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現場】當社區遇上生鮮,零售的最佳模式在哪里?
2018年生鮮電商的4000多個玩家中:1%盈利,4%持平,88%虧損,7%巨額虧損——這組數據觸目驚心。明明是一條萬億規模的賽道,無論是傳統零售企業還是互聯網資本都瞄準了這塊蛋糕??筛偁幍纳习雸龅降装l生什么?竟然出現如此慘烈的戰況?本文通過探索上半場玩家的經營模式與踩過的坑,希望能探索出“社區生鮮下半場競爭”的最佳模零售式。給社區生鮮“畫像”生鮮——指未經深加工,只需保鮮和簡單處理就可上架的初級產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蛋、水產、糕點、熟食涼菜六大品類。120平,1000家門店,生鮮占比70%——這是扎根在上海的“清美鮮家”。清美鮮家以豆制品,面點為利潤產品,由于背靠清美集團,從生產,加工,運輸,到銷售都是集團獨自運作。其資金運轉高效、扎實的供應鏈是別的企業很難超越的。80平小店,累計3460家店中加盟店占比90%,生鮮占比100%——這是已經完成C輪融資的“錢大媽”。錢大媽這家店以賣肉和蔬菜為主?!安毁I隔夜肉”這句宣傳語,是錢大媽打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中國生鮮萬億市場,大有可為市場空間保持增長:報告艾媒咨詢統計,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5萬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6.8萬億元,未來的市場增速約 5%。生鮮生意可持續:畢竟生鮮產品存在剛需、高頻、高復購的特點。生鮮的品類價值高:生鮮穩定高頻的消費特性,使其一直以來是零售企業引流的重要抓手。農貿市場的市場份額下降:農貿市場份額的逐年下降給其他渠道的增長騰出了空間,而社區生鮮這一波搶占中有很大概率能分得一杯羹。萬億是大生意,也是難生意——供給端有待升級令資本狂歡的萬億大生意,可不是小打小鬧就能吞下的,社區生鮮的生意不像絲滑的牛奶,有多少胃口就能喝多少,而是扎嘴帶殼的螃蟹腿,若是硬咬,只能硌掉的牙齒往肚里吞。在過去幾年的探索中,整個生鮮生意凸顯出一個巨大的痛點,但換個角度來看,痛點也是機會點:目前入局的生鮮企業的供應痛點:從種植,到生產加工到運輸——N個環節對接N家公司,眾多的環節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高損耗、高加價,高賣價....導致目前的社區生鮮價格總高于農貿市場。這就讓我們發現了一個機會——產業鏈升級提效:上游的專業化逐步提升,中游的致力于降損提效,終端的超市連鎖化擴張,最終實現產業鏈效率升級。因此從中長期看,擁有強大供應鏈和規模效應的龍頭企業將在這波吃到更多的紅利。現在的格局:入局者眾,連鎖品牌成區域割據之勢在本土的生鮮連鎖品牌走通盈利模式后,定會加快增加布局密度,持續向空白區域擴張。但由于供應鏈、消費習慣等差異,無法在短期內形成全國布局。因此目前還呈現區域割據之勢。個體經營入局:自2017年下半年始,個體戶經營的社區生鮮小店如雨后春筍般扎堆開業,他們大多是由果蔬批發商、菜攤販轉型而來的。但由于資金少,和供應鏈整合能力弱,導致他們經營壓力較大。實體商超入局:也想分一杯羹的大型零售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社區業態品牌,如永輝的社區店“永輝生活”、中百集團的“鄰里生鮮”,大潤發的“小潤發”。上游企業入局:上游的農產品和中游的批發市場也都躍躍欲試,向下游延伸:他們一方面積極搭建 B2B平臺,另一方面開設線下生鮮店,例如"地利生鮮",“米禾生鮮”,“溫氏生鮮”。區域連鎖新品牌入局:比如安徽“生鮮傳奇”、貴州的“惠民生鮮”、河南的"廚鮮生"。雖然他們的區域背景奠定了強有力的市場基礎,但仍不具有大規模全國拓展的能力。線上電商入局:電商自營線下社區店,生鮮電商賦能便利店。在各路神仙紛紛入局后,生鮮競爭的上半場有幾種玩法?上半場玩法一:前置倉模式:前置倉就是在離居民最近的地方布局集倉儲,分揀,配送于一體的倉儲點。一線城市和發達二線城市是前置倉的主戰場。不論是每日優鮮還是叮咚買菜,都選擇先在一二線城市發展,建立競爭優勢后再逐步拓展新城市。正是因為有離居民非常近的前置倉,所以優勢很明顯,就是免費配送、價格優惠,配送時效高、客戶體驗好。但前置倉雙雄——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增速卻極其不善,叮咚買菜增速接近0,每日優鮮增速甚至為負。21年一季度,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的凈利潤率分別為 -36.4% 和 -39.9%。這兩大前置倉龍頭踩了哪些坑才導致如此嚴重的虧損呢?1.前置倉是一個較重的模式:企業需承擔前置倉的建設成本。為保證品質,大部分生鮮產品從源頭直采,這也帶來了成本的增加。相比之下,社區團購明顯更輕,管理難度和初始投資均低于前置倉。2.前置倉的市場規模<社區團購:前置倉的市場規模在百億級,社區團購已超過千億。3.燒錢引流,獲客成本高:前置倉到目前還是虧損的狀態,因為這種模式只能依靠線上引流,需要不斷尋求融資用來補貼消費者。需要等到完全培養好消費者的線上購物習慣,對自家平臺形成依賴,收納了大量的會員用戶后,才能通過提價,提配送費等方式獲利。上半場玩法二: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基于 LBS(地理位置服務)定位熟人社交場景,通過招募的團長組織用戶開展線上拼團活動,由平臺將商品統一配送至團長處,最終由用戶到團長那里自提商品。社區團購有幾大突出的特點:1、社區團購主打“極致的省”:社區團購的產品定價約是線下超市的80%,通過最便宜的價格加第二天配送的時效性吸引消費者。2、錯位競爭:社區團購的消費者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三、四線甚至更下沉的區域,可見,在用戶城市分布上,社區團購和前置倉幾乎是錯開的。3、極低的配送成本:2020年年末,社區團購的單件配送成本可控制在1元以內,這是其他模式無法比擬的。4、前期投入較少:無需像前置倉模式投入大量資本建倉,且團長所聚集的社交流量大大降低了引流成本和配送成本。正是如此明顯的優勢,吸引了一大批資本和企業入局,可到了 2020 年初,社區團購平臺發展停滯比例超過了 75%。優點突出,劣勢也突出,社區團購的坑在哪里呢?1.受團長影響太大,銷量不穩定,流量被團長拿捏平臺只想把團長當做自提點,過了薅羊毛階段,給團長的傭金全部降低。如果讓團長成為流量的主導著,這么做一定會讓團長產生不滿情緒,導致流量流失。2.團長(自提點)搶了社區的生意自提點往往會搶社區超市的生意,但位置好的自提點一般也被超市包攬。若社區的消費者都通過線上團購,而不去線下購買了,一定會引起這些店長的不滿,不但不會花精力為平臺組織團購,甚至直接拒絕再承擔自提點的職能。3.生鮮質量差強人意社區團購賣得好的都是標品,但生鮮的滿意度往往不盡人意。但要想提高生鮮質量,就得投入超高的冷鏈成本,價格就高。4.退貨率高由于是供貨商供貨,無法把控產品質量,導致無形中增加了很多退貨成本,且供應商只能是本地的,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上半場玩法三:到店+到家模式應運而生到店+到家模式的代表企業就是盒馬鮮生——以實體店為依托,讓顧客既可以到店體驗,也可以通過網上平臺、APP、小程序進行線上購買并享受配送到家服務,滿足如今的“宅經濟”需求。盒馬鮮生的根據地和前置倉一樣,也是占據一二線城市為主, 其25 歲-34 歲的用戶占比最高,能達 53%。盒馬鮮生開業 1.5 年以上的成熟門店單店日均線上訂單 1200 單,線上銷售的占比超過 60%,客單價接近 100 元。可看似如此紅紅火火的數據,背后也是千瘡百孔——整體運營3年左右,可目前整體仍虧損。這背后有三個大坑:1.店面大,資金投入大:因為是“店+倉”模式,加上定位一二線城市,所以投入線下店面運作資金是不可避免的。2.開店不靈活:往往大店要開在客流量大,商業繁榮的地段。而倉應該布局在地租便宜的地段。店+倉融合的模式,注定是二者的其一的妥協。3.三公里配送服務:三公里配送服務導致配送成本增加,也帶來了配送損耗等隱性支出。如果沒有非常成熟的管理模式,注定會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的損失。上半場玩法四:到柜自提這種模式的創新在于“預訂制+ 全程冷鏈+冷柜自提”的運營模式,采用到柜自提,降低“最后一公里”的履約成本。通過反向定制+以銷定采+訂單式采購來實現零庫存。但這種模式還沒被大眾認可,因為到柜模式的盈利模式尚未跑通,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沒被培養成,設置自提柜這一舉措門檻低競爭激烈。截止到目前,社區生鮮上半場參與的玩家九死一生,存在盈利模式困局。但上半場的游戲并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它成功地培養了消費者在社區及附近3公里內購物的習慣,以社區為中心輻射的生鮮業態逐漸小型化。隨著消費偏好向社區轉移,生鮮到家競爭已進入下半場——社區生鮮零售我國生鮮零售下半場已經探索出了4種玩法:下半場玩法一:生鮮加強型社區超市這一類超市最大的特點就是生鮮品類占比高,打造精細化運營,代表企業就是清美集團旗下的清美鮮家。清美扎根在上海,1000家門店的平均面積為120平,生鮮占比能達到70%+。他以豆制品為大單品,其豆制品市場份額占上海市場的50%,為公司貢獻了70%的收入。為利用此優勢,清美的門店還以豆制品的利潤補貼菜價,確保蔬菜價格比周邊市場低約15%,鎖死了大量追求新鮮和性價比的消費者。(清美鮮家社區門店產品矩陣)經過研究,我們總結了5個清美的強優勢,看看清美是如何做到“碾壓”其他社區菜場的:強優勢1:清美數字化工廠—— 可以做到產能訂單實時顯示,自動分配生產,實現零庫存。強優勢2:科學種植研發—— 清美蔬菜基地自主研發的“新夏青6號”能做到播種后一個月即可收割,平均畝產量600公斤。強優勢3:多門店數量 ——門店密集帶來規?;瘍瀯荨2粌H能增加訂單數量批量生產,也極大的減少了平均配送距離成本,平攤了運輸成本。強優勢4:門店數字化管理——門店數字化識別貨架商品數量,后臺自動下單。強優勢5:形成自主品牌——“清美”的名氣已經打出去了,成功實現自產自銷,減少流通環節和成本。下半場玩法二:生鮮折扣店生鮮折扣店的特點就是主打高周轉生鮮產品,臨期蔬菜,數量有限價格優惠。代表品牌有生鮮傳奇,——2022年1-4月,生鮮傳奇的銷售規模為4.8億,同比遞增28%,預計全年突破20億,且正籌備上市。生鮮傳奇的老板王衛在創立生鮮傳奇之前,是先創立的樂城超市。不過他發現,樂城超市旁邊的垂直品類小店,比如面包店、水果店搶走了超市的生意,于是開始嘗試經營7-8種垂直業態的品類店,沒想到其中的垂直生鮮店一炮而紅。生鮮傳奇明確定位“小區門口的菜市場”,和傳統商業選址盯準“人流量”不同,生鮮傳奇在2000住戶的小區門口就可開一家店。同時,生鮮傳奇也看中自有品牌:其自有品牌SKU占總SKU的20%,銷售占比超50%,但利潤占比超30%。生鮮傳奇在打通下游后,開始向上游延伸:目前它已和80多個基地達成合作,并計劃兩年內完成90%產品的基地直采。下半場玩法三:便利店+生鮮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在便利店品類的基礎上引入生鮮品類,代表品牌有永輝超市,羅森。這種模式的優勢比較明顯:1.相比于超市、商超等,便利店距離消費者的距離更近,覆蓋密度更高。2.對于便利店而言,拓展了商品的品類,搭建了新的購物場景,可以吸引到新的消費客群。3.在現有店面的基礎上增加品類,能極大程度的降低人力、物力、財力以及試錯的成本。雖說優勢明顯,但坑也不少:1.消費者還沒形成去便利店購買生鮮的消費習慣,教育成本較高。2.便利店為保持整潔的環境,只適合凈菜和精包裝產品,售價相對較高。3.便利店面積往往比生鮮超市小,擺放產品種類有限。所以目前各企業還在對此模式小心投入,慢慢試水。玩法四:加盟模式社區菜店這種模式的代表品牌是錢大媽,錢大媽普遍約70平,生鮮占比100%,3460家店中加盟店就占了90%。錢大媽的產品以肉類為主,肉在總銷售額占比到40%。順帶賣點蔬菜、水果。清美的優勢在于豆制品,而錢大媽的優勢在于“豬肉”——錢大媽的豬肉建立了消費心智,品質好、新鮮。錢大媽“日日出清”的策略,讓其他競爭對手紛紛模仿,但模仿者都以虧損告終——大家看不到的是,錢大媽主打的肉類毛利之高,尚有打折空間。但以錢大媽為例的社區生鮮加盟模式的坑也不少:1.錢大媽對加盟商的保護不是很突出,錢大媽的門店保護距離僅250米,在上海,這個距離甚至都出不了社區,會導致加盟商陷入內部競爭中,盈利能力下降,虧損狀況普遍。2.加盟錢大媽的前期投入成本高,初始投入至少也是30萬起步。3.加盟商沒有調價權:錢大媽所有商品售賣價格都是由規定好了的,加盟商只能將價格調低,不能調高。這么看來,目前社區生鮮很難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因為小區的消費者經常跑到錢大媽買豬肉,跑到清美食品買豆制品,到百果園買水果,再去康品匯買蔬菜。但目前這一個局也讓社區生鮮更專業,更豐富,更活躍。社區生鮮的未來到底在哪里?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重新理解生鮮流通,重新理解社區生意。社區生鮮的競爭本質是對傳統農貿市場的替代,而不是盲目探索新模式,這就要求企業處理好人貨場三者的關系。人——滿足新消費需求,多快好省的需求貨—— 要有一盤有競爭力的貨,構建源頭供應鏈能力場——聚焦少數生鮮品項,專注小業態模式,快速復制擴張時代發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與菜市場相比,社區生鮮超市從環境、衛生、服務、便利等方面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與前置倉相比,社區生鮮不用投入前期大額建設成本,也不用承擔高額配送支出。與社區團購相比,不用讓自己的流量被團長拿捏,也能及時把握品控,保證品牌形象。從盒馬鮮生中汲取教訓,社區生鮮應謹慎大店陷阱,小而美,小而精可能是更好的選擇。作為傳統農貿市場與現代連鎖賣場的優點結合體,生鮮超市的下半場戲將怎樣上演?我們拭目以待!END
來源|品牌泰斗小青青,冷鏈生鮮預制菜最前線精編發布
友情告白 | 精選編發僅為公益學習交流,不代表本號觀點及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不要知識產權碰瓷喲……讓堅持不懈的我知道熱心學習的你在看喲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返回列表