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牛肉,陽性!
“冷鏈蝦、冷凍三文魚、冷凍豬肉……”這一次,冷凍牛肉也中招新冠了!
11月18日,據武漢市衛健委官網消息稱,武漢市疾控部門在沃爾瑪武漢生鮮配送中心的巴西進口牛肉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呈陽性。
同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在對“中食冷庫”冷凍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巴西進口牛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前后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武漢屢屢中招,這牛肉還能吃嗎?
此前,食材品牌觀察早就分析過了,多次進口冷鏈食品新冠檢測呈陽性都是外包裝中招。所以,這些進口蝦、三文魚、豬肉、牛肉都實屬無辜!
之所以翻車,是因為冷鏈自身的特殊性!
與普通物流相比,冷鏈物流有三大特性,又稱3T原則:即產品質量取決于冷鏈儲藏溫度(Temperature)、流通時間(Time)、耐藏性(Tolerance)。
而冷鏈物流的核心是全程不斷鏈,一旦斷鏈脫溫,就會給貨品帶來不可逆的影響,即便后面環節做得再好也是徒勞。
拿三文魚來說,一條在北歐養肥的三文魚,飄洋過海最終成為餐桌上可以新鮮生吃的美味魚生,它就是冷鏈物流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之一。
在整個過程中,從冷庫到冷藏車、從冷藏車到冰柜、從冰柜到冰箱,在這些環節中,如果運輸或保存溫度不達標,就可能沾染上新冠病毒!
這也是眾多進口冷鏈屢次被檢測出新冠陽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那么,是否應該像個別聲音呼吁的那樣,“一刀切”全面停止進口冷鏈食品呢?
就目前而言,盡管不時有進口冷凍食品檢測出新冠病毒,但整體上來看,對比我國百萬噸的進口量,冷凍食品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概率還是微乎其微的。
與其“一刀切”,不如做好管控和檢測。畢竟這肉無辜,讓冷鏈成為我們的“安全鏈”,放心吃肉它不香嗎?
同樣是冷鏈運輸,此前蒙古國3萬只捐贈羊安全抵達武漢就是赤裸裸的正面榜樣!
所以,冷凍食品只要冷鏈運輸得當,也是可以做到安全進口的。
首先,強化源頭管控。必須確保所有冷凍食品在進口前安全健康,本次武漢的3萬只捐贈羊,就經過了特殊隔離區進行隔離方可進口。如果是已經進行加工的進口冷凍食品,必須要多加抽檢抽查!
其次,在進口冷鏈食品出庫環節上,物流企業對集裝箱、裝卸貨工具、運輸工具、貨物包裝必須實施全面消毒,確保這一環節上,所有冷鏈食品安全有保障!
再者,進口冷鏈食品運輸過程中,承運企業不得開箱。冷鏈物流企業必須落實運輸車輛、船舶等裝載運輸裝備的消毒和一線工作人員個人防護的措施。
就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來說,為保障3萬只捐贈羊安全抵達武漢,該企業對每臺車都進行了全面消毒,每個駕駛員都進行了核酸檢測,并對駕駛員進行了培訓。
另外,在儲存環節,單獨存放冷鏈食品,并安排專人專班。在流通環節,冷庫企業冷鏈食品入庫前查驗貨物所附的消毒證明,隔離冷鏈車輛與其他的車輛通道,并對倉庫和車輛全面消毒。
最后,在市場流通環節中,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
在武漢,許多商超部分冷凍海鮮產品已經貼上了可追溯二維碼,市民拿起手機掃一掃便可獲悉該產品的檢測信息、生產日期等。有市民認為,“能直接看到產品來源,買起來更放心了?!?/p>
如此一來,只要防范得當,冷鏈食品完全不會因為疫情壞了一鍋湯!
不過,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結合全球疫情最新形勢全面收集信息,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
所以,廣大消費者雖無須過度擔心,但也需注意食品衛生、做好日常防范。
在選購冷鏈食品時,要去正規超市或市場選購冷鏈食品,要關注食品產地、來源、進口食品檢疫等相關信息,不要采購沒有明確來源信息的冷鏈食品。
選購冷鏈食品時應正確佩戴口罩,避免徒手接觸食品表面,建議使用一次性手套挑選冷凍冰鮮食品。購物后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雙手。
在清洗加工時,廚房要保持通風,建議對廚房的臺面和其他物體表面經常清潔并擦拭消毒、餐炊具要經常高溫消毒處理。
要做到生熟分開,處理冷凍冰鮮食品所用的容器、刀具和砧板等器具應單獨放置,要及時清洗、消毒,避免與處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在烹調食用時,應燒熟煮透冷凍冰鮮食品,盡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腌后直接食用海鮮食品。家庭成員或多人共同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風險。
另外,冷鏈相關從業人員要增強個人防護意識,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冷鏈食品。
裝卸工人在裝卸來自有疫情發生地區的進口冷鏈食品時,務必全程規范戴好口罩,避免貨物緊貼面部、手觸摸口鼻。穿戴多個防護用品時,務必確保防護口罩最后摘除。
無論如何,目前冷鏈產品風險防控已進入新常態階段,中國需要大量的進口產品彌補國內供應的不足是不爭的事實,“因噎廢食,并不現實”。
至于這肉,到底能不能吃,除了要依賴國家的監督,冷鏈物流企業的保障外,廣大消費者和企業也應該理性看待。
畢竟疫情一天沒結束,食品安全就有風險!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