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飲沒有新故事
作者|史慧芳
編輯|徐明輝
來源|創頭條
一向口碑極佳的茶顏悅色,最近在“群聊”里花容失色了。
有員工在工作群抱怨:人均工時11小時,時薪6—9元,到手月薪不足3000元。創始人呂良親自下場應戰,稱工資是按勞分配,且事后聯系涉事員工讓其辭職。
后來“戰火”燒至社交媒體,茶顏悅色被推至風口浪尖。
茶顏悅色“后院”起火,雖事發突然,但也不是毫無征兆。
呂良在工作群中坦陳,“公司月虧2000萬元”。而一個多月前,茶顏悅色剛集中關閉了長沙的87家門店。
關店、虧損……茶顏悅色面露“難”色背后,新式茶飲集體陷入擴張失速的困頓中。
經過多年“跑馬圈地”,新式茶飲賽道上的玩家,已然來到比賽的后半場。一二線城市門店增速放緩,中小品牌在疫情下經歷多輪“洗牌”。
但放眼2021年,新式茶飲仍可稱得上是狂飆猛進的一年。
今年有200億資金進入新式茶飲行業,融資數量和融資金額都達到了近10年來的巔峰。新式茶飲品牌層出不窮,且不乏大公司跨界切入。
行業“內卷”是事實,高倒閉率也是事實。
-1-
2007年,喜之郎推出優樂美奶茶,聘請臺灣當紅歌星周杰倫代言,隨即一段土味情話霸屏各大衛視:“你是我的優樂美”“這樣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了”。
優樂美廣告風靡全國,奶茶也開始受到年輕人追捧。
如果追本溯源,奶茶的身世里可能藏著一個公主遠嫁的故事。
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入藏和親,難以適應高原飲食,每日對著腥膩的牛羊奶眉頭顰蹙。
某天,她靈光乍現,想起從家鄉帶來的茶葉。將茶放入奶中煮熱同飲,奶香濃郁,茶氣亦獨自芬芳,最早的奶茶由此誕生。
奶茶經絲綢之路傳入印度后,酷愛各種香料的印度人把豆蔻、肉桂粉、胡椒末等加入奶茶中,發明“印度拉茶”。
后來奶茶從印度傳入西方,歐洲人用糖、咖啡替換香料,成為荷式和英式奶茶。伴隨大航海時代到來,荷蘭奶茶傳入臺灣。
1980年代誕生于臺灣的“珍珠奶茶”,算得上初代網紅奶茶。
臺灣人民想象力豐富,將木薯粉圓加入奶茶里,創造出 “珍珠奶茶”,而把粉圓顆粒做大,又有了“波霸奶茶”。
珍珠奶茶問世后,很快席卷港臺地區。90年代,珍珠奶茶進入內陸發達城市,大量奶茶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那時奶茶還處在 “粉末時代”。奶茶中既沒有奶,也沒有茶,是色素、奶精、香精、糖和水的混合物。
千禧年后,奶茶店進入街頭連鎖時代。涌現大臺北、茶風暴、快樂檸檬等一批奶茶品牌,校門口的檸檬水和燒仙草,成為一大批90后的青春回憶。
不過,即使后期奶茶原料升級,真正的茶葉出現在奶茶中,但奶還是以粉末為主。
2011年,“工業塑化劑事件”曝光,食品飲料行業大量企業中槍,珍珠奶茶的名聲和銷量跌入谷底。彼時,有媒體暗訪,一杯4-5元的奶茶,成本(奶精+紅茶+珍珠+糖+杯子+水電)僅1元左右,毛利率超70%,吊打海天、伊利、青島啤酒等一眾大A股。
不過,由于房租和人工并沒有算入成本中,一杯奶茶看似暴利,實則很難賺錢。當時開奶茶店與開花店、咖啡店并稱 “讓文藝青年返貧的三大法寶”。
有個90后愣頭青不信“邪”。2012年,江西青年聶云宸帶著20萬元身家進入奶茶界,在廣東江門開了一家新奶茶店——皇茶(喜茶前身)。
每天狂品二十多杯奶茶,經過無數次調試,聶云宸用鮮牛奶和現泡茶底,制出市場上獨一份的芝士奶蓋奶茶。雖然價格稍貴,但好在用料扎實。
2016年,伴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以喜茶和奈雪的茶(2150.HK)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品牌,利用專業設備萃取上等茶葉,用新鮮牛奶、進口奶油等代替奶精,搭配各類新鮮水果,開啟了屬于新式茶飲的輝煌年代。
2017年,喜茶華東首家店開業,涌入數百名顧客,候時最長達6小時;奈雪的茶創下一個月連開7家直營店的業界傳說,野心成為“茶飲界的星巴克”;去年年末,茶顏悅色在武漢開店,一杯20塊錢的奶茶被炒到500塊......
消費者的追捧下,新式茶飲成了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2021年6月,奈雪的茶登陸港交所,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剛上市時市值超過光明乳業。而此前剛拿到新一輪融資的喜茶,估值也躥到600億元。
不少大佬開始跨界賣奶茶。
今年11月,廣州鐵路局動車組餐飲公司推出高鐵奶茶,取名“那個女孩”;中國郵政推出 “郵氧的茶”;傳統飲料廠商娃哈哈和中藥品牌同仁堂也開了線下茶飲門店。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茶飲市場規模2800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34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4.5%。
-2-
新式茶飲,既包含陽春白雪的茶文化,也沾染了柴米油鹽的煙火氣。
茶葉本身具備回甘特性,和很多輔料都能搭配。這也成就了喜茶們以“瘋狂加料”為特色的生意。
今年夏天,奈雪的茶推出一款“霸氣玉油柑”產品。隨后喜茶也推出“王榨油柑”系列產品。引得油柑這款小眾水果身價暴漲,價格翻了5倍。
油柑之后, “黃皮”又成為新晉網紅,喜茶、臺蓋、樂樂茶等品牌,集中上架 “黃皮”類產品。
不過,檸檬茶仍是今年茶飲細分賽道最大贏家。
長沙新銳品牌檸季用手打檸檬茶講出新故事。今年2月開出第一家店,短短四個月開出150多家店,7月份拿到字節跳動數千萬元融資,一時風光無兩。
水果不夠,蔬菜來湊。
養生品牌椿風用小番茄、梔子花、金銀花開發出新品;喫檸將苦瓜,香水檸檬、青檸搗碎融合,推出苦瓜檸檬茶。
“一杯茶半杯料”只算入門級,真正高端的奶茶,以成為“八寶粥”為己任。
東南亞特色美食也在茶飲圈被復刻。如喜茶的“芒椰糯米飯”、蜜菓的“泰式糯米芒椰椰”……
如果說,夏天是水果的主戰場,冬天的第一把火,則燒給了“茶基底”。
今年10月底,奈雪的茶推出一款“鴨屎香寶藏茶”,憑借獨特的名字、濃郁的香氣,成功出圈。
鴨屎香是一種茶葉,屬鳳凰單叢茶中最高香品種,產地位于潮汕。因制成茶后顏色深綠,加上葉幅較大像鴨掌,氣味很香,被稱為“鴨屎香茶”。
這并非新式茶飲品牌第一次從茶基底入手,吸引消費者眼球。
此前,喜茶曾推出“碎銀子”系列。普洱茶發酵過程中會形成老茶頭,“碎銀子”就是在此基礎上加工而成。每生產1千克“碎銀子”,平均要消耗400千克的普洱熟茶。
用料上“卷”出新高度,或許與新式茶飲在產品創新上的焦慮有關。
新式茶飲的新故事越來越少了。如何讓“薄情”的消費者變得“長情”?唯有持續推陳出新,再借助營銷點燃消費欲望。
但最大的考驗是,新式茶飲行業配方護城河不高,若有爆款,其他品牌多會跟風模仿。這也是行業難題。早年間,奈雪的茶創始人曾發朋友圈隔空“怒懟”喜茶抄襲。
-3-
曾經,“一年賣出三億多杯”的香飄飄,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一圈。如今,連起來繞地球一圈的不止奶茶杯,可能還有奶茶店。
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約有55萬家奶茶店。
根據價格,新式茶飲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
作為高端新式茶飲連鎖巨頭,奈雪的茶每單均價43元,高于行業均值35元;喜茶客單價在25元上下。
中端市場上,茶飲單品人均10-20元,市場最大,品牌也最多,比如1點點、CoCo都可、書亦燒仙草、古茗等。
書亦燒仙草誕生于2007年,主打燒仙草產品,目前門店7000+,是細分品類做大做強的代表。而古茗是一家主打高性價比的水果茶品牌。
此外還有茶百道、新時沏、快樂檸檬等,在中端市場表現搶眼。
低端市場,蜜雪冰城一騎絕塵。3塊一個的冰淇凌,4塊一杯的檸檬水,讓小鎮青年實現奶茶自由。今年10月,其宣稱門店已突破2萬家。
雖然戰場主要在“五環外”,但早在2019年,蜜雪冰城就盈利8億元。估值方面,其于去年10月完成新一輪融資后,估值達200億元。近來有消息稱,蜜雪冰城打算在A股上市,目前正在輔導期。
另外,也有一些新秀品牌崛起。比如同樣定位“新國風”的霸王茶姬,發源于云南,以原葉鮮奶茶為特色,重點布局西南茶飲市場。今年,霸王茶姬3個月內連獲2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3億元,目前門店超380家。
雖然備受資本青睞,但背后還有著一個扎心的事實——新茶飲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賺錢。
以奈雪的茶為例,看似客單價高,實則凈利潤僅為0.2%。主要原因在于門店的高經營成本,包含原材料、員工、租金及固定資產折舊等。
奈雪的茶招股書顯示,2020年前9個月,其產品材料成本占總營收的38.4%;員工成本占到28.6%。簡單算下,一杯43元的奶茶,除去各種成本,純利潤不到7元。
直至今日,奈雪的茶也未盈利。2018-2020年,累計虧損超1.3億元。
而且今年6月,奈雪的茶上市即破發,一直未曾超發行價。目前市值蒸發一半。
今年11月,奈雪的茶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1年全年虧損。
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頭部茶飲品牌的盈利之路尚且艱難,小品牌能 “活下來”已實屬不易。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有近六成茶飲企業活不過三年,存活時間在1年內的茶飲企業占比為24.4%,存活時間在1-3年的茶飲企業占比35%。
-4-
今年11月,深圳茶飲品牌野萃山憑1000元一杯的“橄欖汁”賺足了眼球。
面對質疑,野萃山工作人員回應:貴有貴的理由,原料是潮汕百年橄欖,進價大約800元一斤,制作需要3個小時,杯子是鎮店之寶金色杯子。
不得不說,野萃山把這屆消費者的獵奇心理,拿捏得死死的。
今年11月喜茶入股野萃山,成為第一大股東。相比喜茶旗下其他產品線,野萃山走高端路線,靠貴出圈,稱得上 “茶飲界的愛馬仕”。
在一份茶飲抵得上一頓飯的年代,價格攀高本不足為奇。但把茶飲當做奢侈品賣,多少有點舍本求末了。
除了野萃山,2021年以來,喜茶還投資了SEESAW咖啡、野生植物YEPLANT、和氣桃桃、AWT雞尾酒等。這些品牌多在各自賽道供應鏈上享有一定優勢。
如此來看,喜茶開啟“投投投”模式,以財務投資等方式投資同類茶飲或供應鏈品牌,來擴展業務邊界。
事實上,喜茶的投資只是今年新式茶飲行業變化的一個縮影。2021年新式茶飲市場已誕生多個 “由被投資轉為投資方”的故事。
奈雪的茶以3864萬元入股田野股份(832023.NQ),這是奈雪的茶上市后的第一筆對外投資。
田野股份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專業從事熱帶果蔬的加工,主要產品包括熱帶原料果汁、速凍熱帶果蔬等。
今年9月,蜜雪冰城成立雪王投資公司,一個月后入股了廣東匯茶。2015年匯茶創立于東莞,是專注于珍珠奶茶的茶飲品牌。蜜雪冰城還新增“幸運小食部”商標,雪王跨界做小吃也不是沒可能。
茶顏悅色則把橄欖枝拋給了一家湖南本地茶飲品牌“果呀呀”,后者專注于餐飲美食服務領域,主要提供面包甜點、水果茶等甜點食品。
在新式茶飲行業競爭加劇的趨勢下,大的茶飲品牌通過整合資源進一步增強競爭力。而這是中小型茶飲品牌做不來的。
這也意味著,在新式茶飲領域,未來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馬太效應”更加凸顯。
當上一輩人還在以茶會友時,年輕人已將茶飲當作重要的社交貨幣。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各路資本仍會競相涌入新式茶飲賽道。上新、跨界等“內卷”大戲,也會在各大茶飲品牌之間頻繁上演。
屆時,誰最會講故事,誰就可能先割到韭菜。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