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燒烤,靠啥完成了文旅局的KPI?
來源:央視網
“俺們淄博這回是真火了?!?/p>
燒烤攤排起的長隊,各種“花式燒烤”視頻,讓人一度懷疑,是不是大半個中國的游客都跑去淄博吃燒烤了。探店博主們也來到淄博燒烤店里找“選題”,試圖跟著這波流量熱潮“分一杯羹”。
淄博人也不失“好客山東”本色,紛紛表示把燒烤留給外地人,并欣慰感嘆:“上一次淄博這么熱鬧,還是在齊國的時候”。
這萬爐煙火的盛況,著實讓不少“饞”游客的城市羨慕:擼串處處有,淄博燒烤到底“香”在哪里?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城市營銷的成功案例:先是在美食圈小范圍打出名氣,“烤爐+小餅+蘸料”靈魂三件套的當地特色吃法,讓淄博燒烤在“擼串界”開辟出差異化賽道。眼看第一波熱度有出圈之勢,地方馬上推出燒烤專線、燒烤協會、燒烤城,種種措施夢幻聯動,一時間全城肉香彌漫,烤肉體驗度拉滿。
不過,城市和人一樣,“小紅靠捧,大紅靠命”。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淄博烤肉能成為現象級IP,“實在”才是核心競爭力。
畢竟,網絡上,人人都能紅個5秒,僅憑炒作和機緣,很快就會面臨“還沒真正紅過,就已經過氣了”的殘酷現實。對一座城市的美食名片來說,經得起吃貨們味蕾考驗的好食材、好料理,讓游客心里舒服的好服務,尤其是誠信、靠譜的經營,比純流量更可貴。
不少人發現,淄博燒烤不僅好吃,分量還實在,讓“打假”博主“慘遭失業”。有打假博主稱,自己連逛十家店,愣是沒找到個缺斤短兩、坑騙顧客的,甚至還會多送、試吃。雖然不短斤少兩本屬應當,但被“網紅”景區坑怕了的游客們還是忍不住點贊:“山東人就是實在!”
如今,不同城市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很多地方的文旅機構,都在想方設法打造自己的文化旅游名片,比如文旅局長親自上馬(真的“上馬”的那種)、身著cos服拍短視頻、宣傳本地特色美食與風土人情,或與本地網紅合作,打出文旅招牌,著實吸睛。
不過,如果只有一時的營銷,缺乏流量轉化,口碑未必能持久,本地文旅創收也有限。有城市互聯網營銷做得好,也有對應的旅游產品,但品控不到位,結果也是“翻車”。
“XX燒烤”看似是個很小的概念,卻與“吃”這個最基本的需求息息相關。在一些旅游熱門地區,食材不新鮮,環境不衛生等食品安全問題,故意抬價、強買強賣的“天價豬食”現象,割了一波游客“韭菜”,也狠狠砸了當地美食招牌,給本地的文旅形象抹黑。
說到底,打造一座城市的文旅形象,不能只讓文旅部門“單挑”。把人吸引過來了,就要讓人看著好山好水,吃著好菜好肉,玩得開心、買得放心,市場監管、環境、城管等部門都得一起上。
淄博燒烤的品質過硬,離不開當地市場監管機構盡職盡責的工作,再加上商家也誠信經營,這才讓其成功“破圈”。憑借高品質的美食和服務,即便沒有文旅局長搞網紅式的活動,它也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同,獲得更廣闊的市場。
放眼全國,有些主打旅游的城市,如桂林、三亞等,入行更早,經驗更豐富。但在互聯網時代快速迭代的文旅發展潮流中,“破圈”不能太過浮躁,寄希望于一次、兩次的網紅行動,更不能過于佛系,寄希望于“我自盛開,人自然來”。
實實在在做好服務,扎扎實實做好質量,拿出掘地三尺也要挖出本地優勢資源的氣勢,再借助網絡和技術的力量,去推廣本地的文旅特色品牌,厚積薄發,才能避免一夜成名后一朝塌房。
淄博燒烤并不是第一個成功“破圈”的文旅名片,應該也不會是最后一個,正值好時節,各地美食也是時候“出戰”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