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川、南京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已有死亡病例,熱射病是怎么回事?如何預防與治療?
?
這應該是史上最熱的一個夏天。
連日高溫已籠罩國內多時。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6月13日以來,我國出現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截至7月12日,高溫事件已持續30天,覆蓋國土面積達502.1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人。
江浙滬成為此次高溫的重災區,搖身一變成了“工折戶”。7月12日,浙江全省當日發布54條高溫紅色預警,打破高溫紅色預警日發布量最高紀錄;7月13日,上海徐家匯站氣溫達到40.9℃,追平1873年以來徐家匯站觀測史上最高值;從7月5日至14日,上海已連續10天最高氣溫超35℃,其中3天超過40℃,7月上中旬出現三個40℃+,在上海歷史上尚屬首次。
高溫也可能導致死亡。由于罕見高溫頻發,浙江、四川、江蘇等地多人確診熱射病,這是重度的中暑,表現為意識障礙或者抽搐驚厥,更嚴重者會昏迷,體溫上升到40℃以上,并出現皮膚的灼熱和臟器功能的損傷。
但一天24小時,人們無法徹底逃脫氣溫的影響,城市也不會因為高溫而停止運轉。每日人物找到了一群高溫下的人,他們中有蟹農、外賣員、出租車司機、蜘蛛人、建筑工人、室外墻繪者、動物保育員、核酸采樣員、交警、消防員等等,試圖還原一個24小時的熱力圖景,看看在史上最熱的夏天,這些必須和高溫打交道的人,到底會經歷什么。
文 | 鐘藝璇 盧妍
編輯 | 金匝
運營 | 栗子
3:30
一天初始,螃蟹是最早感受到溫度的動物之一,68歲的淮安農民王興業,必須要趕到他看護的兩畝蟹田去。
他估摸著,此時的溫度已經接近30℃。7月12日,江蘇發布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284個鄉鎮與街道超過40℃,最熱的蘇州金閶街道達到了43℃,而在去年同天,江蘇發布的首個預警僅為橙色,最高溫只有37℃。
他有高血壓,最近天熱得讓人心慌,出門前他特意吃了一片降壓藥。走到蟹田,他撐起船,喂食、增氧。最難的是打撈水草,水草但凡露頭,高溫下極容易被曬死,腐爛的水草漂浮在水面,會直接導致螃蟹缺氧死亡。從凌晨3:30不停歇,一直要忙到下午5點。過去他一直在種地,直到年歲大了,他把田地租出去,合計1800元一年。2月份,他又在同村的村民那里找到了一份看護蟹田的工作,一天130元。
太熱了,熱得異常,再這樣下去,螃蟹能活多少還真說不定。這樣的蟹田在蘇北一眼望不到頭,江蘇盛產蟹,蘇北河蟹,蘇南大閘蟹,但只要過了35℃,任何螃蟹都耐不住高溫,無法再正常進食。2017年,江蘇淮安洪澤地區因為出現持續11天的高溫天氣,老子山鎮一位蟹農,在3天內眼睜睜看著自己的1000多斤螃蟹死去,在媒體鏡頭面前幾乎落淚。僅僅半月不到,整個老子山鎮736位養殖戶受到影響,河蟹損失32萬斤,經濟損失超過2000萬元。
▲ 一位養殖螃蟹的博主錄下暴曬中的蟹田。圖 / 網絡
4點,日出了,江西九江的商販王英,正拉著木頭板車去水果市場進貨,她只賣桃子、梨子這些當季水果,盡管這樣,處在蒸籠一樣的戶外,有1/10的桃子和梨子依舊躲不過當日腐爛的宿命。王英習慣把爛掉的水果帶回家,用勺子挖去暗黃發軟的部分,直接當晚飯吃。
在重慶,下沉氣旋加劇了高溫帶來的體感,過去幾天,從事室外彩繪的阿松在中午12點感受到的實際溫度有50°C。他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走遍重慶的大街小巷,給水族館畫過熊貓,給自建房畫過森林,還在電箱上畫過谷愛凌。油畫顏料是一種嬌貴材料,一旦經過暴曬固化,之后便無法使用。阿松把工作時間調整到清晨4點,他成了躲避太陽的人。盡管這樣,每隔10分鐘,他就需要給顏料撒一些水,有一回實在忙忘了,十幾瓶顏料最后只能報廢。
7:00
城市開始有了生機,山東菏澤的出租車司機馮雪梅選擇這個點提早出門。前一天下午兩點,她坐在車里,突然渾身發虛、喘不過氣,熱得心怦怦跳,勉強把乘客送到站,頭一回4點不到就收車回家?,F在,她一路向火車站駛去,菏澤當天的氣溫是35℃,沒有乘客的時候,她中途不開空調,熱風從窗戶的縫隙里涌進來。
陽光暴曬后的座椅燙得屁股生疼,今天,馮雪梅特意穿了條厚實的長褲,一天下來,她的后背和頭發干了又濕,有時會散發淡淡的異味,她察覺不到。有一回,乘客問她,身上咋有股味,她漲紅了臉,當天就買了一瓶360毫升的空氣清新劑。
連日高溫正籠罩杭州,7月13日,杭州氣象臺再發高溫紅色預警信號,主城區大部分街道最高氣溫將達40°C。幾天前,杭州一名40歲的跑步愛好者,在西湖邊晨跑后倒地昏迷,體溫一度達到41°C,送醫后被診斷為熱射病。在此之后,西湖越早越熱鬧,一位杭州女士選擇在清晨5點出門跑步,發現湖邊就已經站滿了散步、鍛煉的市民。
杭州市區的另一端,21歲的阿干拉前是清晨6點來的,已經在高樓上工作了一個小時。他來自大涼山一個距離懸崖村只有100公里不到的村莊,3年級時輟學,16歲走出四川,找工地干活,去過重慶、昆明、上海、沈陽,現在在杭州一棟寫字樓的工地上搭鋼筋,一天280元到400元不等。站在頂樓手臂粗的鋼架上,沒有任何遮擋物,阿甘拉前在高空上搖搖晃晃地行走,鋼架的溫度穿透過布鞋,燙得他直縮腳。
▲ 阿干拉前工作的工地。圖 / 受訪者提供
9:00
主干道車流增多,通勤的人開始為城市注入血液。特斯拉車主們,或許是今年切實感受到高溫襲擊的第一批人,玻璃制作的全景天窗,讓人在高溫中無所遁形。后排打傘,戴上面罩,全副武裝是車主們的常態,沒裝車篷的人們想盡了辦法,一位坐在后排的浙江車主甚至將自己縮在一整塊愛馬仕絲巾里,只露出一雙腳。
外賣員張遙出門了,福州此刻的溫度已經達到36℃,他在一個小區門口停下,迅速提著一包冰棍上樓,不到2分鐘,他回到電動車旁,皮坐墊燙得他一激靈,但要趕下一單,他還是硬著頭皮坐了下去。為了防曬,他特意買了個脖套,全身上下只有一雙眼睛暴露在城市熱風里,但手指還是被曬傷,起初,還能看清曬傷的紅色部位,后來膚色已經黑到完全無法辨認。
經過一座大橋的時候,張遙遠遠看到,橋尾的路上已經熱得起了煙,像一團云一樣,蒸騰在半空中,等到騎近了,又消失不見。同一時間,鄭州的逸菲剛走出家門,看到柏油馬路出現了小小的鼓包,一些瀝青就這樣附著在了車輪胎上,這也導致,今年夏天,各種社交平臺上,發帖求助如何清理瀝青的人,越來越多了。
一天才剛剛開始,煎熬的不止有人,還有動物。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保育員千鶴分管了17只細尾獴和14只狼。南京近幾天的氣溫持續在40°C左右,來自非洲沙漠的細尾獴也難以忍受,長時間趴在樹蔭和洞穴里。千鶴每天會提前凍好20瓶水,一放下,動物們就迅速靠攏,抱起水瓶給自己降溫。動物園還為細尾獴和狼修建了類似戶外小溪的模擬水池,讓它們自由游泳、泡澡,至于體積龐大的大象,則擁有自己的專屬巨型沐浴桶。
并非所有動物都有這樣的好運氣。2017年,韓國入夏后持續高溫,有227.8萬只牲畜因高溫死去,僅2017年8月7日當天,就有36萬條魚死亡。到了2022年,極端天氣已經在困擾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緣的阿爾及利亞,有超過20萬只駱駝因為長時間處于極端高溫天氣中暑死亡,而美國堪薩斯州足足熱死了2000頭牛。
高溫也正在打擊中國的作物生產,寧夏、內蒙古和河北等許多北方省份的玉米、大豆、小麥生產成本增加,家禽、魚、豬飼料的價格由此上升,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反應在豬肉上:6月份的豬肉價格,比5月份上漲了近3%。
▲ 韓國遇高溫,小熊吃冰凍水果解暑。圖 / 視覺中國
12:00
太陽升到了一天的最高處,多數人已經躲進了空調房內。如今,大部分中國人家里已經安上空調,2018年,中國空調用電量占到 34%,超過美國排到全球第一。但在廣袤的農村,依舊有家庭未裝空調,王興業所在的村莊里,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因為不舍得電費,家里一直沒有安裝空調和電風扇,最后還是外孫故意告訴她,國家對8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用電,才連哄帶騙裝上。
這樣的高溫下,離開空調,可能真的會有生命危險。7月,江蘇省中醫院接診了一位79歲的老太太,因為害怕得“空調病”,沒開空調,在悶熱的房內待了一上午后,老人突發熱射病,送醫時體溫達39.8℃,并出現多個器官衰竭,經過40多小時搶救才轉危為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的副主任醫師魏兵發現,相比前幾年,今年熱射病的病例數量有明顯上升趨勢,醫院接治的中暑病人也多了近10%到15%?!叭绻旧泶嬖诨A病,或者就診時間晚,熱射病的死亡率甚至超過90%。”
前段時間,他就接治了兩位熱射病病人,一位是環衛工人,原本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下午3點鐘在戶外工作時,因熱射病最終死亡。另一位是長期臥床在家的老人,由于室內溫度高,一直未開空調,下午時出現昏迷不醒,家人送到醫院后,才發現已經因熱射病出現了嚴重的臟器功能損傷,最后不幸去世。
但這個時間,卻是建筑工人阿干拉前下午班次的開始,剛剛進入工地1分鐘,他瞬間渾身濕透。因為常年暴曬,阿干拉前才21歲,眼角下已經布滿皺紋,臉上有零星的曬斑,新來的工友說,他看起來像三四十的中年人。皮膚是困擾阿干拉前最大的問題,有時毒辣的太陽曬得他幾近昏厥,他想過換個工作,去餐館當服務員渡過這個夏天,但由于膚色黑,老板當著眾人的面前說他,太黑了,形象不好。
阿干拉前陷入深深的自卑中,他不能休息,遠在老家的父親患有嚴重的風濕病,需要花錢看病,一個人在杭州,工地也不好干,就算鋼筋搭好了,只要停下,工頭也會使喚他去扛木板。
另一頭,真正的中年人楊啟富也在烈日下高空作業,他是俗稱的“蜘蛛人”,專門負責高層建筑物的粉刷、清洗。盡管楊啟富已經足夠耐曬,今年的高溫也令他心生畏懼,木板支撐椅被曬得滾燙,楊啟富懸在半空中不敢亂動。前幾日,長達數個小時的暴曬后,有工友在上百米的高空中突然中暑,頭暈目眩,好在尚有意識,最后安全落地。大意是最致命的因素,楊啟富還記得,在高溫天氣下,曾經有工友犯困抽煙,未燃盡的煙頭隨手一甩,被風帶到安全繩上方,繩索燃燒斷裂,人就直直從百米高空跌落下來。
此時,蟹農王興業已經在蟹田上工作了接近9個小時,他的皮膚被曬得通紅,脖子上有皮膚微微翹起——這是曬傷的痕跡。他準備去休息會,在蟹田旁的鐵皮棚里炒一條河魚,老板說過螃蟹不讓抓,但田里的小魚隨便吃,這也是他的一日三餐。王興業今天熱得有些喘不過氣,他剛坐下,頓時天旋地轉,腦子里嗡嗡響,有一瞬間他甚至感覺自己快不行了,急忙沖進附近的冷庫里,躺在地上大口喘氣。
就在前幾天,村里一位50歲的獨居婦女在玉米田里施肥,因高溫天氣突然倒下,沒人發現。直到第二天,親戚發現她的電動車停在田頭,四處叫喊無人應答,找到尸體后才發現已經膨脹腐爛,最后沒法用擔架抬走,只能用被單簡單收拾。這件事迅速在村里傳開,王興業的兒子聽著后怕,叮囑父親不要再去蟹田,但王興業反過來安慰他,就是曬太陽而已,自己心里有數。
▲ 多地出現熱射病致死情況,媒體發布了相關科普信息。圖 / 新華網微博
14:00
地面溫度升到最高,一天的高溫預警終于來臨。
以江浙滬為首的長江中下游領域接連迎來歷史最高溫:7月12日,浙江全省當日發布54條高溫紅色預警,打破高溫紅色預警日發布量最高紀錄,杭州氣溫突破40℃,創下最早40℃高溫紀錄。極端天氣在增加,高溫之前的6月,中國南方部分地區剛剛遭受了60年來最嚴重的傾盆大雨,僅僅廣東省就有近50萬人受到洪水和山體滑坡的影響,超過17萬人被迫搬遷。
事實上,整個地球都在經歷一場極端高溫天氣的大考驗,氣候問題早已是全球性問題。國家氣候中心《全球氣候監測預測月報》顯示,6月,全球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38℃。巴基斯坦早在3月就迎來了今年第一波熱浪;法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5月;6月中旬,美國加州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高達45.5℃;6月25 日,日本群馬縣伊勢崎市最高氣溫達到40.2℃;南極海冰在6月份也出現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
上海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鄔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副熱帶高壓強勢發展,加之伊朗高壓和大陸高壓等復合因素,以及累積效應等,這些特殊原因造成了今年的持續高溫。強大的三大高壓將河南逼成“可南”后,又把江浙滬熱成了“工折戶”。
酷暑給人們帶來的折磨,甚至能大過身體的疼痛。7月10日,浙江金華的一位男子,在上班途中和另一摩托車發生碰撞,6根肋骨被撞斷,他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捂著胸口迅速從地上起身,奔向樹蔭,躺倒后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 男子被撞后因地面太燙轉身去了樹蔭下。圖 / 網絡
車輛拋錨、爆胎、起火也成了夏日的常見安全事故,2021年6月中旬,湖南的王先生和弟弟在高速上駕車時,車輛突然著火,是放在車輛擋風玻璃前的打火機經過暴曬而引發。今年7月11日,湖南湘鄉一男子騎摩托車遇路面高溫爆炸,直接被甩出20多米遠,造成全身多處擦傷。高架道路上的事故、拋錨數也明顯上升,上海交警總隊高架支隊三大隊每天正常接警15次左右,幾乎都是拋錨事故,僅僅南北高架路段,每天就需要處理4到5個拋錨事故。
對于交警而言,在這樣的天氣執勤可謂折磨。四川交警王星在太陽下剛剛站了40分鐘,身體已經開始搖晃,為了防止暈倒,只能在每次出警前,灌下一瓶藿香正氣水。而在浙江某高速疫情防控卡點,執勤的交警還需要在制服和反光背心中間,再夾一層藍色的一次性手術倒背衣。這種衣物由一次性無紡布和一層塑料薄膜制成,不透氣,更不透汗。
就算消防員也有些許吃不消。實際上,這個溫度對于消防員李揚而言,還不如火場的1/10,但在最近的日常集訓里,穿著厚度與羽絨服相似的戰斗服,悶得他心慌,等脫了,又曬得肉疼,過去,他一上午只需要兩瓶500毫升的礦泉水,但這個夏天,已經需要自帶兩升容量的定制水壺。
核酸采樣志愿者同樣需要在夏日穿著嚴實。成千上萬的核酸采樣點呈點狀,密密麻麻分布在城市內,深圳有3233個核酸采樣點,上海市各類核酸采樣點超過9900個點位,而杭州設立了不少于10000個核酸檢測采樣點。在深圳,核酸志愿者小雅一天要為至少2000人錄入核酸信息,她需要穿一件一次性藍色隔離衣,戴皮膠手套,醫用口罩外還得再套一個巨大的隔離面罩,帳篷里唯一的散熱工具,是一臺1米多高的大功率風扇。
掃碼處距離核酸點足足有3米,排隊的人默契地在這里斷開,擠在小雅所在的帳篷里,叫號時再一口氣從烈日下沖刺過去。不到半小時,小雅的衣服和皮膚在汗水的作用下緊緊粘在一起,隱隱的汗臭味縈繞在鼻尖,陰魂不散的蚊子又在她裸露的小腿上咬了數十個包。要是實在熱得受不了,小雅也會偷偷躲在沒人的地方,將兩層面罩輕輕扯開一條小縫,迅速呼吸幾秒鐘。
▲ 7月4日,吉林某小區內的核酸采樣人員穿著緊密包裹的防護服。圖 / 人民視覺
氣溫最高的時刻,熱射病也更容易悄然上門。西安的大學生陳淼淼正在參加一場羽毛球比賽,當時氣溫高達42℃,3場比賽下來,陳淼淼只覺得胸悶,越來越難以喘氣,他身高190cm,體重210斤,平時喜歡吃炸雞、冰糕,過去已經查出輕度脂肪肝。14:30,他決定提前離開賽場,乘坐公交車回到寢室,當時寢室的空調已經壞了接近一周,陳淼淼覺得頭越來越沉,幾乎失去所有力氣,直接倒在了床上。
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散熱,他出現了發燒的癥狀,當室友李杰回到寢室時,陳淼淼已經高熱不退一小時,體溫一度接近40℃,不斷發出痛苦的呻吟聲。起初他還能回答一些問題,后來意識逐漸渙散,李杰當即把陳淼淼送到了醫院,此時他的血常規已經有多項指標異常,好在腦部和胸部CT顯示正常,足足在醫院躺了四天后,他才恢復如初。
17:00
太陽迅速向西南方移動,下班通勤高峰到來,城市再度變得熱鬧。
阿干拉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準備去快餐店點一份蓋澆飯,加一瓶冰可樂。王興業終于可以離開蟹田,撈了一天的水草,他幾乎直不起腰。楊啟富依舊懸在高空上,他還有兩個小時才下班,一整個下午,太陽在玻璃幕墻上折射的光線晃得他眼睛疼。
在浙江,一些下班族回家后發現,自己的家經過一天陽光的暴曬,發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變化。一位臺州市民家中的地磚突然炸裂,面積接近3平方米,物業告訴她,這是因為熱脹冷縮導致。在裝修工人來之前,她只能用腳將地磚踩平,勉強踩出一條能走的路。一位溫州市民網購了一箱可樂,回家拆箱后發現,6瓶300毫升的可樂,在高溫下氣體膨脹,已經變得高矮胖瘦不一,最發福的那一個,連站穩都有些困難。
▲ 圖 / 小紅書某博主
高溫也在威脅家養植物的生命安全,有人把琴葉榕放在陽臺,下班回家后發現,原先舒展的葉片已經因為失水而干枯蜷縮。植物科普博主周方解釋說,這是因為在超過30度的天氣下,植物面臨著熱脅迫和水分脅迫,如果一旦發現植物出現脫水狀態,最好不要在大中午給植物澆水,否則葉片上的殘留水珠容易形成凹凸鏡,反而會造成二次灼傷。一位浙江男生在社交平臺曬出了自己給植物降溫的方法,他將冰塊放在春羽和吉利紅旁邊,一個植物的人造空調就這樣誕生了。有趣的是,熱帶植物綠天鵝絨海芋卻極為享受這個高溫天,一個北京的植物愛好者已經被熱到懶得去陽臺澆花,但她發現,綠天鵝絨海芋在高溫中越長壯實,大葉小葉嗖嗖長,幾天過去,葉片長得比自己的臉都大。
溫度稍降,千鶴負責飼養的細尾獴和狼終于恢復了群居動物的本性,從洞穴中爬出來嬉戲打鬧。在某種意義上,人類在高溫環境里,也不得不放棄一定的社會屬性。比如,旅游成了變相居家,一位福州女孩在做了22頁的長沙7日旅游攻略、奔波850公里后,決定在酒店休息,熱到沒法出門,她連吃了3天外賣。7月初,新疆吐魯番火焰山的溫度計指數已經上升到68度,江西九江的小妍選擇放棄導游安排的1小時參觀計劃,5分鐘匆匆拍照打卡,剩下的時間都待在游客中心吃冰棍。
21:00
城市入夜,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但南方的人們會發現,今年的夜間溫度,沒有和白日相差多少,這種日最低溫超過28°C的現象被稱之為“熱夜”。截至7月12日,在351個城市中,約有18%的城市出現了“熱夜”,相比2021年同期,這一數量增加了46.5%;與2020年同期相比,更是翻了2.86倍。而在日最低溫均值的前十名城市中,有7個都在長三角。
這也為夜跑愛好者帶來一些困擾。香港的一項研究表明,高密度城市缺少綠化和通風,使得“熱夜”引發的健康風險甚至高于日間酷熱。過去晚上9點,謝志偉每晚都會沿著河邊跑上5公里,但現在直到晚上10點,空氣中還是有揮之不去的濕熱粘膩,只跑3公里就很難再堅持。他的心率也明顯加快,正常情況下160-170的心率,如今全程跑下來數值接近200,極快的心率讓他出現了運動后的缺氧狀態,無論多大口吸氣,胸腔依舊能體會到痛苦的擠壓感。
事實上,跑步者在運動過程中,極容易將身體的不適混淆為正常的生理反應,許多跑步者總會告訴自己再多堅持一會,但高溫天氣并不比平時,采用標準配速,極有可能會挑戰心肺壓力的極限,很容易讓自己進入危險狀態。
一天24小時,人們開始接受與長達20小時的高溫相處,西瓜與冰淇淋也成為最為暢銷的解暑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消費國,能吃掉世界上將近70%的西瓜,到了今年夏天,吃瓜更甚,有人甚至把冰桶和西瓜搬到重慶的一個水上樂園,坐在冰桶里吃西瓜。長時間的高溫天氣,也帶火了“吃冰經濟”,7月15日,京東到家、美團等平臺發布“吃冰”消費數據顯示,同樣炎熱的四川地區,“冰品”的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92%。
▲ 重慶:市民挑戰“冰火兩重天” 坐冰桶吃西瓜。圖 / 陳超(重慶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只是,對于蟹農王興業來說,他的消暑品只有白開水。一到晚上,電風扇在老房子里嗡嗡作響,兒子剛剛又勸了他一遍,反正沒簽合同,今后不要再去蟹田??伤X得,既然答應了對方干上一年,就不能反悔,最重要的是,這么辛苦的活,除了他這樣的老農民,估計再難有人接手。
王興業累了一天,在晚上9點就早早準備睡下,蟬和青蛙開始此起彼伏地叫,不到7個小時,他又要醒來,在完全重復的又一天,幫助螃蟹與高溫作戰。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