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進入“戰時狀態”,又和冷鏈有關
與青島市在“應檢盡檢”人員定期例行檢測中發現2名無癥狀感染者不同,天津市的確診病例是在7日接到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冷鏈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班通報后對貨物追溯過程中發現。通報顯示,經濱海新區東疆保稅港區從德國進口的冷凍豬前肘外包裝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呈弱陽性。接報后,天津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迅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冷鏈食品溯源、環境及從業人員等樣品采集、核酸檢測、終末消毒等應急處置措施。在對暴露人員和環境進行核酸采樣檢測后結果顯示,一個冷庫門把手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1名天津海聯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裝卸工人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隨后該裝卸工被確認為確診病例。天津表示,涉疫情貨物已流向3個地區,已通知相關地區。
天津市表示,在例行檢測基礎上,利用三天時間,對全區冷庫及冷鏈物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覆蓋核酸檢測。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所教授楊占秋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目前天津出現1名本地確診病例,這意味著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病例人數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
同時,德州市立即啟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對相關產品及環境全面進行消殺,對密切接觸者等全部進行集中隔離,同時迅即開展核酸檢測,并在全市范圍內對冷鏈食品市場進行全覆蓋、無縫隙大排查。
此外,7日,太原市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抽樣檢測中,發現1份從天津港銷往太原市的印度產冷凍帶魚外包裝箱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太原市立即啟動冷鏈食品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所有相關人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北京等地目前已開展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建設工作,運用區塊鏈、大數據、電子編碼等信息技術對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開展追溯管理。
一位要求匿名的專業人士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冷鏈食品包裝病毒污染問題需要進一步引起關注,為冷藏庫房工作人員配備更高級別的防護裝備和用品;同時給冷藏庫房加裝大功率紫外線消毒設備,至少可以消殺外包裝上的新冠病毒。
楊占秋認為,冷鏈食品流通環節非常繁雜,各地除了做好冷鏈食品追溯工作外,確保投放到市場的食品安全更為重要。對食品外包裝的檢測是一方面,食品內包裝也需要檢測,這樣能確保投放到市場的食品安全性,杜絕沾染了病毒的食品在市場內向更多人群擴散。楊占秋表示,選購水產品等冷鏈物品,市民不必太恐慌,但要注意做好自身防護工作。務必要在烹熟后進行食用。在烹調過程中,也需注意及時清潔。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