢、資金優勢和人才優勢,兩地產業發展能很好地補充與融合。
有了這場千里之約打頭陣。今年3月,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暨2023廣東(佛山)預制菜產業博覽會在廣東省佛山市潭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寧夏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寧夏厚生記、百瑞源、昊王米業、六盤珍坊等4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組團“亮相”展會。在廣東省為此次展會專門打造的總面積5萬平方米的主題展館一隅,寧夏優質農產品館里人頭攢動,涮羊肉、椒麻雞、枸杞原漿、紅酒、氣泡酸奶、寧夏香米等美食靚飲吸引諸多客商駐足品嘗和了解。
寧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稱,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黃金奶源基地,也是中國的“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馬鈴薯之鄉”,并成功獲批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
寧夏此次組團赴佛山交流,學習了解預制菜產業發展的前沿形勢、市場方向和標準體系建設的同時,也向眾多參會預制菜強省展示和推介本地綠色優質農產品深加工產品和預制菜產品,幫助寧夏企業尋合作、談項目,為寧夏現代化農業發展挖掘新的增長點,建立新優勢。
3月初的這場首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暨2023廣東(佛山)預制菜產業博覽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行業客商。在寧夏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紅山河、春杞等多家寧夏企業在參展期間與廣東省及其他省區多個預制菜企業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其中,石嘴山市碧草洲飲食有限公司與新馬泰等達成合作訂單意向約5000萬元;寧夏犇牛牧業與廣州父之愛連鎖、佛山市吉貓味食品、深圳元初食品等達成合作訂單意向約1000萬元;寧夏夏華肉食品與天星閣餐飲連鎖、半島酒店餐飲連鎖等達成合作訂單意向約300萬元;寧夏樂樂樹農業科技與佛山猩鮮傳媒等達成合作訂單意向約320萬元;寧夏西鮮記科技與佛山市順德龍的酒店簽約采購訂單,金額約600萬元。
寧夏要端出自家的預制菜
“寧夏的預制菜產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但政府部門與預制菜強省廣東及南方省市開展多種合作,為我們成功融入預制菜產業創造了非常好的機會。”3月13日,寧夏百瑞源枸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吳鴻燕告訴記者。
“預制菜雖‘熱’,但一口吃不成胖子?!眳区櫻嗾f,寧夏企業“掘金”預制菜產業,可以先利用自身的產地優勢和品牌優勢,從參與到預制菜強省的產業鏈條中開始。
這也是寧夏眾多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共鳴。
盡管在預制菜產業上,寧夏還是一顆新星,但產地優勢讓寧夏發展預制菜產業拿到一手好牌,也是寧夏炒好這盤“硬菜”的起點。目前,區內已有多家企業“掘金”預制菜全產業鏈。筋得亨牛肉拉面、勇興酸辣粉、寧蘭鄉枸杞芽菜、昊王自熱米飯等品牌的預制菜產品熱銷區內外。
“我們的預制菜產品能成功進入市場,寧夏大米的美譽功不可沒?!睂幭年煌趺讟I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2017年推出了香菇牛肉自熱米飯,目前在西北地區暢銷,并且已拓展到其他市場。之后公司又推出“米飯包”,該產品已與自嗨鍋、煌上煌等著名品牌建立長久合作關系,作為“成員”出現在這些品牌的預制菜產品中。
早在2012年,西吉縣勇興三粉加工有限公司就端出了自家第一道預制菜——勇興酸辣粉?!拔覀兺瞥鲱A制類產品比較早,但長久以來,種類較為單一。這也是我們此次來到廣東參加預制菜博覽會的主要原因,向當地企業學習如何讓預制菜產品更加豐富的同時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該企業銷售經理周祥龍說。
“食品產業是最高頻產業,預制菜一天可食三餐,是實實在在的永續產業?!睆V州加廚寶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從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來說,預制菜是一個新興的、值得大家去期待的一個行業。
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是廚房變革,也是農業變革。當下,農產品行業在消費端發生的數字化和層級化的重大改變,也意味著農產品行業未來必定是更加全面的競爭。
“農產品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同質化產品相對過剩。”業內人士分析,特色農產品項目一擁而上,政府及相關行業部門需要真正發揮作用,借助數字化及時掌握市場動態,預判并指導地方產業發展。例如,近年寧夏就因地制宜地推進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在土特產上下功夫,打造“葡萄酒之都”“枸杞之鄉”等。
近年來,寧夏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鄉村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精神,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以打造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優勢區為目標,推進政策集成、要素集聚、資金集中,重點在主體培育、技術指導、精深加工、品牌宣傳等方面精準發力、務求突破,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寧夏農業農村部門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區農產品加工企業2360家,加工總產值887.6億元,營業收入869.8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1%。
農產品在流水線上將迎來更多高光時刻
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數字興農、數字鄉村、農副產品直播、預制菜、即時零售等均被提及。這五個關鍵詞可以說是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的關鍵,但需要有序發展、規范發展、創新發展、“鏈式發展”?!版準桨l展”,即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連接供應鏈、整合利益鏈、應用技術鏈、開拓創新鏈、培育生態鏈。在業內人士眼中,這無疑是預制菜產業鏈的發展方向——
以工業化市場化的手段,提升一條魚、一只雞、一把菜的附加值,讓農業增效,讓產業增益,讓農民增收。
為什么預制菜成為多地看重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新藍海?粵寧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座談會上廣東省提供的一組數字,可以說明發展預制菜產業對地區農業的增值效果。
“以湛江市徐聞縣的菠蘿產業為例,當地菠蘿成本價大約是0.5元/斤,生果售價約為1.5元/斤,老百姓一年種菠蘿的純收入就能夠達到15億元,相當于湛江全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睆V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準備把菠蘿開發成菠蘿糕、菠蘿炒肉等預制菜品,推動菠蘿純利潤從1元/斤升值到10元/斤,相當于在徐聞再造一個湛江。
枸杞芽可做茶亦可成菜;紅酒能飲亦能成菜,還能用于化妝品研發……預制菜的發展,關鍵在于更好地發揮產地優勢。放眼寧夏,不少農產品擁有“再造一個湛江”的潛力。
《紅樓夢》里,探春和寶釵為了吃一道油鹽炒枸杞芽,寧愿花五百錢。寧夏利用這道預制菜,讓“人人皆可紅樓”成為現實。
每年6月左右是寧夏枸杞芽的豐收季。在一個個枸杞芽菜種植基地,手持竹籃的村民們蹲在田間摘芽,采摘后的枸杞芽被迅速運到不遠處的生產車間進行加工,經過分揀、清洗、漂燙等工序后,就能直接打包發貨。
食材從地里搬到廚房,最快不到24小時。從廚房到餐桌,不過三五分鐘。一條魚、一盤菜的價值在預制菜產業的大河中“水漲船高”,在一條流水線上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加工好的枸杞芽菜烹飪起來特別簡單,三分鐘就能做好食用。滿足了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寧夏綠色世紀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寧告訴記者,公司產品銷往北上廣深等多個城市,5萬斤的日加工量已滿足不了日益高漲的市場需求。
“酸奶本來就是佐餐佳品。所以我們下一步會嘗試與預制菜品牌展開合作。”夏進乳業南京辦事處經理馬堅說,就像一罐雀巢咖啡旁邊必有一罐咖啡伴侶一樣,可以把夏進牛奶打造成“預制菜伴侶”。
利用產地優勢建立“優一、接二、連三”的預制菜產業鏈條,無疑是寧夏接下來發展預制菜產業要努力的方向。
從做出一桌“菜”到建好一個“園”
3月初,寧夏農業農村廳帶隊眾多寧夏企業赴廣東學習,當地雨后春筍般的預制菜產業園及產學研的深度合作給參展企業留下深刻印象。
“用科技助力企業做出高品質、高還原度、營養健康的預制菜搶占市場。”廣州酒家等國內預制菜產業頭部企業認為,當地的積極探索、科研機構的創新研發讓企業嘗到了甜頭。
3月4日,記者在佛山市南海區預制菜產業園看到,園里養的一條條鮮魚在加工線上準時打卡,加工后發往全國各地。
“目前,佛山市南海區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魚加工流通中心,也是南魚北運的主供區,日均運量超348噸,占全省運量的50%以上。”南海區農業執法監察大隊大隊長王寧告訴記者,產業園已初步形成水產養殖、加工、研發、倉儲物流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
艾媒咨詢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中國烹飪協會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提出,目前國內市場預制菜滲透率僅為10%—15%,預計2030年將增至15%—20%,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萬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未來3年全國預制菜市場約6000億元的增量空間,誰先入局,誰就有可能率先將這塊“蛋糕”收入囊中。
從端出一桌菜,到建成預制菜的“菜園子”,寧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近年來,寧夏涌現出很多“盤”頗具市場競爭力的預制菜。但我們也需要正視自身的發展短板:寧夏尚未形成預制菜“矩陣”,企業的預制菜產品大多面向中低端市場;缺乏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預制菜產業鏈“鏈主”帶動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一起炒熱這盤“硬菜”;缺乏一批既能做保障供應“菜籃子”、又能做預制菜“菜園子”的預制菜產業園,為寧夏發展預制菜產業提供“中央廚房”和“產業樞紐”。在預制菜產業的發展賽道上,面對與廣東、河南、山東等預制菜強省之間的差距,寧夏雖也焦急,但更需要的是虛心學習一步一個腳印地追趕。
“大力發展預制菜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需求,更是共同富裕的時代命題。”寧夏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農產品產業體系的關鍵在于深化產業鏈,寧夏將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發展預制菜等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支持培育形成一批預制菜產業鏈鏈主、產業園,推動寧夏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寧夏的預制菜產業會乘著“六特”產業的“東風”,寫下具有寧夏特色、寧夏優勢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故事。
作者:本報記者 王 瑞
[ 責編:董大正 ]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