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關于太原的冷知識?
一 ,太原的輝煌工業
人民海軍在建國之初從蘇聯買來四條07型驅逐艦:101鞍山艦,102撫順艦,103長春艦,和104太原艦,人稱四大金剛。104太原艦現在在大連艦艇學院做訓練艦,改名叫青島艦。
為什么以這四個城市命名我們的四大金剛呢?因為這是當時全國數一數二的重工業城市,包括太原。我們國家的重工業的基礎是拜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支援的156項所賜,其中不少落戶太原,民用包括一電廠,二電廠和太化都是。 還有很多軍工單位,番號都已經解密了:
785廠(大眾機械廠)高級通訊機制造廠
245廠(興安化學材料廠)TNT炸藥
247廠(山西機床廠)槍械
743廠(晉西機器廠)高射炮
763廠(江陽化工廠)炮彈裝藥
884廠(汾西機器廠)水雷
908廠(新華化工廠)防毒器材
真·重工業城市,杠杠的。 就因為軍工重工云集,冷戰時期太原在美國的戰時首輪核打擊名單上,這個待遇可是沒幾個城市能享受的。 二,太原的幾所大中學校 中南大學在長沙岳麓山下,山的另一邊就是岳麓書院; 中北大學在太原二龍山下,走兩步就是竇大夫祠。也算是哥倆好。 中北大學曾經比現在牛逼得多。在2008年國務院部委改革前國防科工委下屬若干本科院校,其中中北大學就在其中,是有著濃厚軍工色彩的院校,曾經主要的研發方向是輕兵器?,F在中北還有輕兵器相關課程。 廣場東邊一個有一個侯家巷,里面有一棟百年學堂山西大學堂,1902年英國用庚子賠款建立的高等學府。
現在四個學校都和山西大學堂沾邊,理工大,山大,太原師院,師院附中。太原理工大學,前身是山西大學堂西學部?,F在的山西大學堂建筑是當年學堂的西學專齋,所以算是直系繼承,個人認為最有底氣 ;山西大學,前身就是山西大學堂,1952年院系調整分出去太原工學院,就是理工大,也算半個直系。 剩下倆就有點復雜了,故事要從山西大學搬到現址說起。當年山西大學搬到現址后,侯家巷的大學堂就給了太原師專,于是太原師專自稱大學堂血脈。97年師專附中成立,師專在背后的大樓里上課,附中在大學堂里。后來大學堂地基沉降成了危樓,不能進行教學了,也趕上了三校合并。2000年左右,太原的三所師范類院校合并成太原師范學院,于是它也有了大學堂的血脈。師專附中隨之改名師院附中,并且有了高中部。這合并了還沒完,太原師范學院把侯家巷校區留給了美術系和附中一起使用。于是……師院附中的?;丈弦灿辛艘粋€明晃晃的大學堂……大學堂地基的事解決以后,美術系先在大學堂里上課。等到2013年榆次大學城啟用,整個侯家巷校區都給了附中,當年的附中高三學生搬進了大學堂,終于是真正沾了這百年學堂的靈氣。很榮幸,其中就有我。大道不器,敦品勵學,校友評論區見。
之前太原師范學院中區這個校園,再以前是海軍的一所院校,后來搬到了南京,現在并入武漢的海軍工程大學了。太原人一般習慣管這地兒叫海?!,F在師院整個全搬到榆次大學城去了。
山西財大一南一北兩個校區,南面那個以前叫經管院,合并了。 三,太原城市歷史,行政沿革
太原宋朝以前不在現在這塊地兒,在晉陽古城遺址公園范圍內。唐代太原非常壯麗,橫跨汾河,是全國的大城市。五代十國末期,趙匡胤建立宋朝,把九州之內的小國家挨個消滅,到了宋太宗趙光義時候,滅的只剩下個北漢,都城太原。滅北漢著實費了趙光義老大勁兒,他覺著太原這地邪乎,老出帝王將相,得鏟除后患。于是又是火燒又是水灌,徹底毀滅了晉陽城。后來潘美在今天的城址修建了新的太原城。宋朝之后太原再也沒有出過帝王將相。 如果有心的同學,觀察民國時期的中國地圖,太原這里寫著老“陽曲”。陽曲不是個縣嘛!省會咋能是個縣呢!
最早,清朝的行政體系是省–府–縣,山西省省署駐太原府,太原府駐陽曲縣。陽曲縣是一個附郭縣。附郭,意思是指縣衙在府城里的縣。一般的縣是有單獨的縣城的,附郭縣沒有縣城,縣衙就在府城里。陽曲縣衙舊址在今天府西街國貿那里。附郭縣的管轄范圍就是府城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區的概念,比如北京東城區西城區。類似的附郭縣還有長沙縣,善化縣(附郭長沙府),宛平縣,大興縣(附郭順天府,就是北京),武昌縣(附郭武昌府)。
結果呢,民國成立以后廢了府這個行政單位,省政府直接落在縣級行政單位上,太原的附郭縣恰好是陽曲……所以,“省會”就成陽曲縣了。
解放后,市這個行政單位又回來了,所以山西省會又成了太原市,且全國城市范圍內成立新的區,縣不再是城市的一部分了,陽曲縣縣駐地從城區內遷到了現在那里。 那么,有沒有太原縣呢?是有的,就是今天的晉源區。最早太原縣縣城就是晉陽古城遺址公園內那座城墻里的小城,后來以太原縣為基礎建立了晉源區。 順帶說一句,長沙縣今天還在,也是被趕到了城市外面;武昌縣被趕到了武漢南邊的紙坊鎮,現在變成了江夏區;宛平縣嘛,被趕到了盧溝橋那邊,1937年,有一個日本士兵在這個新縣城里走丟了,后來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四,太原老建筑,老街巷
太原城最老的巷子是靴巷里面的一條小巷子,趙家巷。
靴巷里有一個老建筑,清末時候賣文房四寶的,書業誠。保存的還可以。 在解放路上走,快到東緝虎營抬頭看看的省政府大院,能看到一個尖頂的高大建筑。這個是梅山鐘樓,閻錫山時期就有了,解放軍破太原城時,閻錫山的妹妹就是在鐘樓下自殺的。 東緝虎營那個路口有兩個古建筑,普光寺和圓通寺。
太原有三座關帝廟。大關帝廟,在羊市街,東廟巷西廟巷,包括廟前街道中的廟,都是這個廟。古關帝廟,在地藏庵和西校尉營交叉口,鐘樓街老鼠窟背后。最近落架大修。最后一個在柳巷南肖墻口上,一家醫院背后,也修葺過了。 上面提到的那條巷子,西校尉營,那個尉讀fǔ府音。
太原城墻除了拱極門那段還有一段,就是在龍潭公園西北角上,雜草叢中有一段土墻,就是當年的城墻。 萬達門口的城隍廟是真家伙,不是假文物。
萬達對面有天主堂,正式名稱很長。清末山西是天主教活動非常興盛的地區,在義和團運動中也損失慘重?;浇烫迷跇蝾^街,另外還有一個廢棄的在五一路萬壽宮這條巷子里。 萬壽宮說的是這條巷子里的皇廟,明朝晉王祭拜祖先的地方。 山大二院背后一堆小巷子,典膳所西華門什么的,這是當年明代晉王府所在地,御膳房和王府西門。上肖墻就是王城的西城根。至于精營東邊街,精營東二道巷什么的,這是明代滅亡的時候,一場離奇的大火把王府燒了個干凈,滿清軍隊于是在這里開辟軍營駐扎軍隊,美其名曰精營。 精營東邊街(還是二道巷來著,記不清了)盡頭有一間院子,是太原的民主黨派的機關大院。這個院子是徐永昌將軍的故居。徐永昌何許人也?當年在美軍密蘇里號戰艦上,作為中華民國代表在日本投降協定上簽字受降者,厲害吧。 南華門,西華門,東華門,這些名字都是晉王府的遺存。王府大門出來是內城,左邊是王府花園(杏花嶺),右邊是王府的天地壇,正對的是南華門街。南華門街下來是紅四牌樓,然后是小南門。
紅四牌樓是現在五一路中間的一段,從南肖墻到皇華館,后來改名叫紅市街,到80年代都還有一個公交站叫做紅市街。 侵華日軍進駐太原,修建五一路,從此正式名稱都叫五一路了。
五一廣場的老鼠街以前是防空洞。
五一路是日本侵略者修的,沿路有各種各樣的歷史遺存,比如五一大樓背后的郵局,南肖墻的美發店,還有軍區的大樓,曾經是日本軍部大樓。 你走在迎澤大街上會發現廣場以西都是筆直的,到了廣場,到火車站那段轉了一個角度,甚至兩邊的行道樹都不一樣。這兩段不是同時修的,最早的大街到五一廣場就沒了。 最早的正太鐵路(正定-太原)太原火車站在現在的長途汽車站那,解放后才搬到現在的位置。
韶九巷以前叫燒酒巷,可能是覺著不雅改了。 云路街以前叫棉花巷。 鐘樓街和鼓樓街中間還有一條街,叫做察院后。明代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按察司就在這。都司在羊市街都司街那里。布政司在府東街上。
二外附近有一條同成路。當年閻錫山和四川的軍閥商量著修一條大同到成都的鐵路,在這里堆放材料還是怎么,起了這個名。后來鐵路不了了之了,同成路這個名字留下了。我吐個槽。那年頭修鐵路就算了,還想著修到四川,看把你給能的。 五,亂七八糟 太原公共自行車系統是世界上規模第三大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第二是杭州的,第一不知道。電動出租車+公共自行車,太原人都說好。 孫中山先生來過太原,在文瀛公園北門勸業樓上發表了演講,還給文瀛湖的菊花寫了首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泰戈爾也來過太原,在山西大學堂做學術交流。
說說吃的。都說上帝炸雞,我是真沒怎么吃過。 印象里好吃的,也是一家炸雞店,每次在鐘樓街21世紀書店買了書,出來在食品街口上買一個那家的雞腿,那是真好吃??上н@倆現在都不在了,食品街倒是比以前起山多了。 誰家的羊雜割和頭腦最好吃好像沒有最終結論,清和園是最老的老字號就是了。
曾經太原是有很多好書店的。剛才的21世紀好像搬到山大附那邊了,還有大愚書店,連鎖的,以前青年宮樓下有一家,拆遷之后不見了。市委對面有過一個萬卷書店,大約2006年左右,大雨積水漫過路牙子把他家地下室庫房淹了,沒幾天就倒閉了?,F在的書店不對胃口??粗戏匠鞘械臅暌黄睒s,我這個郁悶吶。 要轉載說一聲,會讓你轉的。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
上一篇:太原哪家自閉癥機構比較好?
下一篇:太原旅游行李寄存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