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冷鏈市場:曾經的“香餑餑”如今還香嗎?
憑借較高的利潤率,冷鏈運輸歷來是運輸界的“香餑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近日,商用汽車新聞傳媒記者在走訪湖北武漢冷鏈運輸市場時,對真實的冷鏈市場行情有了進一步了解。
現狀一:供需關系顛倒、內卷嚴重
“現在冷鏈運價的平均水平和10年前是一樣的!”在武漢一家冷庫物流園,記者遇到了從事冷鏈配送的韓利。他告訴記者,其從事冷鏈運輸已有15年時間,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是冷鏈運輸行業內的“老兵”,親歷了冷鏈市場的變化。
“10年前,從事冷鏈運輸比現在賺得多。那時,跑冷鏈運輸每天掙2000元不難。然而,這幾年,冷鏈市場倒是‘火熱’,但運價卻逐漸不景氣,愈發難做。”在聊起冷鏈運輸的運價時,韓利打開了話匣子。
追究出現這種落差的原因,韓利認為,一方面,近5年來,冷鏈運輸車數量激增,造成冷鏈市場運力無序擴張,短期內導致運力供大于求。
另一方面,冷鏈市場缺乏有效監管,不合規車型擾亂了市場秩序。因此,即便貨主不壓價,車主間的相互“內卷”競價也讓運價很難提上去。最終,苦了車主自己。
現狀二:運價停在10年前、成本卻一路上漲
盡管當下的運價基本還停留在10年前,但是,燃油、人工、車輛采購等成本卻年年往上漲,兩方面一綜合,車主的利潤空間就被越擠越小。
“這個月柴油價格已漲到7.5元/升,對比兩年前5元左右1升的價格,漲幅超過近五成?!表n利強調,上漲的不僅是燃油支出成本,駕駛員的工資、車輛的維修保養、保險、高速費等費用也在一路走高。
據武漢當地某輕卡經銷商汪經理介紹,武漢當地4.2米藍牌冷鏈運輸車,年度保險費普遍在1.5萬元以上,車輛的基礎保養費(俗稱“小保養”)在500元左右。相比普貨,冷鏈車主營運負擔更重。
此外,伴隨著冷鏈運輸市場法規的完善,相關部門及貨主對車輛的要求也愈加嚴格。據悉,合規的冷鏈運輸車,貨廂內的溫度必須時刻保持在-18℃以下。同時,車輛必須配裝有GPS定位,只要車輛發動,貨廂內的溫度便被實時監控。
“規定在那擺著,想要有貨源,車輛得先合規!我去年10月底購買的新車,加上冷柜上裝費,總計高達19萬元。其中,僅冷機的單價便超過2萬元。”韓利說,“綜合下來,高昂的成本支出讓冷鏈運輸‘玩不起’了。
冷鏈運輸還“香”嗎?
2021年12月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冷鏈運輸再度被推上“熱搜”。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2020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冷庫庫容近1.8億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約28.7萬輛,冷鏈運輸被視為物流領域中下個億萬級的“藍?!?。
……
一邊是紛涌而來的各種利好,一邊是用戶“玩不起”的呼聲……冷鏈物流到底還“香不香”?
事實上,無論是韓利提到的高昂購車成本,還是汪經理提到的運營負擔重,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冷鏈運輸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隨著監管的趨嚴以及冷鏈運輸貨主要求的提高,冷鏈運輸行業正在逐步進入規?;⒓s化、合規化發展階段,對于具備規模運營能力、科學管理能力的冷鏈運輸企業而言,未來的市場前景很廣闊。當然,凡事有兩面,對于“單打獨斗”的用戶而言,有限的業務很難支撐高昂的成本,發展前景堪憂。
因此,冷鏈物流在如今仍是貨運市場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細分領域,但是,已經并非對所有冷鏈運輸從業者都是“香餑餑”了。想要抓住冷鏈運輸市場發展的紅利,必須要走規模化、合規化以及科學管理的道路,形成集約化競爭優勢。
當然,冷鏈運輸行業魚龍混雜,過去監管的不到位遺留下諸多粗放式發展的問題,而這也是導致無序競爭、極度內卷的根源。對于整個行業而言,仍需進一步完善冷鏈物流監管法律法規,構建有效的監管機制,落實冷藏車、冷藏箱、重點冷鏈產品實現全程監控。在政策法規上,引導市場有序競爭,為冷鏈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